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军营战友情 乐当拥军志愿者 退伍30多年的老兵李克先后捐资近20万元,用于资助困难老兵及开展战友联谊活动
本报记者 李玮玮 见习生 文露漪
■生于军人世家,从小乐于助人
11月20日,记者在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59岁的李克,他身材挺拔、声音洪亮,有一双剑眉,短袖T恤下露出结实的手臂,从小在军营长大的经历,赋予他自律的习惯和良好的体魄
李克的父母都是军人,李克3岁就跟随父亲来到中山,和兄弟姐妹在军营里长大,“我们兄弟姐妹中有4人当过兵。”
李克说,从小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助人为乐,向雷锋看齐。早在十六七岁的时候,一天半夜,他正在家里复习功课,突然听到外面吵吵闹闹,有人喊“救火啊”。当时父母还没醒,他抄起一个水桶就往楼下跑,参与救火。
高中毕业后,1976年李克进入市公安局工作。但从小有个当兵梦的李克工作两年后,毅然舍弃了这份稳定的职业,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还主动要求去最苦的野战部队。他在野战部队无线电连担任电台报务员,1979年2月随部队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在服役期间,李克共获得三次营嘉奖、六次连嘉奖。
1980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后,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沿海经济社会百废待兴。李克进入当时的中山市外贸经济发展总公司,从储运部报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公司进口部经理,统管全市进口贸易,“当时中山进口了大量的设备搞建设,我们算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李克两次被评为中山市先进工作者。
1991年赶上下海创业潮,李克离开公司自己创业。事业小有成绩后,李克没有忘记回馈社会。1993年便捐资5000元支持板芙中学的建设;1994年,李克还通过北京“希望工程”捐资帮扶贵州6名贫困学生上学至小学毕业。
■心系困难战友,总是带头捐款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克不止一次流露出遗憾:“我参军的时间太短了,一直觉得没有待够。”正是这份对军营的深深眷恋,让李克退伍后一直无法割舍战友情、军营情。
2007年,李克受邀带领中山的战友及烈士亲属前往广西的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在旅途中,得知同行战友黄七根的困难,李克承担了黄七根这次旅途的费用,并在行程结束回到中山后,立即实地走访黄家,“他家的门是用烂木板钉起来的,窗户用锌铁皮随意"糊"了一下。很难想象冬天是怎么过来的,还有在读书的孩子。”
李克带头捐钱,然后号召战友一同筹款,最终筹了1万多元,为黄七根的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外墙修葺一新,并安好门窗。“现在他家情况好多了,儿女都工作了。”李克还专门拿出了装修前后的照片,指给记者看。
从那之后,只要听到有战友生活上有困难,他就率先捐款,然后号召战友们捐款、互帮互助,先后资助了多名困难战友。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朗一位战友的女儿因心脏病需要做手术,大概费用要数十万元。李克带头捐钱后,又带动战友先捐了3万多元,然后继续多方联动,求助于政府部门、慈善机构资助和媒体,最终筹得善款40多万元,“战友的女儿顺利做了手术,现在听说恢复得不错。”
据不完全统计,李克个人先后捐资近20万元,资助困难老兵及开展战友联谊活动等。
■组建拥军志愿队慰问退伍老兵
采访当天,李克身穿一件绿色的马甲,上面印着“拥军博爱”四个字,字上面还别着一个特别的徽章,两颗红星在金色的徽章上显得分外醒目。从2018年开始,李克在东区心苑社工的帮助下,成立了“东区博爱拥军志愿者服务队”并任队长。这枚徽章就是为志愿服务队特别设计的,“红星的个数代表着做志愿服务的时长,时间越长,星星的个数越多,最多是五星。”李克介绍。
服务队主要走访慰问伤残困难退役军人、为东区退役军人上门悬挂光荣牌、走入社区和学校开展宣讲活动等。“在做志愿探访中,我发现关怀比捐款更重要。”李克回忆,他曾带领服务队走访了一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第一次见面时老人已卧床不起,精神状态差。李克对老人说:“我也当过兵,和您相比,我就是新兵,您就是我的老班长。”这句话似乎打开了老人的心扉,眼睛里慢慢有了神采,同李克叙述起自己当年的经历。“后来再次探访他的时候,他看到我们就很高兴,还能坐起来聊天。”李克称,相比于其他志愿者,当过兵的志愿者更能和老兵们“聊得来”,因为大家都有相同的经历。
除了走访慰问退伍老兵,李克还带领服务队,先后为市司法局、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市实验中学等十个单位,义务进行了十场“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爱国精神”的演讲,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次。他还把自己参战时的物品拿出来向学生们展示,“希望保持军人本色,把光荣传统传承给下一代人。”
新闻推荐
中山海关助力中山中药材出口 1~10月经中山海关出口中药材1164吨 货值4956万元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通讯员罗利娟、何雪雁)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因中药材属于检疫风险较高的植物产品,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