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街一巷”微改造 “一湖两江”显魅力 惠城打造“江湖联动、产城融合、城水共生、主客共享”城市会客厅
惠州水东项目水东街西入口效果图。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翻拍
惠州水东项目滨江东路效果图。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翻拍
从惠州西湖的平湖门穿出,即可步入曾聚集文人墨客的文化老街——金带街;再经朝京门,沿东江走到东新桥,就能瞧见民国风情街——水东街;而惠州西湖的另一边,祝屋巷里述说着五百年前一段历史佳话……嵌入半城山色半城江湖中的“两街一巷”,是惠州积淀岭东雄郡千年文化的最佳注脚。
乘着城市更新的东风,“两街一巷”依托西湖、东江、西枝江,实行“点上出彩、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微改造工程,一幅“江湖联动、产城融合、城水共生、主客共享”城市会客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惠城区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努力打造好“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的第一年。作为惠州的中心城区,惠城以打造惠州“一湖两江”城市会客厅为契机,不断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彰显城市形象,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通讯员陈美君周文媚
“两街一巷”春节前
以全新面貌迎客
管线下地、雨污分流、外立面刷新升级……26日,记者走访水东街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程。
桥东街道公资办副主任谢志峰介绍,改造后的水东街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轴三街九巷”的鱼骨状空间结构。“一轴”以水东街为轴;“三街”是以水东街、滨江东路、上塘街为脉组成三大主题区;“九巷”则由九条传统街巷形成鱼骨状的空间格局。
“不单是水东古街的形态重现旧时景象,历史时期的商埠、老字号将再现。”水东街二期项目设计工程负责人宋刚介绍,水东东路近代中西合璧的骑楼风格、滨江东路契合码头氛围,以商埠风格为主的建筑、上塘街的院落天井式传统民居风格将得到恢复,街区里的历史文化、风俗、建筑空间形态将被恢复。
作为惠城区“一湖两江”城市会客厅的重点任务之一,市中心城市景观亮化工作在水东街二期项目中也将得到体现。“2月1日起,水东街沿线将被灯光"点燃"。”宋刚介绍,其中,滨江东路园林将布置景观照明,合江楼以西的楼体实现发光效果,还要打造每晚轮播两三次灯光秀。“灯光秀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内容紧扣麒麟舞、剪纸等本土文化元素。”宋刚说。
再看金带街,整治提升后的复古风貌已逐渐展露。金带街整治提升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许家铭介绍,沿街立面施工以灰、白为整体色调,保留建筑主体结构与恢复街道复古原貌,对沿街建筑挂网批荡刷白、喷真石漆、刷水刷石、贴青砖、更换瓦片、清洗翻新,翻新门窗、更换雨棚等方式进行改造,同时根据以往门楼线条重建东、西新门楼,增加路灯与景观灯,增加绿化带,结合金带街文化,改善居民生活空间。“现在我们抬头时看到的不再是成群的"蜘蛛网",而是蓝色的天空了,整体观感舒适许多。”金带街商铺钱宝斋古玩店老板杨金玲说。
而颜值正逐渐刷新的祝屋巷街区,不仅开启了老街最新的美颜滤镜,还将新增不少文化内容。祝屋巷改造项目负责人李木勤介绍,祝屋巷街区将以祝枝山的“山”字为主线,为市民呈现“幻光水舞台”“花舞秀场”“笔墨广场”等节目,打造成大湾区文旅打卡地和全国独有的江南四大才子文化特色街区。
据悉,“两街一巷”全部升级改造工程将于春节前完工。届时,一城之下,一湖两江,岛楼街巷,串珠成链。有山水点缀的景色,有古今交融的面貌。走入城市会客厅,就走入了最美的惠州城市风光。
擦亮千年岭东雄郡
与现代潮流文化底色
没有文化的风景是苍白的。在“两街一巷”的升级改造中,深度挖掘和传承城市文化肌理,实现千年岭东雄郡与现代潮流文化交融共生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要体现两个内涵:一是述说城市的来历;二是继承城市的文脉。”惠城区作协主席肖建国说,在改造过程中,除了硬件的呈现,还要引起内涵的思考。
规避大拆大建,采取修旧如旧方式对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是此次“两街一巷”微改造的原则和共识,也是打造成为具有岭南风情的山水画卷、千年历史文化的观景台、清明上河图式的都市圈的题中之义。
仅700多米长的水东街是惠城乃至惠州的文化地标之一。明清时期,来自八方的商贩上岸陆续涌入,水东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繁华无限,商贾云集,茶楼酒肆林立,东江上商船更是穿梭如织,摇铃声声,车马奔驰,如一幅活脱脱的惠州“清明上河图”。民国时期,水东街又“穿”上了骑楼盛装,成为粤东著名的商贸集散地。
微改造后,不仅民国时期水东街的建筑外观、街道长宽等空间形态将得到重现,还会通过铜雕、老字号招牌等元素还原明清时期水东街繁盛的商埠文化。小到一块块铺路的麻石,“绣花式”微改造的背后,有着最考究的文化调研。
“为什么要选用麻石铺砌路面?一方面是从不少旧照片上看到,当时水东街路面上铺砌的就是麻石;另一方面是因为古时修桥铺路往往要按照百年不毁的标准,而麻石就是当时惠州能够用得上的最坚固的材料,都是从肇庆走水路运过来的。”肖建国说。
至于麻石是横铺还是竖铺,这其中也大有讲究。“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宽的巷子,路两边麻石要竖铺,减少马车车轮驶过时的颠簸,路中间麻石则要横铺,方便人步行,这样的铺砌法也有步步高升的寓意。”肖建国说。
还有金带街。改造后的金带街以灰、白为主要色调统一沿街建筑,主街路面则铺设青石板,结合原有的文保建筑与历史建筑,重新唤醒金带街原有的历史。同时,明清期间金带街是应试考生聚集之地,改造后的金带街49号历史建筑作为展厅,展示金带街以往的应试文化。
在老建筑风貌复原、古文化传承的同时,“两街一巷”也积极拥抱新时期的潮流时尚,蝶变为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潮流之地。
祝屋巷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房屋300多栋,整体呈一街十巷格局。广东英秀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后,通过“以租代拆”的方式,租赁村居民老旧房屋,在保留老房屋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进行升级改造。
位于西湖平湖北岸的爱树·观湖书院是祝屋巷的网红打卡地。这里集24小时咖啡书店、精品客房、特色西餐料理的综合空间,是能玩味湖光四季,坐拥千册典藏的城市一隅。而观湖书院在建造过程中保留了原有老建筑的一堵承重墙,让游客透过落地窗180度观赏全景湖光的同时,能在日出日落间感受时光流逝。
如今,祝屋巷已进驻60多家文创团队,文创业态不断涌现,曾经斑驳的老街区在升级改造中蝶变为潮流聚集地,成为崭新和亮丽的城市名片。
商户居民点赞
产城融合、主客共享模式
“虽然亏损了几万元的店租,但我觉得升级改造是好事,我绝对支持!”刘世玉是水东街东江沙47号商铺的租户,是行商惠州的汕尾人。
最开始时,刘世玉在水东街做百货生意。“那时候水东街这里还有码头,来什么货卖什么货,生意还挺旺的。但随着网店越来越多,水东街越来越破败,生意也就淡了。”刘世玉说。
虽然是客居惠州的外乡人,但扎根水东街三十余年的感情不是说舍就舍的。特别是这几年,水东街不断改造升级,环境越来越好,商业业态也在不断升级,刘世玉看在眼里,也下定了决心,他大手笔投入,装修开张洋酒庄,准备乘着这股东风大干一场。“就在这时,改造工程到了店铺门口,店里不得不歇业,刚装修好的招牌也要拆除重做。不过,为了水东街的整体风貌早日呈现,我都愿意配合。”刘世玉说。
“在水东街升级改造过程中,周边的居民都是很配合的。”水东街所属的桥东街道新建社区党委书记姚国伟说,通过“致居民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无论是票选设计方案,还是开展外立面改造,都积极让居民参与进来、出谋划策,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从“看客”变为“主人”,“两街一巷”微改造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施工期间零投诉、零上访,还形成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喜人局面。在金带街,陈宅后人主动提出把正在出租的200多平方米档口提前收回,免费提供给金带街整治提升项目指挥部作为项目办公场所;在祝屋巷,联谊印刷厂将闲置厂房一层约2000平方米无偿提供给施工队堆放物料,数十年老店德记大排档老板自掏腰包百余万元改造档口。
正因为“两街一巷”微改造真正实现了合民意、惠民生,在惠城区积极整合中央专项债、区配套资金、城管内街小巷改造补助经费等建设资金约1.3亿元(包括水东街投入8000万元,金带街投入2650万元,祝屋巷投入2400万元)的同时,各个体商户、有实力的市场主体也积极参与到“两街一巷”的改造中来,社会投资释放“滚雪球效应”,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
以祝屋巷为例,其成立文旅协会并召开首届会员大会时,就吸引广东英秀文创科技有限公司等会员商家投入约6000万元参与改造建设,撬动约2亿元的街区发展投资。祝屋巷文创街区项目建成后,可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超过500万人次的游客,实现营业产值达7亿元,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主客共享。
而在水东街,祖上几代人均在此居住和经商的严阿姨正憧憬着街区改造升级完成后的好日子。“我祖上和我夫家祖上在这里开过药材铺、米铺、船铺,等到水东街改造好后,我要在这里开一家咖啡店。”严阿姨说,她的生意也要跟着一起升级,要和水东街的潮、雅、闲风格融为一体。
■链接
“一湖两江”城市会客厅
依托西湖、东江和西枝江的区位优势和岭东雄郡的千年文化底蕴,打造“江湖联动、产城融合、城水共生、主客共享”的城市会客厅,实现“亮、靓、净、旺”的目标。
“两街一巷”(水东街二期、金带街、祝屋巷)
水东街二期:修旧如旧,恢复街区风貌,水东街铺设青石路,滨江路铺设地面;
金带街:挖掘金带街历史文化内涵,重焕崇文重教的文化气息,将其打造成科举文化展示街;
祝屋巷:设置幻光水舞台、花舞秀场、笔墨小广场。街区沿街商户外立面统一改造。慈云路路段统一设计景观灯具,打造街区墙绘。
■记者手记
以城市更新推动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
城市建设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惠城区重点打造惠州“一湖两江”城市会客厅,剑指全域性“江湖街巷”旅游景观体系,实现城市风貌与文脉传承高度融合,展现岭东雄郡的独特魅力。这是惠城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惠城区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努力打造好“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的重点任务。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设区30多年以来,惠城区城郊原来那些旧街区、旧工业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经纳入中心区域范围。为此,惠城区在老城区开展了一批试点改造,通过旧厂改造、旧楼宇更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等方式,实现空间重构和土地重配,推动优势资源和要素集聚发展,在产城人的全新融合发展中蹚出一条新路。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人居环境质量不高,“城市病”问题突出屡见不鲜。惠城区通过惠民空间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城市品质,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新闻推荐
春节将至,正是在外务工者怀揣热望即将踏上归途返乡过年之时。然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