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方碧水 美一城风景 中山人人争当环保卫士,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中山日报 2020-11-29 06:46

南区北溪河上,“河小青”们开展环保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高光谱设备“扫一扫”实时掌控河涌水质。无人机高光谱设备“扫一扫”实时掌控河涌水质。数据检测中山,这座著名的岭南水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曾经密布的河网、相互贯通的河道,清澈见底的河涌,成为多少中山人儿时记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座因水而美的城市,承载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

一直以“水乡人”自居的中山人,迅速加入到了这座城市的“护水保卫战”中,守“水”有责,为中山实现中山的蓝天、绿水、美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李丹丹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河湖保护

人人都贡献一份力量

11月27日午后3时,几艘皮艇在白石涌上来回划着,艇上的人不时用网状工具,从河涌中打捞出一些漂浮物。这是河湖保护志愿者在行动,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河小青”。

启动于2018年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项目,从推出到现在,受到了无数中山青年志愿者的喜爱。参加“河小青”的青年志愿者,主要负责在活动中清理水域漂浮物、污染物、障碍物等,并向水道河涌沿岸居民进行环保意识宣传,用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让河道的水更清,树更绿,景更美。

今年,南朗镇更是在市内率先将“河小青”纳入青年社区学院,开办“河小青”皮划艇初级技能培训班,通过“理论+实操”的课堂形式,提升该镇青年关于红树林及湿地生态保护知识、安全救援知识和皮划艇操控技能,并设长途拉练作为结课考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中,直接参与注册的“河小青”志愿者2000多名,以青少年为主力的“河小青”志愿者5000多名,“河小青”们以徒步、骑行及皮划艇巡河等方式,共开展巡护河活动2587场次,累计贡献服务时数58525小时,直接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近27000人次。因为他们的加入,中山得以在全域内实行巡河、清洁河湖的常态化活动,他们的活力与热忱,也促进了中山社会各界参与河湖保护良好氛围的形成。

守“水”有责

守的是中山人的“乡愁”

“这几年市民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村里哪条河涌颜色变了,或者因为海水倒灌有了气味,都会马上向我们反映。”杨锦华,中山南区北溪社区党委书记,村级河长,28日上午10时许,他正在黄边坑涌边巡视,“我给自己规定,每天500米,一周内能把全社区的河涌巡视完。”特别是周末,他总要在这条涌边走走。

黄边坑涌今年6月底完成了整条涌段的整治工程,涌水复清,涌边的景观绿色也改善了,因与北溪河相通,河涌中经常会有一些鱼群出现,“以前,这条河涌里的鱼吃起来有汽油味。现在水质变好了,鱼肉也变香了,钓鱼的人也多起来了。”现在,向钓鱼人宣传保护水环境知识,敦促他们钓鱼时不要留下垃圾和污染物,成了他这个村级河长最常做的事。

“现在一些回乡的老华侨看到村里河涌近几年的变化,都高兴得不得了,都说更像他们记忆里的家乡的样子了。”今年40岁的杨锦华说,他经常听家里大人说小时候在河涌里游泳的故事,“这是他们那一辈人对家乡最深的记忆。”是他们的乡愁。

自2017年,中山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正式印发《中山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来,中山市已建立起了市、镇街、社区(村)三级河长体系,并同时实行双总河长制,由市委书记担任市级总河长,市长担任副总河长。全市16条外江、15条主干内河、1041条河涌均已分别落实500多位市、镇街、社区(村)三级河长。2020年,全市各级河长共巡河31000次,发现问题1277个,完成整改1213个。

为确保执法,在已建立市、镇街、社区(村)三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又推行了河湖警长制,设立市、镇街、社区(村)三级河湖警长,覆盖全市1057条河道。同时,为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方位责任体系,在“双长”之后,中山又建立起重点河道段长制,针对城区15条央督河涌,每500米设立1名河段长。为督促河长日常工作的开展,全市开展河长制工作“一巡二档三重点”(即河长巡河,巡河档案、一河一档,河道保洁、河长公示牌、非法排污)专项提升行动,举办河长制工作培训,全市范围内更新河长公示牌,推动河(湖)长制规范运作。

提升水质

22座污水处理厂还河道清澈

“我们是中山目前最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27日上午11点,在中山市中嘉污水处理厂,被四个巨大的污水处理终层池包围着的空地上,厂长宋少波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入厂污水的处理流程。初冬的空气温热干燥,厂区内并没有想象中的刺鼻气味。

“中嘉主要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净化水质,遇上总磷量超标的特殊时候,我们才会采用除磷剂,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宋少波说,目前厂内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万吨,“进厂污水经过16小时的处理,各项指标达标后才能安全地排入岐江河。”宋少波说,“出厂水质至少要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这也是2019年公布的《中山市污水建设规划》中,中山对市内污水厂提标改造后的统一要求。

2020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山在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实现15个流域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城市建成区1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的同时,需要同期完成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目前,中山市已建成22家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125.5万吨/日,出水水质已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中山市污水建设规划》同时提出,至2025年,中山将以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河涌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建立区域分流与沿河截流相结合的污水收集系统。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除中心城区以外镇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 ,同时中心城区水环境达标率将达到100% 。规划至2035年,中山市共有主力污水厂27座,污水厂总规模将达到185.2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万里碧道”

市民有了亲水好去处

水清、景美自然能吸引市民及游客到水边游玩。

滨水而建、与水相映、蜿蜒曲折,作为中山市级碧道试点——金钟湖碧道工程建成开放后,成为珠三角网红“打卡地”,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往游玩、健身。昨日早上,在金钟湖公园外临时停车场早上7点已经停满了车辆,“很多市民早上6点就来锻炼身体了,夏天市民来得更早,有很多人一周固定来两三次,有些我们都已经熟识了。”金钟湖公园入口处保安告诉记者。

碧道是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为目标,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海岸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中山水系发达、生态良好,把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高标准规划编制《中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通过碧道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精心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作,打造公共生活休闲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中山碧道以省“十廊串珠”特色骨干廊道环湾滨海碧道、岭南田园水乡碧道为重点,以中山“一带两廊三脉”碧道水网为主线,深入挖掘孙中山、岭南水乡、侨乡等文化,串联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城市功能节点,打造独具中山特色的水生态廊道。目前中山已经完成金钟湖碧道、翠亨新区翠湖碧道等20公里碧道主体工程建成。

结合广东省万里碧道规划对中山的要求,中山碧道根据中山市河流分布格局去规划,因地制宜,突出中山特色,准备规划建设6条碧道廊道,分别沿西江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洪奇沥水道、岐江河和东部沿海岸水道而建,其中4条乡村型生态廊道、1条都市型精品廊道、1条环湾滨海碧道。根据省碧道建设计划安排,中山市分三阶段实施碧道建设,一是在今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0公里;二是到2022年完成不少于140公里;三是到2025年建成不少于200公里,打造靓丽水生态名片。

蓝线规划

为城市守住一泓清水

河道是城市的“血脉”,健康、干净的河涌水环境对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意义重大,为维护城市水系健康、干净,守住一泓清水。

2005年,中山市出台了中山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加强水环境保护,建立了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为水环境“长治久清”确立了法治保障。历年来,全面提升“水清、岸绿、流畅、景美”打造人居生态水环境也就成了中山民心所系、民生所向的大事。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中山市制定了《中山市市域蓝线规划(2020)》,蓝线的划定,不仅可以从空间上保护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等水系,预留河道整治、截污工程、绿化、生态景观建设等所需用地,而且可以通过对蓝线的管理,约束和规范蓝线范围内的各种建设活动和行为,有效防止城市水系功能退化,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生态。

在蓝线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中山市市域蓝线规划(2020)》,蓝线规划与《中山市海岸线、河岸线退让规划管理办法》相辅相成,对加强全市水系和海岸线、河岸线的保护利用共同起到重要的管控作用。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城市水系与居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保护水系是每个市民的责任,为了让蓝线规划落到实处,让全社会参与到城市水系的保护和管理中,中山市将加强惜水爱水意识宣传,确保蓝线规划实施的成效,同时建立公众展示、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公众对城市蓝线管理的监督作用,鼓励市民对不法行为的举报。

除了做好公众宣传外,今年市纪委监委牵头起草,并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印发了《中山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为加快推进中山市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对参加水环境治理的相关单位及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着力解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清、界限不明、“为官不为”等严重制约治水实效的突出问题,力求将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人治”行为、“官治”之举转变为长期有效的“制度化治水”,推动中山水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与蓝线规划配套,中山市还制定了《中山市海岸线、河岸线退让规划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海岸线、河岸线退让标准,有利于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亲水空间,对进一步加强岸线退让管理工作,提高城市品质,促进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写给未来的“中山客” 读《中山客》(绘本)

本专题图片选自《中山客》绘本廖薇应市场的热切需求,《中山客》(绘本)即将重印。翻开它,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它是熟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