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动脉”快速化改造为何要用9年? 中山多个快速路改造工程将启动,城建快慢考验城市管理能力
道路修建反映出城市的资源统筹和管理能力。图为中山南外环与翠亨快线连接点。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有人说,中山交通速度要变快了。
继起湾道、世纪大道快速化改造方案公布后,国道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近日也启动了快速化改造施工。自深中通道开建以来,中山城区、市镇之间的干线改造明显加快。
但也有人说,中山交通速度变慢了。
目前博爱路、长江路、城桂路仍在施工,加上目前西北片区连接城区的大动脉G105线……按照最近几年的中山市区几个快速化改造工程的历程,市民难免有些忧虑。以长江路为例,早在2010年初,长江路改造工程(一期)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但由于资金筹措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开工;直至2016年5月,改造工程正式施工,主路于2019年建成通车。从前期工作开始算起,用了9年,这条“大动脉”才算完成快速化改造。
南方+网友“喵帕斯圈圈”有个评论引发共鸣:交通搞不好,再猛的老虎没牙也是废的。在“重振虎威”成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口号的今天,一条路的修建速度背后,不仅是城市建设快慢逻辑的演绎,更是资源统筹、城市管理的综合能力考验。
●撰文:伍杰罗丽娟
1“断头路”旧的通了,新的又来?
与珠江东岸相比,珠江西岸的交通建设水平明显较低。尤其是“断头路”问题,成为中山城市建设的一个难点。
2013年前后,中山市梳理出19条镇际“断头路”,作为当年的城建重点之一。
在市人大代表章美锦看来,中山“断头路”的成因有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改革开放后,中山市走专业镇发展模式,公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形成不少镇际间的“断头路”。二是征地拆迁。征地拆迁难题一直是制约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困扰,如西北部重要东西走廊的十水线迟迟无法贯通,就由此导致。三是统筹力度。由于全市的统筹力度不够,多元的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性,是造成干线公路建设中产生“断头路”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2017年,《中山市主城区近期交通改善详细规划》制定了干道提速、公交提升、慢行再造、片区提质、停车及管理提升等六大改善战略,将打通镇际交通“断头路”作为打破镇际交通壁垒的重点,列入计划由市领导挂点协调督办,除了受征地拆迁等难题困扰的少数遗留情况外,基本打通了19条镇际“断头路”。
不过,时至今日,随着中山进入新一轮大交通建设阶段,由于规划、用地、衔接、施工管理等问题,新的“断头路”出现了。
这一问题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今年中山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章美锦等人提出要求加强全市统筹力度,防止在建项目产生“断头路”问题的建议,这也是今年的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从目前公开的进度来看,中山推进打通“断头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凤凰路与工业大道实现连接,方便了群众出行;大南路石岐河特大桥的大涌段基本完成,有望于年底前完成路基排水及路面铺设工作;但大南路南区段还没有开工、小榄水道特大桥小榄段的国道G105交叉口工程及黄圃快线BT标也迟迟未能开工,打通“断头路”的形势依然严峻。
2组团发展痛点成“堵点”
如果说发展大交通是中山适应新环境、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外在要求,那么疏通内部“大动脉”“毛细血管”则是镇域经济提速、便捷市民出行的内在诉求。
笔者梳理中山建议提案在线网站发现,近10年来,以“交通”为案由的建议、提案近210个,意味着平均一年超过20个,可见交通问题的手关注度。
在改革开放早期,得风气之先的中山把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但镇村工业园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忽略了配套的规划和前瞻性,导致目前的工业重镇如西北片区、东北片区等地的交通状况难以承载发展要求。这也是目前中山组团之间、组团和城区之间实现快速对接的“痛点”。
以西北组团为例。中山市的西北组团总面积占全市的21%,人口占全市约31%,经济总量近年来也占到三成以上,拥有全市18个省级专业镇中的7个,是中山工业基础的“大头”。数据显示,西北组团集中了全市40%以上的规上企业、一半以上的A股上市企业及全市一半以上的名牌名标,经济活力是比较强的。
从镇区到西北镇区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该片区原来的城镇建设发展主要沿国道105及省道364发展轴,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组团内部之间、与其他组团之间、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与完善问题。
这也有历史的原因。受水道的阻隔,西北镇区的跨江设施建设困难,西江的容桂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将西北组团7个镇分隔成四大片区,现状跨鸡鸦水道仅有广珠西线,跨小榄水道仅有G105沙口大桥、广珠西线,跨河通道资源极为有限。
其次,由于交通建设受制于镇区各自为政,镇际交通衔接薄弱。有调研显示,由于镇际交通建设投入相对较少,造成镇际联系道路断头路较多,衔接道路错位、道路断面不一致等现象较为普遍。
从现状来看,西北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通道主要有G105、沙古公路、三角快线-阜港公路—东阜公路、三角快线—南三公路。G105小榄东升段虽然进行了快速化改造,但交通需求过大,已经不堪重负,长期处于拥堵状态,从城区经G105至小榄镇通常需要耗时60分钟。沙古公路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横栏镇及古镇镇,沿线还有多处红绿路口,尚无法实现快速化通行。三角快线—阜港公路—东阜路、三角快线—南三公路通道道路等级较低,绕行较远,无法承担西北组团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的功能。
而小榄镇作为西北组团的中心,跟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十分薄弱,唯一的轨道交通广珠城际轨道短期内难以建立西北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有效联系,无法满足高节奏的现代化交通发展需要,建立西北组团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也极为迫切。为应对西北组团存在的交通问题,构建与西北组团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今年两会有建议提出“改善西北组团交通、谋划建设西北快线通道”,在加强西北组团内部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改善西北组团与中心城区的交通紧密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再看城区,因历史原因,拥堵问题也一再受关注。有人大代表做过调查,中山交警历年数据显示,中山主城区道路交通流量高峰特征明显,呈双峰性,早晚高峰时段道路运行量大,道路交通压力较大。
从数据上看,城区道路交通量分布不均,运行方向明显,东西向交通联系强于南北向;城市出入口道路和旧城区范围内的道路饱和度普遍较高,其中旧城区道路受道路通行条件的制约,一些路段已接近饱和或过饱和。如城南路“大转盘”为早年规划兴建,适合以往一小时车流量少于2000的路况;按照现有的车流量,环岛交通已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车流量的通行,每到8时到9时的早高峰,和下午5时半到6时半的晚高峰,拥堵成了常态;城南路—广珠公路目前是南区居民到石岐主城区的主要道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大转盘”就成了该道路的“拦路虎”,严重影响主城区道路通畅。
3协同发力,打通无形“断头路”最关键
历史的遗留问题、统筹的力度问题、规划的前瞻性问题、管理的逻辑问题……新“断头路”产生的背后,考验的是城市管理的方法论。
以博爱路的下穿隧道工程为例。
博爱路是中山主城区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近年来,由于博爱一路、博爱二路的交通量较大,在与翠景道的平交口处,东西向交通频繁出现候灯车队过长的现象。据媒体报道,该路东西向交通高峰小时车辆数达4600多辆。尤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拥堵更严重堵车严重时,西行车龙最长到中山二桥东段,东行靠近105国道。
2014年,中山市住建局对博爱路—翠景道交叉口改造提出三个改造方案征询意见。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经研讨后拟定“博爱路一层上跨直行+地面平交”方案,并2017在3月1日正式开始施工,按照规划整体工程预计于2019年3月1日结束。
但到今年国庆期间,在博爱路-翠景道立交工程现场,工人们仍在加班施工。虽然经市领导督办后部分路段已经通车,但仍有市民对工程进度提出质疑。根据现场施工人员解释,未能按原计划竣工是由多个原因所造成的:“现在城区的重大交通工程,很多是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对施工单位来说,由于地下管线的历史原因,难以掌握全部管线的布置情况,且管线迁改涉及信息、电缆等多个专业,协调和施工都有一定难度。如博爱路—翠景立交的交叉口之所以进度缓慢,就系因为地下埋有特殊的光缆所致。”
此外,该工作人员称,征地拆迁问题和“三规”不符等造成工期延误。“部分路段需要征地拆迁,这项工作由属地政府负责,可能因为所涉用地因产权不清晰或者业主不同意,导致工程难以开展建设。另外,部分用地三规尚未完成统一调整,也会影响建设工程的推进。”
实际上,这些都是城市管理中的统筹问题:各部门是否同心协力?方案是否科学?建设主体是否明确?
杜绝“断头路”,打通无形的“断头路”才是关键。
例如,工程层层转包问题比较普遍,如何有效解决?章美锦认为,工程项目通过市场优选并交由一个建设主体完成。借鉴其他城市干线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一个工程项目尽量选择一个建设主体完成。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不同标段在多个建设主体之间的分割,避免一体化施工的碎片化;另一方面,促使负有全部责任的建设主体科学评估施工项目征地拆迁的难度,全面核算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和使用问题,统筹考虑工程项目开始施工时机,以及不同技术难度的路段之间建设进度的衔接等,有效消除在建工程产生断头路的风险和隐患。
■观察
修路背后的
城市管理考验
一条交通大动脉历时9年的快速化改造历程,折射出城市管理能力。
中山的城市管理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山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修建道路、兴建解困房、改革垃圾的投放收集制度、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队伍(城监大队)等。199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这是该市第一个国家级的城市管理工作荣誉。
自此以后,中山市陆续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二十多项城市管理荣誉,基本囊括了所有国内外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城市管理奖项。中山的城市管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推动中山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但纵向来看,中山城市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在今年机构改革完成之前,只有中山市、揭阳市等少数几个城市的城市管理部门挂“行政执法局”牌子,其他城市实行的是城市综合管理。全国绝大部分的城市,也已经实行城市综合管理模式。
以长江路的快速改造工程为例。在工程项目同时交由多个建设主体完成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加强在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一方面,立足于大局协调好公路建设过程相关参与者之间的矛盾,平衡协调各方利益,以保证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优化外部条件,为各方提供包括法规、政策技术、咨询以及信息等在内的服务,同时调节与引导公路建设参与者的行为。
一个城市的修路速度,是一个城市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交通畅通解决需要多部门多区联动,同心协力,力往一处使。各个单位只有强化沟通联系,凝聚工作合力,才能建立功能更完善、通行更顺畅的城市道路,提高道路通达性。在对接大湾区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时代,富有前瞻性的规划也极为重要,如在完善快速道、主干道等骨干通道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次支路、支线的建设,适度开放大型小区内的道路,建立功能更完善、通行更顺畅的城市“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整体系统。
“城市管理也要重振虎威!”11月13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调研时提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遇到问题要主动沟通协商、寻找出路和突破口,决不能“上推给下、下推给上,甲推给乙、乙推给丙”。
着眼全局、明晰职责,方能奏好“协奏曲”、唱响“大合唱”。
新闻推荐
车辆保值就一定买得过? “2019国际品牌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业内称淘二手车不能只看保值率,也要看性价比
受车市大环境的影响,近年一手新车的市场价格战可谓白热化,而这也让本身日子就不太好过的二手车市不断受压。正因如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