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的“中山客” 读《中山客》(绘本)
应市场的热切需求,《中山客》(绘本)即将重印。翻开它,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它是熟悉的,又是全新的。它勾起我多年前的回忆,也触发了我对未来的畅想。
该书的文字内容提炼自2013年首次出版的《中山客》。虽然绘本版的文字由35万字压缩至3万字, 原版的遣词造句还是在寥寥数语的配图文字中得到原封不动的保留,可谓风味不减。最大的不同是它以上百幅手绘图画代替了原版的纪实摄影作品,从而呈现更写意的城市印象。水彩画的风格朴实、亲切、柔和,正符合这座城市在人印象中的“小家碧玉”气质。
萃取资深“中山客”的记忆精华
因为绘本是图像先行,阅读的过程如浮光掠影,似断若连,其实形散而神不散,它仍是围绕一个城市的趣味尺度来展开畅游。绘本版的《中山客》分游玩、美食、民俗和古今四大版块,从原版中萃取精华。犹记得,主编孙俊军特意将第一版《中山客》的封底设计成另一个封面,并在前言提示:“同为中山客,从前往后翻的是游客;从后往前看的是住客。”而这本绘本同样是封面封底都是“面”,随意一翻,哪怕从中间开始,也可摘取一点“中山的样本”。这样的阅读,让读者不需被紧凑的故事情节牵引,而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在文字和图画构建的共同记忆中随意碰撞,信马由缰。其实,我们对一座城市的真实认知,何尝不是从生活点滴中积累所得?而看似普通、零星、多样的私人记忆,最终拼接成主题鲜明的恢弘图景,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文化注脚,就像那些中世纪的马赛克镶嵌画。
在这些碎片记忆中,也有我自己的珍贵回忆。十三年前,我和同事在《中山商报》策划了一系列与本土文化紧密相关的文化专题:香山书院、中山非遗、民间记忆、公园系列、朝花夕拾老行业……那时,我和拍档的摄影记者尚无小车代步,我们经常在老城区里漫步,媒体行话称之为“扫街”;或是乘坐公交、摩托,一路慢摇至各镇乡村。我们的采访对象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貌不惊人,语言朴素,有的已经年届九旬,肚子里的故事却依然鲜亮,细节饱满。借助他们的口述,我,一个“中山客”,重新认识了中山。历史不再是白纸黑字,而是幻化成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体验,有血有泪,有笑有叹。《中山客》中的一部分文章正来自于此。因为这一纸之缘,我也与在本书中撰写中山方言和美食文化的专栏写手冯东航、孙幸先生等前辈结下忘年之交,并受益良多。可惜的是,当年为我们贡献故事的多位老朋友已驾鹤西游。我至今记得,白发苍苍的李国瑞、张仲伟老先生为我们订正稿件的专注模样,昏暗老屋中,一支笔“沙沙”地划过纸面,留下一段段细小的批注。 感念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倾注于此,为后世留下一笔丰厚的记忆财富。
《中山客》犹如我们的孩子,而作为创作者的我们,则见证了它的不断成长。如今,《中山客》的家庭不断壮大。“中山客系列丛书” 已出版八本,并派生出“mini中山客系列”(13本),以及它的“亲戚”——讲述中山植物精灵和城市公园美景的“自然课堂”系列。这些反映中山在本地文化的书籍已成为“中山出版”具有品牌效应的明星产品。今天,《中山客》(绘本)的重印正体现了市场对它的认可。
与孩子共读的乡情绘本
这是一份送给未来的“中山客”们的礼物。它以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轻阅读方式,展开一座城八百多年的厚重历史,如蜻蜓点水,也举重若轻。作为中山市第二届亲子阅读推广人,我时常为读者介绍自己心仪的绘本。虽然,从整本书的风格看,《中山客》(绘本)与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表达方式的融合来呈现故事,图文之间存在“互文”的关系的绘本,尚有所距离,但它仍是适合我们展开亲子阅读的独特存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过:“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引导孩子读的书。”从这层意义上看,《中山客》(绘本)可作为中山人为自己的孩子讲述“我和我的家乡”的乡情读本。借由这本书,我们可带着孩子进入时光隧道,再遇童年的“我们”。它在满足孩子对生活环境和家族记忆的好奇之余,也抚平了家长和孩子的年龄代沟,让亲子沟通更加无间。
英国历史学家G.M.特里威廉指出,历史试图回答的一大问题之一就是事物是如何从过去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个问题同样激发着儿童的求知欲。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本书中色彩柔和的插图显然比档案文献中泛黄的老照片更富有魅力。插画师唐一琳对场景细节的细致把握和人物表情的生动刻画也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画中的人物也多有天真的孩子,尤其是在“美食:返寻味”一篇中,贪吃的娃娃们或拽着妈妈的衣袖急不可耐,或舔着舌头热切张望,或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美味的愉快。这些面对中山美食流着口水的稚趣孩童,不仅让小读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也勾起成年读者们舌尖上的乡愁。童真岁月里妈妈菜的味道,多么令人怀念。从中山人对美食的执着与细致中,我们也仿佛闻到了弥漫在这座城市中的人间烟火气,触摸到隐藏在柴米油盐中的生活大智慧。
儿童文学理论经典《欢欣岁月》的作者李利安·H·史密斯谈到,童年,是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时光。这段时光如此短暂,而儿童的接受能力却又如此之强。童年的印象会持续很久,并储存起来逐渐成为成人的一部分。未来,偎依在我们怀中的孩子,将会成为怎样的“中山客”?我想,此时此刻,我们借由此书在其稚嫩心灵中播下对家乡的热爱,这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抽枝开花,很有可能会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亭亭华盖,连片成林,将庇护着我们未来的家园。
在我无法企及的未来,当孩子重新翻开这本《中山客》(绘本)时,但愿他还能从中找到许多未逝的风景,融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
新闻推荐
秋冬季是用气高峰,安全细节要重视 喜威燃气CEO为市民提供上门安检服务
CEO夏德农指导用户安全使用燃气。商报讯(记者范展颢)11月24日,家住东区大柏山的何阿姨如常致电喜威燃气要求送气。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