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中心小学大学生支教老师: “我们愿是那束光……”
●文/朱双玲傅思林韩琴
图/钟小丰
“过年开心吗?”“开心!”“上学期考得好不好?”“不好!”“这学期要不要更好?”“要!”“想我了吗?”“想!”这是新学期伊始平远县河头中心小学一年级上课的一幕,提问的是支教志愿老师黄佳玲。老师问得激情,孩子们答得响亮,笑声不断。
“我们愿是那束光,点亮孩子的梦想。支教生涯,是我们人生中一段珍贵而又难忘的经历,不仅让我们结识了一大批活泼可爱的孩子,让我们收获了感动和温暖,而且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谈起支教生活,包括黄佳玲在内的黄清霞、陈蓉、朱嘉慧4名支教老师如是说。
2020年,她们响应团省委发起的“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来到河头中心小学投身支教事业,把智慧和青春挥洒在这片山区土地上。近日,记者走进学校,用镜头记录下这群支教老师的动人故事。
心怀感恩走进乡村
黄清霞、黄佳玲、陈蓉、朱嘉慧都是95后,分别来自蕉岭、兴宁、梅县和平远,都是近两年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我曾经受过国家和热心人士的资助,所以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回馈社会……”“我小时候就读的是希望小学,知道山区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所以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这些需要知识的孩子……”说起为什么选择支教,四位年轻的女孩都有同样的初衷——感恩和回馈。
她们的决定都得到了家里的支持。在正式教学之前,团省委对她们这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先进行了培训。去年9月,原本互不认识的四个年轻女孩作为支教老师一同走进了河头中心小学。
“她们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还给学校带来了活力。”说起四位老师,校长吴小健连连称赞。吴小健说,学校成立了教学团队,由校内教师一对一培养她们,规定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分享,互相交流心得经验,帮助她们尽快适应教学课程。
用心用情呵护花朵
“我们除了每周上10至12节课,还要参与学校值日,每天对学生进行测体温、管理午餐、午休纪律,送学生乘车回家等等。虽然任务繁重,但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我觉得还不够。”担任了班主任的黄清霞,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
学校虽地处圩镇,但全镇只有一间小学,大多数学生离家远,要在学校午餐,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这让黄清霞觉得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她班上的学生小娜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跟爸爸生活,小女孩性格比较孤僻,课后经常一个人躲着玩。黄清霞了解情况后,经常约她一起聊天,和她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给她听。慢慢地,小娜愿意和黄清霞待在一起,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课后再也不躲藏了。“我更喜欢用闲暇时间在校园里一边走一边与学生谈心。这样一种非正式的环境里,学生会更放松,师生之间的交谈也更像是姐姐与弟弟妹妹们的聊天。”
为了给孩子们多一份爱,她们除了双休日回家,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吃饭,做游戏、讲故事。“一天时间排得满满的。这里的孩子天真、可爱,他们渴望知识、渴望和你在一起,会让你感受到在这里的价值,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时间太短。”朱嘉慧说。
支教收获无数感动
支教一个学期,孩子们纯真的话语和笑脸让她们每天都如沐春风。“他们会经常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陈蓉说,“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个小女孩每天都追着我问,你家住在哪里?我说你老是问这个干什么?她说等你变老了,我要去找你,要和同学一起去看你。听到这话,我感动了很久,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的。”
“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孩子们每天放学都会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有些同学看到我比较辛苦,还会过来帮我捶背。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作为班主任,黄清霞更忙碌,但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朱嘉慧和黄佳玲则觉得,每一次与学生牵手的瞬间,都会让她们觉得是在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她们这样说:“对很多人来说,老师和学生相处就是老师教学生,但是我反而觉得是学生教老师,在跟他们相处过程中,孩子教会我不用活得那么复杂,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走进山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会将这份爱延续下去。”说起未来支教结束后的去向,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陈蓉和朱嘉慧说。
几个人,一年的支教,也许不会带来巨变。但她们如一束光,把对乡村孩子的爱撒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为孩子们点亮一片星空,帮他们找寻梦想,助他们快乐成长。
新闻推荐
兴宁一读者:我母亲跟随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辗转多地,除兴宁外,还在多地买有社保,如今快到50岁退休年纪,想回到兴宁办理退休,是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