创新方式“引凤归巢”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过去七届人才节共吸引各类人才21万余人,为中山重振虎威注入强大动力

中山日报 2021-03-27 06:41

2020中山人才节举行人才政策发布会。(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梁士伦本报记者 文波 摄欧阳洁被访者提供3月17日,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承办的“博爱人才?智汇中山”2021年中山市博硕人才对接会在西安举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联合光电、和胜工业铝材等32家中山知名企事业单位,携170多个博硕士人才岗位需求,专程赴西安市招才引智。会上定向邀请了200多名博士、硕士参会,主要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所学专业覆盖电子信息、机械、光学、自动化、材料学等,精准匹配中山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

人才是城市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自2012年起,中山市在每年一度的“3·28”盛会期间同时举办招才引智活动,2014年更名为“中山人才节”。每年人才节期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举办,各部门、各镇街承办系列大型招才育才留才活动,引进了一批紧缺适用人才、服务激励了一批现有人才、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营造了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过去七届人才节总共举办了86项专题活动,吸引21万余名各类人才,有力推动中山招才引智工作创新发展。今年3月28日,中山市将举办2021年中山投资经贸洽谈会暨中山人才节,提升城市竞争力,重振虎威的同时,中山也在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打造干事创业的舞台,正加速集聚一流的教育、医疗、颐养资源,探索建立各类人才“管家服务”,持续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统筹/查九星 采写/本报记者 李丹丹 闫莹莹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招才引智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中山组团外出对接精英人才的引才模式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同。事实上组团赴西安招才引智已不是中山第一次组团外出,去年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就曾组织21家事业单位、重点企业以及博士和博士后工作平台,赴武汉开展高层人才对接博士专场推介招聘会。

联合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单个企业号召力有限,而政府通过平台和资源为企业搭台,可以大大提升权威性和参与度,作为企业,非常认可这样的招引人才形式。与联合光电一样,明阳智慧能源也是先后随政府组团赴武汉、西安招募英才。

人才引进思路的改变,让中山招才引智的模式从以往的“栽好梧桐树,坐等凤凰来”转变为“组团走出去,引得凤凰归”。

明阳智慧能源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军对“走出去”引才活动效果非常满意,通过参加去年赴武汉的对接活动,明阳智慧能源成功引进3名博士。而在西安,通过近2天时间的对接,张建军收到了近20份求职简历,基本都是当地知名大学的硕士、博士。

除了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近年来中山还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为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去年4月,中山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以下简称“人才24条”),重点围绕人才安居住房、入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激励资助以及培育中山青年人才等7个方面提出务实管用的24条措施。政策发布以来,各有关部门跟进抓好落实。其中,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推出了人才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在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可享受贷款额度上浮的优惠。其中,第一到第六层次高层次人才最高公积金可贷款240万元,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窗服务,做到快审、快批、快放。截至3月24日,中山市已有各层次人才305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291笔,申请金额17362.6万元;其中已放款217笔,贷款金额12818.7万元,最高一笔贷款获批175.3万元,助力人才安居中山。

另外,中山还启动人才医疗保障计划,着眼人才需求。以市三甲医院为阵地,成立中山市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中心,在不挤占现有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专属的医疗咨询服务。

■优化人才结构,吸引高素质青年人才群体

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落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落户中山津贴有关工作实施细则》,符合条件的2015年1月1日后毕业的中山市户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可获得每人1万元的津贴。

中山正不断地优化人才结构,吸引高素质青年人才群体,向广大人才和中山生源青年人才发出邀请函,按人才类别精准推送政策,并设立“市政府奖学金”对就读国家“双一流”高校、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100名境外高校的中山生源青年人才,分期给予10至30万元奖学金和就业补贴,吸引本土优秀学子学成后报效家乡。

去年开始,中山创新实施333紧缺急需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引育计划,用3年时间引进300名左右30岁以下紧缺急需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破解“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之困”。陈惠苑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是水利相关专业,去年9月份通过中山市“333”紧缺急需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引育计划,到市水务局黑臭水体治理专班工作。“我本身是中山人,毕业之后在深圳工作,当了解到中山"333"政策后,就回到中山,而且中山正在全面推进未达标水体治理,与我专业对口,我也想用自己所学为中山水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努力,学以致用。”在黑臭水体治理专班,毕业于中山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钟驰骋去年7月份到岗,在这里他看到中山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当了解到中山"333"计划及人才待遇、政策后,就觉得中山非常有诚意,而且跟随大学一个室友在翠亨新区看到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他选择留在翠亨新区,我选择专业对口的水务局。”

许颜涛是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博士,学的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看到中山"333"招聘计划后,觉得是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好机会,就报考了。”目前在市住建局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从事市政项目的监管工作的许颜涛说,“我觉得中山很重视人才,配套的相关政策非常齐全,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得到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及代建办各级领导的关怀,中山是个好地方,值得留下来。我要将所学应用于中山,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了解,去年中山市草拟《中山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出台柔性引才生活补贴申领细则,制定并出台《关于落实<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有关工作实施细则》,修订并出台《中山市企业人才评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设立1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6家博士工作站;去年中山市新引进11名博士后,在站(基地)的博士后47人、在站博士240人。

专家声音

激活存量人才

提高人才增量

——访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梁士伦

●记者:近年来中山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您认为中山该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有哪些优势和亟待提高的地方?

◎梁士伦:我觉得“需求”是中山在吸引人才方面最大的优势。中山有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现在各行各业,尤其是骨干企业,对人才有很强烈的需求。

不足之处在于中山目前和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相比,还缺乏水平较高、规模较大、能够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

另外,人才引进不能只关注待遇问题,还要能解决人才最为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比如子女的教育问题、生活配套问题等。现在一些高端人才,包括海归们,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他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在生活设施的配套上,中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对于人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事业发展平台。近两年,中山力度空前地推进了“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这些都能为有志青年提供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也期待在今年的人才节上,中山能落实更多有力的人才政策和举措。

●记者:每年都有大批优秀的中山籍学子从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如何才能吸引这些人才回流呢?

梁士伦:实际上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人才,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不能把本土在外求学的人才吸引回来。

总体来讲,对比广州和深圳等城市,中山为本土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归国人才所提供的事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这也提醒我们,应当解决好本土人才在创业、就业当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和引导他们在中山扎根下来。同时,应当树立一些本土人才回乡创业的优秀典型,我想这会是中山做好人才工作,吸引更多人才到中山来的一个基础。

另外,可以适当地为本土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说,中山在去年提出了“333”人才计划,这的确是一项吸引各地人才为中山所用的好政策。是否可以考虑拿出一些岗位来,吸纳本土人才呢,为本土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这也很重要。

●记者:要想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中山有可以对标的城市吗?

◎梁士伦:在人才工作方面,中山与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周边发展较好的南沙、横琴、前海这三大自贸区的人才政策,都值得中山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向东莞学习,同是不带县的地级市,早些年在产业发展上也相近,但现在差距却拉开了。

东莞能吸引华为在松山湖基地建一个欧洲小镇,还能引进那么多的高校进驻,吸引那么多的高端人才,中山为什么不能呢?从这个角度看,城市的发展,与引进人才的规模、数量和质量,都是密切相关。

除了做好人才“增量”,我认为重视存量人才也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好存量人才是吸引人才的基础。否则的话,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人才虹吸效应出现后,可能会让我们的人才流向周边城市。

如何留住存量人才呢?我觉得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需要关心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骨干企业对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那么企业遇到人才方面的问题,能否制定一些政策,让企业感受到政府正在努力为企业解决问题。

引育留三重并举

提升人才数量质量

——访市政协委员、中山和睿规划设计管理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欧阳洁

●记者:作为中山市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会长,您接触到许多留学归国的中山学子,大家归国后对中山的人才环境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欧阳洁:“乡愁”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我们不管去到哪里,对家乡都有一份割舍不了的情怀,都希望家乡建设得更好。每年中山出国留学的学子有很多,然而,很多成绩突出的中山籍学生学成后并没有回到中山工作,甚至有部分已经回到中山工作了,但在一两年后还是选择转移到其他大城市去发展。这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

我个人认为,一方面中山吸引新中山人的政策相对于大湾区其他城市来说力度较弱;同时,也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鼓励中山籍人才为家乡建设服务。在《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里,既提到了“引进人才”,也提到了“留住人才”,我的理解是,中山籍学子就是中山的“本钱”,在注重“引才”的同时,我也希望一定要重视“育才”“留才”,固本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口数量、提升人才质量。

●记者:在帮助留学人员回乡工作和创业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欧阳洁:可以考虑设立留学人员基地,为留学人员工作、生活以及就业、创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会议展览、合作推广、创业交流等,充分发挥海外留学人员的综合智力优势。同时促进海外人才培训基地与海内外民间社团、留学人员群体特别是港澳台青年的交流和合作,发挥海归人才的海外人际力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到中山发展,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是需要加大海外人才政策的宣传,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对中山留学人员开办的优秀创业企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树立标杆形象的方式,引导更多的留学人员或者海外专家到中山来。

为了更好地引进人才,要有意识地培育和扶持专业的海外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民间智库的力量,形成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研究、咨询、协作、服务新体系。此外,中山还应不断完善人才的配套服务保障措施,若财政条件支持,还可参考深圳南山区“领航人才”卡的形式,持卡人享受政务快捷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住房保障服务、学术研修津贴、子女入学服务等全面的配套服务。

新闻推荐

潜隐山麓 舒适至上 探访博爱路上千亩大盘全新住宅组团 永怡聚豪园蝶恋山

永怡蝶恋山样板间及永怡聚豪园园林景观。过去一年,博爱路沿线可以说是中山主城区东西部楼市的一个风向标,大盘、名盘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