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提建议,江门举办系列论坛聚焦垃圾分类 今年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南方日报 2020-01-07 06:31

“分类后的垃圾怎么处理?”“分类后还要贴二维码太麻烦了!”“垃圾分类应该从娃娃抓起。”……1月4日,江门市城管局举办“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系列论坛,在首场论坛上,现场市民积极参与,为共同推进江门生活垃圾分类提建议、献良策。

当前情况如何?

全市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民生实事。为更好地听民声、聚民意,江门市城管局推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系列论坛,首期论坛主题为“垃圾分类,您真准备好了吗?”来自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城管(环卫)部门以及10个镇街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就如何推进江门市垃圾分类进行探讨。

“2020年,江门将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江门市城管局环卫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江门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并且开展生活垃圾示范片区的创建。蓬江区白沙街道的象山社区和西园里社区正是江门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其中,象山社区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该社区共12个垃圾收集点,部分已实行定时定点开放。同时,环卫公司在社区建立了专属的生活垃圾分类督导队伍,每个收集点安排1名督导员,引导居民进行投放,并进行宣传及讲解、扫码录入等工作。”江门市蓬江区环卫处副主任赵伟权说。

“经过分类后,有害垃圾分出来了,回收的物品分出来了,餐厨垃圾也分出来了。这项工作很实在,对生活影响较大,让我们社区环境更整洁了,也更漂亮了。”在现场,一名象山社区的居民踊跃发言,支持垃圾分类。

如何引导市民?

打造“互联网+垃圾分类”微信服务平台

然而,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一些市民嫌麻烦、懒得做。“过去倒垃圾两个袋子就搞定,现在要四个塑料袋,岂不是更不环保?”论坛上,市民张小姐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江表示,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需要袋装,其余垃圾分类可灵活处理。“例如,市民可以用一个纸箱收集可回收物,既方便又环保。有害垃圾量小,也不需要袋装。”李湛江说。

为了让垃圾“各就其位”,江门因地制宜出新招,打造“互联网+垃圾分类”微信服务平台。“居民首先在家中把分好类的垃圾袋装好,贴上代表其户号的二维码,再前往家附近的垃圾收集点进行投放。”象山社区副主任许慧仪介绍,到了收集点,督导员会引导居民正确投放,通过扫描二维码,记录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信息,做得好的居民将被公示表扬。

终端设施建设能否跟上?

今年底将实现全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理

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投,后端将如何处置?江门市城管局环卫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江门开平固废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11月底并网发电,实现江门市垃圾焚烧“零”的突破;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也已经试运行,江门成为全省第五个拥有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城市。“目前,我们还在规划布局西部餐厨垃圾项目,预计2020年底将会建成。届时,江门将实现三区四市餐厨垃圾处理全覆盖。”该负责人说。

在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方面,江门也提前布局。“目前蓬江区、新会区已建有大件垃圾处理设施,蓬江区还对外公布了大件垃圾临时存放点和预约收运电话,而其余区市,我们也作出了配置大件垃圾处理设施的要求,解决大件垃圾无处可去的情况。”江门市城管局环卫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区市同时在加快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建设,有部分区市已建成了建筑垃圾消纳场。

垃圾分类,刻不容缓。接下来,江门将在上中下游整体安排,前中末端一起推进。其中,前端采取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方式,科学确定投放地点、投放时间及规范,让群众一步一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中端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原有的垃圾房、转运站、压缩站适当改造,完善匹配分类收运体系;末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

张婧媛董有逸

新闻推荐

江门市政协委员为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 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门市是农业大市,是省的“米袋子”“菜篮子”,“三农”工作在全市社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