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吴锡文因材施艺玩出名堂 寄情花卉雅石乐无穷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老年人的生活各有各的乐趣,吴锡文退休后的生活可谓是简单而充实:修剪盆景,把玩奇石。每天,他就像退休前到单位工作一样,上午8点到园圃“上班”,下午5点多“下班”回家。
三四十年的玩石养花时间里,吴锡文慢慢悟出了门道:无论是奇石还是盆景,都需要因材施艺,才能“点石成金”,让原本不起眼的石头或盆景彰显出的深远意境,变成身价不菲的宝贝。
与石结缘 点石成金
常言道,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走进市区衡山花木市场一园圃里的小闲间,如同步入了艺术的殿堂,上百件精美的奇石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像人,有的似动物,惟妙惟肖。主人吴锡文今年61岁,退休前是汕头市针织二厂的职工。因为是在漂染车间工作,属于特殊工种,所以他55岁就退休了。吴锡文说,他平时不吸烟,也极少喝酒,有了积蓄就拿去买石头。
说起收藏石头的爱好,吴锡文说爱上石头收藏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吴锡文工余时间喜欢逛摩罗街,不知不觉中,他渐渐对石头、木雕等摆件产生了兴趣,花在“品石”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慢慢对石头有了自己的见解。吴锡文发现,石头的造型千姿百态,有的看起来像动物,有的看起来像文字,这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开启了他和奇石之间的不解之缘。
除了寻石、藏石,赏石也是吴锡文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石头是死的,只有细品,赋予它灵气,它才能有价值。”吴锡文介绍,刚开始收藏石头时只是看造型,而对于里面的涵义却还是难以理解。
“你看看,这块石头像什么?”吴锡文指着展示架上一块奇石说,这是一块三江蜡石,原先石头的主人刘先生并没有发现这块石头所蕴藏的深层含义,随意把它扔在角落。吴锡文如获至宝地把它置换回家后,特意为它配了精雕的黑檀木架,一只没有任何人工雕琢,完全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雄狮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后来,刘先生看到这石头大吃一惊,叹息自己竟然忽视了这么难得的一块奇石。
“你再看看这个,貌似一位老者背着一小孩,我为其取名为《儿孙乐》,怎么样,像吧?……”吴锡文话虽不多,但一说起奇石,就立马来了精神,关于奇石的故事,他好像总说不完。“每块石头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形象、意境”,吴锡文说,他在不断揣摩的过程中“点石成金”,找到最佳的观赏角度,这个过程充满了找寻的乐趣,让他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博采众长 植景铸意
吴锡文把他的园圃取名为“小小无名园”,走入园内,满目苍翠,榆树、九里香、榕树、雀梅、罗汉松、蓝天竹等各种造型独特的盆景植物,让人顿感心旷神怡。吴锡文告诉记者,每天打理自己培植的盆景已成为他生活中的另一大乐趣。“定时浇水、施肥、修枝等,这里的盆景是我几十年来的心血。”
吴锡文开始养花是在1993年,当时他刚搬了新房子。为了绿化遮阴,家里的阳台成为他养花的场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绿植。慢慢地,吴锡文从种草花喜欢上养盆景,而且一发不可收。
细赏吴锡文的作品,不难发现,不仅清秀明丽且意境幽远,十分赏心悦目。像园中一棵罗汉松盆景,远远望去,层次分明,不管是从左侧看还是从右侧欣赏,都像只惟妙惟肖的仙鹤。原来,这罗汉松的主人本是横着种植,吴锡文买下这树,别出心裁地把它竖着种植,并把方型花盆换成紫砂圆盆。经吴锡文的精心剪扎,嫁接了叶子,其造型独具一格。“这罗汉松盆景越看越有味,凸显了潮汕盆景清秀典雅、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谈到自己的宝贝,吴锡文如数家珍,满是自豪。
采访过程中,吴锡文也没闲着,边和记者聊天边浇水。提到培植盆景的心得,吴锡文打开了话匣子,“盆景是个工夫活,不可能一年半载就能培育好,它实际上就是自然的缩影,多去看看自然形态的树,就能把盆景修理得让人看上去舒服。”
平日里,吴锡文就喜欢安静呆在园圃里,养养花,然后摆弄奇石。有了这些爱好,他的退休生活一点也不觉得孤单,过得特别充实,身体健康硬朗,心情愉悦。“虽是小小奇石或盆景,但我常常为它们陶醉,神往于这方寸之间。”吴锡文说,不管做盆景还是养护雅石,都是费时费力又需要付出耐心和细心去做的事情,这些年来,这成了他快乐晚年生活的主旋律,也让他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精心创作的一道道风景,既丰富了晚年生活,又陶冶了身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敏)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向光带队赴南澳县,就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提请借鉴厦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