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续行 ●刘苏红
故乡,一直是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梦。故乡的亲人,时常召唤我:“有空多回来!”
这年开春,我们约好,自驾车从家里出发,往河源方向,一路北上。
以往前辈,要整日才能走完的路,我们只用了二个多小时,就到达了“兴宁西”高速出口。
故乡田园,秀美怡人;客家风物,围龙屋依旧保留;宗祠历经风雨傲然挺立。
故乡的一切映入眼帘,都是那么的亲切怡然……
踏上先祖的土地,回到久别的故乡,我们的心情欢快激动!
故乡的亲人们,热情地欢迎着我们的归来,张罗着叫我们:“喝茶、吃饭”,“一路辛苦啰!”
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开怀的笑容;我们深为感动;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也是我们在外的牵挂!
当日,我们首到——福兴镇高田乡,在内堂兄处午饭后,我们便到神光山一游,在门楼这里,我们踱步留影;神光山广场,规模宏大,视野宽旷;进入景区,我们观花赏水,依次浏览着,古建筑亭台楼阁;沿路而上,我们登山拜寺,虔诚以敬;点烛燃香,祝愿神光山,永远护佑:故乡亲人和故乡游子。
参观完毕后,我们吃在“福泰酒店”,住在“兴南宾馆”。傍晚,我致电堂弟:“我在兴宁……”“阿哥!”堂弟高兴地叫我,一会就带着十岁的儿子,开着一辆车来到。
我与妻女,乘堂弟的车,随其先来故乡老家。
难得此天赐机遇,我的本意是告知妻子女儿,来此踏访叶南河西,就是寻根之旅;“蝙婆形”,就是我们的祖先居地!
堂弟屋子在村里一侧,屋前近路,屋后翠竹,小溪水流潺潺。
堂叔一家,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堂叔堂弟,他们以前,经常来往于龙门,探亲或做工;堂婶现在帮忙小的堂弟带人。之后,堂叔一家,送我们出村口。
随后是到“鸭池塘”表兄弟稍坐一会。
行走乡间土路,较为颠簸,且灯火较为暗淡;而接近兴城,就感到:路宽灯亮,一河两岸,满城生辉!
家乡变化大,若无堂弟作向导,载着我们探亲,我们找不着北的。
回到“兴南宾馆”,已近深夜了。
翌早七点,兴城教书的舅舅,约我们到国际酒店吃早餐,国际酒店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早餐后,还到了舅舅、舅娘的住处小区一行,其热情封礼,送茶叶、腐竹、豆腐干;我们亦回礼。
上午余暇,大家一起逛街市,感受兴城人文特色,市场繁荣,物阜民丰的景象。
午餐后,在福兴镇高田乡,大家合照留影;内堂兄赠以故乡特产:梅州柚子、客家娘酒。
回到故里,心情激动。这里距离祖母娘家“黄万隆”也不远,只是囿于时间,这次未能拜访。
故乡保留着客家人的乡土习俗,又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切都在日新月异地迈进,令人感到兴奋!
回想先祖,他们曾经是那么眷恋家乡,当年为了养家糊口,才远走他乡!他们靠着巧工手艺,聊以谋生;一双腿脚,走遍天下!当初离乡别井时依依不舍,回到故乡宗祠里,燃烛烧香叩拜……一片赤子之诚!
回望过去年代,故乡人贫瘠;特别是在青黄不接的“三荒四月”,常会因家中人多而揭不开锅。
改革开放,政策放宽,故乡人以其独特的经济、文化、旅游等的综合实力,尽情发挥主观能动性,故乡逐步“兴旺安宁”起来了。
如今故乡,虽还是千里之遥,但公路高速、火车畅通,归乡不难;手机“微信”联系,故乡美丽,仿在身边;故乡印象,日益明晰。
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老一辈人,多已逝去;我们感叹唏嘘,唯望后辈,永续亲情!
如今,在外出生和长大的故乡传人,数代继承下来,已经融入各地,但对故乡,根的情意,那种依恋,追寻的情怀,依然是,那般的浓厚醇人……
我虽生在他乡,长在异地,是故乡的第三代,但我自小就在上辈无意有形的浸润下,全身似渗透着乡土情韵的活跃细胞。
是日下午,返程归到龙门。思忖故里,遥寄情怀。故乡,你永远都是游子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深根!
新闻推荐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一、观察需要有兴趣学生对生活充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