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践行者 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品牌纪实
参加央视《传承的力量》节目拍摄。
《武韵中山》在深圳市传统文化展演中精彩亮相。
作为一所从民国走来的百年老校——盐田区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持“依托中山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绽放”的办学思路,以孙中山先生“博爱”思想作为学校育人核心理念,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精粹,积极探索“本真”德育,稳步推进“博爱”课程体系,构建“博趣”品质课堂,开创“生本”评价体系,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在全力演绎新样态美丽校园之音的发展历程中打造独特的“中山教育品牌”,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缘起
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校长潘苏中在2018年的述职报告中谈到,“五年级林康耀等五名学生最终得以入选市体工队成为专业人才,多么难得!他们都是草根家庭的孩子啊!我们的项目和课程成全了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这就是教育的魅力!”短短几十字读起来颇为平实但力透纸背,平实的背后,是中山人五年来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是对中山教育理念落地、课程文化构建的满满自信!
五年来,学校收获了无数荣誉: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足球传统学校”、深圳市唯一的“孙中山思想学习教育基地”、深圳市唯一的“民族乐器教学基地”、深圳市唯一的“国门生态安全教学基地”、“深圳市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学校”、“深圳市武术特色传统学校”等称号。
从2017到2019年,学生们取得了全国软式垒球锦标赛一等奖、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连续两年夺得广东省龙狮锦标赛四个项目一等奖、深圳市武术“体彩杯”团体第一、深圳市合唱比赛一等奖、深圳市经典诵读一等奖、深圳市定向越野锦标赛小学乙组团体冠军等多个奖项……千余名中山学子共同参与的大型《龙狮武韵》表演还参加中央台《传承的力量》节目拍摄并有幸为市、区运动会开幕式助威!
由于学校坐落于以物流业为主的盐田港后方陆域,其独特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学校的生源情况大部分为非深户、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一般,孩子们的现代化素养有待提高。“学校的出发点是在遵循现行教育法规的前提下,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改变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让孩子们在最美的年龄释放自己的天性。”时光回溯到五年前,中山纪念学校上到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在探索学校的办学模式时,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学校组织行政干部、骨干教师外出调研取经,多次咨询教育专家后,决定首先从武术这项中国传统文化项目切入,但武术进课堂的过程走了很多弯路。首先是专业的老师不好找,几经周折学校从北京体育大学引进了舞龙、舞狮、武术专业老师,师资问题得以解决;其次是如何将专业的武术课程融合进传统的体育教学,多方尝试之下,学校最终确立了将传统武术课程化,实行“体育课全面铺开、大课间全员展演、社团活动课培养精英”的推进策略,形成了“人人会武术,人人强体质”的局面。潘苏中校长告诉记者,与其他学校打造专业特色班不同,中山纪念学校更注重全员教育,在学习与成长的路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武术进课堂的改革头啖汤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孩子的接受和好评,随后,舞龙、舞狮、民乐、国画、书法、经典诵读等中华传统文化陆续走进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的课堂,学校还自主开发《诗以言志,家国情怀》、《水墨丹青中国画》《点横撇捺,书墨春夏》《博弈方寸,乐在“棋”中》《中华人格经典》《舞龙》《武术》《陶笛》等校本教材,“龙狮鼓武书乐画”特色教育项目已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的办学之路也逐渐清晰:注重传承民族文化与培育现代素养相结合的育人途径,也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启蒙与熏陶,最终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气质、民族情怀、健康体魄、创新精神的未来国家建设者!
蜕变
“从孩子们的眼中读到了自信”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舞龙舞狮的节目,只有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舞龙队员后,才明白这项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的精妙之处,”来自四年级的邓心语同学加入女子舞龙队的初衷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壮些,为了这一改变她坚持每天下午训练一个半小时。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练习,邓心语已经熟练掌握了八字龙、螺旋跳等动作,在几次大型的表演活动中作为主力上场,以前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现在开始变得强壮,泱泱大中华的传统文化深植心灵,这是练习舞龙带给她的最大收获。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练习武术套路,坚持了五年,也代表学校参加了多项武术比赛。”从以前的体弱多病到现在的体格强壮,这种改变让林康耀同学变得更加自信,目前林同学已经入选深圳市体工队,成为专业人才。林康耀的成长经历是中山纪念学校矢志不渝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学校一直注重社团文化建设,从制度管理、经费支持、场地保证、资源引进方面全力支持社团建设,学校还围绕“社团平台资源完善、满意度调查、成果汇报展示、社团业绩成果”四个维度进行社团管理跟进,以提升社团的活动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舞龙专业老师彭秋力介绍,舞龙舞狮是个枯燥活儿,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要训练一个学期,必须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能入选学校龙狮队且长期不被淘汰的学生变化很明显,以前他们的眼神是怯懦的,几年的训练下来,我从孩子们的眼神里读到满满的自信。”彭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离校,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中断。比如,盐田实验学校今年组建的“精品舞龙社团”里30多个会员全部是彭老师的学生,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去指导学生提高舞龙水平。
“我弹琵琶还会钢琴,我学古筝会吹陶笛。”来自民乐班的陈新悦和陆月含优雅中透出几分自信,组建于2017年的民乐班里还有39个有着同样民乐特长的学生。学校为了成就孩子们的“民乐梦”,免费提供了乐器、师资、场地等支持,并从社会上外聘专业的音乐老师。为了41个孩子音乐和学习成绩,民乐班班主任陈婉婷绞尽脑汁,恩威并重,各种手段都尝试了。所幸的是音乐素养提升的同时,各科学业成绩都在年级稳居第一。他们比起其他常规班的孩子少了每天下午4:00到5:00的辅导,这就要求他们更加懂得时间管理,充分利用课间、午托等碎片化的时间抓紧完成作业。每天晚上回家还得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乐器弹奏。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和家长打退堂鼓,陈老师积极联系专业老师、家长一起督促孩子们全方面发展,并推出了“微信群打卡”“练琴效果记录”等有效手段。“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一起演奏,特殊的民乐学习给了孩子们共同的爱好与话题,他们团结,他们开朗,他们更有班集体意识,更能发挥朋辈力量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陈老师谈起孩子们一脸满足,幸福漾于脸上。
绽放
“三博”少年茁壮成长
无论舞龙舞狮,亦或国画、民乐,都是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博爱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学校还自编自创千人功夫扇、千人武术操、千人拉丁舞、千人校园舞等特色集体操,全员参与、精神振奋、气势如虹、健康向上。“传统文化课程化是学校的特质,但只要能让每一个孩子生命绽放,让孩子们都有机会体验成功和成长,这就是有教无类的最好诠释。”潘苏中这样阐述自己的办学初衷。
在去年年底学校举办的“探研博文化,绽放新样态”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上,潘苏中校长《传承博爱文化让每个生命绽放》的主题报告获得与会者的强烈共鸣,潘校长从顶层设计思维建模、探研实践课程建设、打造特色锐意建树三个方面,阐述了博爱课程体系的推行与实施,解析了推行博爱课程体系的路径策略即构筑智慧环境下的“博趣”新样态课堂、使课程走向实效,创设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博艺”新样态社团、让课程走向灵动,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推进主题统整项目课程,令课程走向深入,从而培养“博爱做人、博学成才、博雅多艺”的三博好少年。无独有偶,今年4月19日,全国新样态学校2019学术年会暨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作为盐田区新样态教育项目实验校之一,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教育新成果精彩亮相——特色龙狮、博雅民乐、精神长廊、实践分享、压轴表演,为本次新样态学术论坛活动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用新样态学校的理念来促进学校的新发展,继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践行方向,在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广袤沃土上,在博爱之光引领下,实现每个生命的美丽绽放!
新闻推荐
商报讯(记者梁展宏)记者获悉,近日,中山本土家具企业迪欧家具集团与京东商用在北京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迪欧家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