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院前急救建设 提高市民自救能力
本报记者潘洁婷
近年来,湛江市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工作。随着市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成立,湛江市院前急救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市120指挥中心为中枢、27家市直及驻市各级医院为支柱、以5个县(市)急救指挥中心为基础、各乡镇卫生院为补充的,以120数字化信息指挥平台为纽带,与公安“110”、“119”、“122”联合联动的“1+5”模式城乡一体化的院前急救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生命保障的“绿色通道”。
120有警必出有警必应
2012年6月,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正式成立,120急救电话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并已形成了集电话语音、指挥调度、车载视频和定位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统一接警、一键转接、分级调派”的急救服务模式。自成立以来,市120指挥中心做到有警必出,有警必应,出车率达100%。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各级120急救中心共受理呼救“120”1921819话次,派遣救护车126054车次,救治111552人的生命的同时。
据了解,目前,市120院前急救救护车193辆(监护型73辆、普通型120辆)。各急救网络医院严格按照《湛江市120急救网络建设管理规定》的要求配备了车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院前急救、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应急救护人员配备较为充足,市120指挥中心及急救网络医院共有院前急救工作人员1069人,其中医生333人、护士559人、司机134人,担架员43人。
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尽管湛江市已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应急救护体系,但院前急救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应急救护资源较为匮乏、公众急救知识的缺乏,是院前急救领域两大不足。”市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朱明介绍,日常急救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心脏疾病引起的,而在业内,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拯救一直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早期实施心肺复苏供给大脑心脏基础血流,同时早期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电击除颤夺回窦房结对心脏的控制权,是心脏骤停急救存活的关键。但是目前,湛江市公共主要场所中尚无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为了提升湛江市院前急救能力,完善市公共场所AED配置势在必行。
在目前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公众的自我紧急救援的意识和能力都还相当淡薄和欠缺。普通民众不会医疗急救,也不敢医疗急救。因此需要大力普及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尽快改变民众的观念和提高他们救人自救能力。“如果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对猝死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许多生命就有可能挽回。”因此,朱明认为,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为落实公众科普宣传和培训,市120指挥中心制定了专项的急救知识培训工作方案,先后走进了车站、学校、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单位,将急救知识宣传常态化。为让更多的人掌握一些简单的疾病常识和急救处置措施,市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多次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1月20日上午9时,市120指挥中心举行了“120-国家急救倡议活动暨急救科普大讲堂培训”,同时号召各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各急救网络医院,对周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技能科普。市120指挥中心同时将1月20日作为急救科普培训日,积极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培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120,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能力。
新闻推荐
2018中国海博会巴斯夫展位,吸引不少市民、嘉宾前来参观。本报记者刘冀城摄报告解读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放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