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入城郭(外一首)

宝安日报 2019-02-17 00:58

奉荣梅

“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初冬的雨雾中,行走在益阳城区资江南岸,就突然冒出唐代诗人杜荀鹤《寄益阳武灌明府》的意境。

白鹿湾广场,阁亭轩廊点缀在绿荫中,四角亭里花鼓戏的清唱酣畅淋漓。广场西靠会龙山,山中古木苍郁,白鹿寺与栖霞寺千年香火不绝。江北是沿河而建的长而弯的益阳古城,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那些明清时期的古街巷与残存的古城墙,都模糊在雨雾中的楼宇之间。河对岸有1800多年前三国的遗迹,诸如关羽单刀赴会地碧津渡、鲁肃堤、诸葛井等,一座双曲拱桥,横跨资江,仿佛要将三国的历史烟云拉近,一并收入会龙山葱茏的腹地。

从益阳最早的横跨资江的大桥会龙山大桥,一路往东,漫步在资江风貌带上,我在点数资江上面有几座大桥,会龙山大桥、龙洲大桥西流湾大桥、清水潭大桥、青龙洲大桥等。资江的脚步匆匆东去,带走了益阳古城与山水的两千年对话,我记忆中益阳与资江的记忆却滥觞起来……

益阳,在我少年时代最初的记忆里,就是吃的记忆,是香脆的麻香糕和清凉的松花皮蛋的味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兄长从湘南山城北上益阳求学两年,第一个寒假,他回家时从行囊里拿出的礼物,是几包纸盒包装的麻香糕和松花皮蛋,因为路途迢迢,舟车辗转,薄脆的麻香糕都碎散了,青绿的皮蛋壳也挤碎了。

麻香糕在当时算是相对豪奢的糕点,糯米粉中掺了芝麻与白糖,还加了些许洞庭湖特有的藜蒿粉、芦笋粉,粉质细腻,疏松香甜,燥脆爽口,落口消溶,各种香气一层层在口腔里铺开,相当有韵味。这些朴素的点心,那一缕浅淡的香甜让少年寡淡的口舌十分惦念,算是当时的美味了。剥开青绿的皮蛋壳,只见晶莹碧透的蛋白表层,松花朵朵,若隐若现,我一时间竟然舍不得吃,哥哥学着益阳城里人的样子,将皮蛋切开分食,茶色蛋白,橙色蛋黄,如琥珀含珠,入口有种醇香,清凉凉的爽口。

哥哥的口里,益阳冬天的雪很大很厚,资江河很宽很大,水很清很深,尤其是资江边的田沟、池塘里,满是泥鳅,益阳人却不会吃,周末他常和同学相约去资江边抓泥鳅,小半天就装满一桶;或是在资江边看人撒网捞鱼,打鱼人收网时都是沉甸甸的收获。

90年代末期,资江边的益阳,在我的眼里是“遍地巫风”,充满神秘色彩。那时,我结识了益阳籍著名女作家叶梦,她送我一本散文集《遍地巫风》,黄与黑的封面上,有“资水一条河”“遍地神话”“谣言季节”等字样,这些是集子里面单篇散文的标题。叶梦的童年,就是在兰溪河边的三里桥小镇渡过,兰溪河是资江的支流,离资江不过一里多地。“由拱桥往东去是制作经营纸伞的作坊和货栈。这条街上的油纸伞很有名,产品在这里集中,从资江里用船运到汉口、芜湖、南京等地。……除了金银首饰,你能在三里桥这条街上买到城里能买到的一切。几乎家家都经商,户户都有房产……”在叶梦的笔下,三里桥当年的繁华真是了得。

资水河在叶梦的心中更是不可代替的,她行走异乡,总是想念那条终年碧绿清澈的资水河。而在读《蝴蝶子过河》时,我才知道,益阳人从前为何对泥鳅之类不屑一顾。益阳是鱼米之乡,对于吃鱼很有讲究,喜欢吃资江河里的清水河鱼,春鲶夏鲤,秋鲫冬鳊,还有益阳河里产的大鲑鱼,连鲢鱼、鳙鱼、财鱼都不爱吃,何况是满田畈的小泥鳅呢?在《吃遍长街》里,一条15里商业长街,流动的都是美味小吃,三堡的“苏楚江”糯米甜酒甜得蜜人,二堡的盛光保米粉汤鲜味美,乾元宫的盐烧饼金黄喷香,三圣殿的锭子糕糯香软甜,等等,令人垂涎不已。这条商业长街就在资江北岸,岸边已是高楼林立,那些益阳小吃,不知掩藏在哪条街巷的深处?古老的城墙还是那么黑沉沉地存在吗?

21世纪初,我第一次随叶梦到她的生长地三里桥小镇寻访。她家祖居在兰溪河石拱桥边,桥西是纸烛铺、待诏铺、发粑粑铺、饭铺、烟叶子铺,然后就是她家的中药铺,隔壁还有豆腐店、米粉馆、杂货铺、油盐南货行等。叶梦在狭窄的街道踽踽独行,边走边指点着曾经的街坊邻居的铺面所在。她的身影在一家家的木门、砖墙拖曳而过,时而停滞在一架货柜上,她的双手与一双双青筋突暴的枯槁的手握在了一起,用益阳方言招呼着。三里桥的街景似乎凝固了百年的光阴。

我追随在她身后,一路细致打量,抓拍她的表情,并猜想哪栋房子、哪个人物是她笔下的何种店铺、哪个人物。其实,我最想遇见的是卖麻香糕的店铺,而走到街的尽头却也没能如愿。

“人与河的关系不会只是存在于诗意的感动之中,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世俗的琐碎的常生活的依存关系。”正如叶梦所叙说的那样,益阳古城河街沿资江河而建,悠长而弯曲,益阳人的日常曾经都绕不过这条资水河,挑水、洗菜、汰衣、过渡、出行。在益阳大码头乘船上可至邵阳武冈,下可达汉口芜湖南京上海。当年,魏源、蔡锷是从资水的上游邵阳乘舟沿着资江到下游益阳,走向长沙,再向北行的;资江流过安化,陶澍从安化顺着资江出发,赴任两江总督;志溪河是资江的支流,胡林翼从志溪河到资江,再下汉口走马上任湖北巡抚。

龙洲大桥西侧,有座七级宝塔镇守江岸,在雨雾中显得挺拔而凝重。塔基有碑刻题名“斗魁塔”,碑文显示此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1873年重建。塔身八角砌级,楼阁式花岗岩结构,30米高,鱼尾状上翘,底层朝西有门,内有螺旋状石梯可登塔顶。可惜门已落锁,不能登高览胜。此处为龟台上北麓,江北还有座三台塔,二塔隔江相望,也是资江一大景观。

河边巨石突兀,像巨大的乌龟头,卵石铺伸至河中,我捡拾几块小片石,往河面打起水漂,随手从河里捞起几个石头,花纹都很漂亮,我也顺势感受一下资水的温度与温柔。寒风冷雨中,有人在垂钓,翻看鱼篓,有一只甲鱼,同行的人一阵惊喜。

龙洲大桥是以湖南四大书院龙洲书院命名,书院旧址就在桥东侧的龟台山,创建于1551年,曾经规模盛大可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比肩,现存有三五亭、洞源亭等旧迹。

突然看见“三里桥安置小区”的字样,我惊呼,养育了叶梦生命与灵魂的三里桥,还有那条兰溪河,如今又是怎么的一番模样了呢?

资江在我的记忆里流淌了30多年,混合了麻香糕和松花皮蛋物质的气息,也渗透着一种神秘的精神气息,第一次亲密接触资江,已然是旧相识。在叶梦的灵魂深处永远无法抹去的古老城池益阳城,又无声无息地植入了我的记忆之中。

新闻推荐

“那”字等古僮语与台山地名

都与多通用;斛,古代量器。都斛镇得名于此地地广粮多。被誉为壮族研究第一人的徐松石教授著作《粤江流域人民史——倒装辞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