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法治政府改革创新之路 中山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山市司法局供图
中山市“智慧公安”项目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古镇“2+4+N”专利保护模式成为我国首个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认可的优秀案例;中山市行政执法监督系统荣获“2016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6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4次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勾勒出中山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改革创新经验的路径。以可操作性强、群众获得感强、示范效应强为出发点,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目标,近年来,中山市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正在以实际行动把中山市建设成为安全稳定、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良好的地区。
撰文:何伟楠陈娟
“电子法官”监督执法让“人情案”无处遁形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制科的相关负责人,每天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中山市行政执法监督系统子系统审核由镇区分局上报的违法案件处罚情况,根据现行的自由裁量标准,确认案件处理是否符合规范。
国家法规往往将某一大类案件的处罚金额界定于一个较大区间,将执法的自由裁量权交给执法部门。例如,一宗无照经营的处罚金额被界定在“1元—20000元”之间。那么对于基层执法者来说,如何杜绝同案不同罚的情况出现,成为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山于2007年率先探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2011年3月,中山市将31个行政执法部门的2600多项行政处罚量化为7800多项裁量标准,在市水利局、市城管执法局开展试点。2016年9月,中山市行政执法监督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实现设置好的精细化量化标准,这个“电子法官”将每一宗行政处罚全部搬到线上进行阳光操作,实现行政处罚事项“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标准处罚”,杜绝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让“关系案”“人情案”等执法不公,权力“任性”问题无处遁形。
通过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中山市司法局目前已将3800多项行政处罚事项、11000多档自由裁量标准进行编码,实现了执法自由裁量档次标准化,以及法律文书标准化;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化,实现了行政监察、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无缝对接,开发行政执法监督系统移动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可移动执法;大力推动监督常态化,实现行政处罚案件24小时在线监督,实现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日常化。
截至目前,中山市行政执法监督系统已经累计对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办理的1.4万多件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网上全流程监督,对5000多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累计公示了6000多条行政执法信息,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中山市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成果,以及在探索创新中形成的经验,获得了多方肯定,中山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化管理工作被评为“改革追踪看落实”的全国基层改革典型经验之一,中山市行政执法监督系统荣获“2016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经验也于2017年分别在全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中期推介会和全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协调小组会议暨珠三角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推进会上获肯定。
为“中国灯都”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中山市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进行改革创新的举措,还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推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着力破解专利维权“伤不起”的难题。
古镇,作为全国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拥有全球最具活力的灯饰创新体系。但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粗暴的抄袭仿冒现象也在市场上蔓延开来,泛滥的专利侵权行为成为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痼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6月,中山市创造性地在古镇设立了“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集快速维权、快速授权、快速协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
中山市在古镇建立了专利申请“快授权”通道,在全国首创与外观设计相匹配的专利快速授权机制,让灯饰类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0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授权,实现快速授权服务与企业创新同步;建立专利“快维权”通道,将专利行政执法的维权保护网络覆盖到基层,快速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解决了行业的维权难、维权慢等难题;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快协调”通道,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在中山古镇建立全省首个远程知识产权诉讼服务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诉讼服务处,实现远程立案、开庭审理、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
创新改革带来了实效。几年来,中山灯饰外观专利授权量突飞猛进,古镇灯饰外观专利授权量从2011年的1591件,到2017年达到7922件;灯饰外观设计人员数量从2011年的257人,到2017年达到2432人,增长近10倍。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大幅提升,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维权中心成立至今,调处各类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总数为3034宗,外观设计专利案件占95.5%,调解成功率为69.3%。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愈加浓厚,企业从过去的维权难、不敢公开创新成果,转变为在家门口即可实现维权,营造出行业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2018年,中山专利行政执法办案834宗(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80宗,假冒案件12宗,展会案件39宗,电子商务领域案件303宗),已办结833宗,结案率达99.9%。
2018年9月,中山市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邀请赴日内瓦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推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经验。
目前,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的成功经验已经延伸到更广泛领域,中山家电、红木家具等行业均已相继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完善工作体系改革创新探索法治政府建设
打造“电子法官”、搭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平台,只是中山今年以来大力探索法治政府建设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山市紧抓两项先行试点,着力创建中山特色示范区,多措并举探索行政复议应诉,推动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先后出台了9项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组建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库,对重大、复杂的复议案件实行开庭审理;创设行政复议镇区受理点,运行快速立案机制。近3年,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和解率及整体纠错率均维持在30%,90%以上的当事人服判息诉。创新行政诉讼败诉风险预警、败诉一案一报告、不履行司法判决通报、司法建议落实等六项制度;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实现政府从被动接受司法监督到主动依法行政的转变;推动法制力量延伸到基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镇级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中山市还着力完善三大工作体系,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一是构建政府科学民主立法制度体系,出台5项政府立法工作制度,把社会公众有序参与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和解读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解读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对立法草案实施评估论证。二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目录管理体系,出台一系列文件,将与发展全局、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纳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先行先试信用奖惩“一键搞定”模式,将首批129个联合奖惩重点事项嵌入政务服务网及试点单位业务系统;依托信用中山网推进红黑名单和典型案例公示,优化中山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推动“四个率先”,中山市争当法治政府建设的排头兵。在率先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方面,中山市“智慧公安”加快建设,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等一批基层改革试点经验获省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构建率先全国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方面,为灯饰行业构建了集维权援助、行政执法、仲裁调解、司法诉讼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古镇“2+4+N”专利保护模式成为我国首个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认可的优秀案例。此外,中山市还在全省首开规范性文件“正面清单”管理和实施效果评估,建立了中山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系统;率先全省建立了政府法制事务议决委员会制度,2012年探索成立了法制事务议决委员会,形成了有别于行政事务层级审批的决策路径。
瞄准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目标,推进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中山正探索出一条可操作性强、群众获得感强、示范效应强的法治政府建设改革创新之路,力争建设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闻推荐
受委托,公开挂牌转让中山市泰信房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项目编号:181200B0CG11),转让底价为人民币壹亿贰仟叁佰万元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