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深化汕头城市文明创建 “绣花功夫”管出老城文明之美

汕头日报 2019-05-27 01:08

▲精细化管理让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在重新焕发文明新活力。图为龙华社区的居民正在对弈,其乐融融。本报记者方淦明摄

编前语

汕头之美,美在文明,美在文化,美在生态,美在乡村,美在创新,美在产业,美在山海之间。当前,汕头市正以昂扬姿态投入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征程,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本报从今天起开辟“发现汕头之美”专栏,组织骨干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角度、多层面发现汕头之美,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海内外潮籍乡亲爱国爱乡的豪情热情,凝聚力量,唱响汕头加快发展主旋律。

一条条黑底化道路通畅有序,一处处街心公园绿树成荫,一座座新建市场整洁靓丽,一个个老旧小区重焕生机……目之所及,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而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正是以文明创建为抓手谱出的可喜华章。

记者了解到,针对老城区管理的顽疾、难点,汕头市各级管理部门下足“绣花功夫”落实精细化管理,大力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对标创建工作水平,老城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文明之美。

“实用+巧干”

落实精细管理

光华街道是汕头市老城区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管理难点。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域广、人口多,城区面貌破旧,基础设施落后。然而创文以来,光华片区的整体面貌实现了质的提升——环境美了,路变宽了,“脏乱差”少了,就连中心城区时有“回潮”的乱摆乱卖也基本绝迹了。这是如何办到的?光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旭升给出了简简单单五个字的答案:“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创文以来,光华街道坚持把环境整治和队伍建设同步推进,让“管”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并以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进行严格管理,激励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用+巧干”为指导,打造精细化管理“光华模式”。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国俊告诉记者,在光华街道,有厚厚的一沓“创文”红头文件,从交叉式网格管理到门前三包再到卫生兜底巡查等等,都以白纸黑字形式予以明确责任、分工,并一一细化成具体可行的工作制度。不仅如此,街道还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优化、提升工作方法。比如,街道为创文一线人员装备对讲机,增购十多辆电动摩托车,大大提升日常巡查监管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随着创文的深入推进,街道还不断升级卫生保洁设备,为各社区添置了自动扫地机、气动吹尘枪、新型分类垃圾桶等,巩固辖区市容环境秩序。

再比如,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停车难问题,光华街道密切对接有关职能部门,率先探索开展简易停车位规划配备模式,通过划线停车等方式强化辖区停车秩序的优化引导,在实现市容秩序提升的同时,也为辖区居民出行及交通安全带来了切实的便利。据介绍,在去年合理规范规划配备停车位435位的基础上,近期,街道又联合交警部门在辖区内查漏补缺划出停车位383位。目前街道辖区内9条主次干道、5条区间路、14个服务窗口单位、6个中小学以及各社区居委会及文化站等全面规划配备停车位,总长度超过11000米。

对此,辖区群众纷纷点赞这是“细管理带来了真实惠”。光华街道明珠社区居民刘申龙告诉记者,以前小区车辆停放无序,客人来了找不到车位或停车被堵,甚至出入碰撞、刮擦等情况时有发生。如今,通过规范规划停车位,小区里的车位比以前多了,秩序也更好了,大家都很满意。

文明创建社区

居民“唱主角”

在老城区,像明珠社区这样年代久远、设施薄弱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还有许多。去年以来,金平区以东方街道龙华社区凤园小区为试点,在全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文明楼道创建,从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入手,推动环境整治和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在重新焕发文明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地处小公园开埠区的新福街道金凤社区看到,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也在悄悄“蜕变”:楼道里乱贴乱画的“牛皮癣”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文明宣传画、居民文明公约;社区街心公园、文体广场上传来欢声笑语,居民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球,其乐融融;而在新建的社区综合文化长廊里,融合小公园骑楼、百载商埠等文化元素的文明成果展示,让社区洋溢着浓烈的文明氛围……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薛冰妮告诉记者,自创文提质升级以来,金凤社区不仅在环境改善方面狠下功夫,还致力于搭建从社区、小区到住宅楼、家庭的沟通桥梁,动员社区居民在社区文明创建中“唱主角”,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新社区。据介绍,2017年以来,金凤社区已连续三年在辖区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请辖区全体居民参与其中,倡导培育文明新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金凤社区还见缝插针,利用社区公共区域建设文化长廊,直观展示社区文明成果;同时,创办“漂流书屋”,增设运动设施、街心公园,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66岁的詹惜娥是金凤社区居民,也是街坊邻里选出来的“楼长”。她所住的金凤苑1栋共有100多户居民,楼道一度被各种“牛皮癣”侵占,环境亟待改善。詹惜娥走家串户,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向社区干部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收集了民意,增进与居民的了解,也凝聚起营造整洁卫生环境的共识和合力。“现在大家不仅从我做起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看到乱丢垃圾纸屑、乱贴乱画等行为还会主动制止。”詹惜娥说。

据了解,由居民推选,金凤社区在每条街道、巷子、每栋居民楼都设置了街长、巷长、楼长,通过营造浓烈的楼道文化,引导辖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从各个方面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共建和谐宜居的文明社区。在潜移默化中,文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社区居民李秀芳不仅平日里积极响应社区组织的卫生清扫活动,还加入了街道的文明志愿者行列,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宣传、扶贫济困活动。在她看来,作为城市大家庭的一员,每个市民既是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创建的参与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 记者手记

“绣”出文明汕头幸福底色

在潮汕有一句流传已久的民谚——“种田如绣花”,说的是潮汕人的精耕细作。下“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同样要在“精”与“细”上做文章,用精细化的管理思路,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金平区的文明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创建文明城市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建文明城市也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们深化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

真正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应当为市民造福,给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获得感从哪里来?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你居住的社区环境整洁,垃圾桶不臭,停车不难;出门道路畅通,交通秩序井然,没有人乱闯乱窜冲红灯……

说到底,文明是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市民的幸福底色。汕头文明城市创建,要不断往高处攀、深处走,不断取得新成果,我们必须久久为功,用绣花功夫一项一项找差距、一件一件抓落实,将一个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指标“绣”成一幅幅以幸福为底色的文明画卷,让市民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李扬

新闻推荐

六旬翁吴锡文因材施艺玩出名堂 寄情花卉雅石乐无穷

□本报记者陈文兰文/摄老年人的生活各有各的乐趣,吴锡文退休后的生活可谓是简单而充实:修剪盆景,把玩奇石。每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