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以惠州西湖为主角的清代小说清代上谷氏蓉江所著《西湖小史》,首次把西湖搬到舞台中央
说起明清小说,大家都会想起蜚声中外的四大名著,但在惠州文学史上也曾有过一部以惠州西湖为故事发生背景的清代小说,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部小说名为《西湖小史》,作者是上谷氏蓉江,写作时间大约在清朝嘉庆年间。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专著《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的福建工程学院教授苏建新这么评价:清代上谷氏蓉江的才子佳人小说《西湖小史》,意在向世人推介南国西湖,并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在与久负盛名的西子湖的对照映衬中,才子的生花之笔又为南国西湖秀美的自然山水涂抹上了一道神奇亮丽的艺术风采。本书点校本(校评者:严艺超、张元基)即将出版,作为惠州城市得名1000年的献礼之作。
在苏建新教授看来,《西湖小史》与其他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相比,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只有上谷氏蓉江这样的广东作家首次想到把西湖请到舞台的中央,俨然担任才子佳人剧中的头号"主角"。对大自然的桂冠角色——西湖——如此礼遇,《西湖小史》大概是现存小说中唯一的一部。”
惠州西湖对惠州而言,是千百年来都不曾缺席的精神源泉,对惠州人文精神的涵养和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恰逢惠州得名1000周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惠州<西湖小史>点校本》一书,或可把我们日常熟悉的惠州西湖,变成古代才子佳人诗意栖居的文学空间。如此,也可算是对惠州得名1000周年的精彩献礼了。
历史上有两部《西湖小史》
在网上搜索《西湖小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丛书中收录有清人李鼎所撰的《西湖小史》,一卷本,书中涉及的西湖是杭州西湖。
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历来不缺少才子佳人小说,尤其是在特别崇尚苏东坡的清代,盛行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描写才子佳人以诗为媒成就良缘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将他们一见钟情的地点设置在杭州西湖。正因如此,上谷氏蓉江的《西湖小史》就吸引了专家学者的注意,多少会有“意外发现”之喜。
这部惠州人难得一见的《西湖小史》,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现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阿英寓目,并撰写过介绍小文,收录在他的著作《小说二谈》。据阿英介绍:《西湖小史》四卷十六回,署上谷氏蓉江著,有丁丑李荔云序,雪庵居士评点。“余所见者,为光绪丙子六经堂重刻本”,“这里所说的西湖,是惠州的,非杭州的。”
至于书中的内容,阿英也有简明扼要的点评:“故事不外是才子佳人。但这里面却很显然存在着作者的寄托,说明政治窳败,世事已不可为,只有退隐到山林去的一途。故书中人物,有遗老、遗少的一环。遗少还有些积极,挺身而出,为国效忠,不为奸党所挫,终于征番平乱,最后才子佳人团圆。是可见作者对内、对外,都极愤慨,故加上一个战胜外国的结尾以自快。”
作者上谷氏蓉江是何许人也?笔者推断他姓侯,因为侯氏大多以“上谷”为堂号纪念族望,但也无法与惠州的某一个侯姓人物对上号,殊为遗憾。
描写两位才子的曲折动人故事
这部十六回的章回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位才子在爱情、事业上曾经发生过的曲折动人故事:
惠州郡才子陈秋楂和程乡县才子侯春旭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一日,他们结伴去游西湖,在湖上分别邂逅王荩臣女春红和黄桂舲女秋娥。二女之父各为女儿的姻事操心,通过当面考诗,斥汰假冒他人诗为己作的吴用修,选中春旭、秋楂。二才子北上遇盗,被迫分手。秋楂入京考中状元,因拒婚奸相李树,被奏请赴朝鲜救援。他仗天女所授兵书,大败日本国王白顺所率侵略军,并带其进贡降表,凯旋归国。天子论功,对他加以封赏。适遇吴用修因愤侯春旭夺妻之仇,挑唆奸相将他下在牢狱。秋楂为救良友,毅然上书弹劾李树祸国殃民,使奸相倒台,春旭获释。时惠州博罗县民众不满贪官残暴,起义攻占县城。秋楂请旨征剿,与春旭带兵南下,不费刀枪,即让民众安服。尔后分别与佳人成婚,辞官归乡,一起在西湖筑屋隐居,过着吟啸山水的舒心日子。
熟悉惠州历史掌故的读者阅读此书后或可发现,书中不少故事的灵感来自于惠州史实。比如陈秋楂仗天女所授兵书大败倭寇,显然是明代惠州兵部尚书叶梦熊凭借真空和尚的神奇锦囊大败哱拜之事,而倭寇的一员大将就叫哱邦;继而陈秋楂征剿博罗乱民之事,无疑是映射嘉庆元年时博罗人陈烂屐四的骚乱。
值得玩味的细节还有很多,如陈秋楂的父亲叫陈梦熊,孙德全之女嫁给了叶太保公之子,都与叶梦熊有关;还有不少情节与东坡寓惠有关,如第三回妓女春兰所唱之曲,则是东坡先生鼎鼎大名的词作《殢人娇·赠朝云》。最后,作者在末回借侯春旭之口,吟诗赞叹道:“放棹西湖已夕阳,绝怜风景似钱塘。东坡本是西湖老,归隐何须到故乡。”要知道,惠州人自古都以苏东坡曾购地定居白鹤峰作终老计而自豪。
小说主角是惠州西湖
通读全书,读者不难发现上谷氏蓉江写这部小说的最大动机,是想达到向世人推介惠州西湖的目的。
翻开影印本,序言、目次、插图之后,首先让人看见的不是小说第一回的正文,而是在目次里没有列出、长达22页的《西湖胜迹》。这部分内容是名副其实的“西湖小史”,作者将当时惠州西湖的104处风景名胜,分为“湖东”“湖西”“湖南”“湖北”一一介绍,内容极为详尽,如同一册游览惠州西湖的说明书。
显而易见,上谷氏蓉江这么做的目的是开门见山,帮助读者了解惠州西湖东西南北各处多达上百处的景点,让读者事先对小说人物活动的舞台在心中有个初步印象。
至于小说的正文,那更是到处可见惠州西湖的踪影了,作者随时都在讲述西湖发生的故事。比如故事一起笔,就是各路人物在风景怡人的惠州西湖登场。书中头号人物陈秋楂,当时年仅10岁,即作诗一首:“十里云霞洲渚连,樵歌渔唱夕阳天。才登东阁看梅雪,又上西湖载酒船。一曲琵琶弹夜月,六桥晴树绕寒烟。江山好景留千古,长使诗人咏百篇。”
小说的结尾仍然落在了惠州西湖,第十六回“上书辞职隐湖山”,写当年游览惠州西湖的一干人又聚到一起,依旧“泛西湖醉咏诗篇”。大家在湖山的怀抱中极其快乐,纷纷即景写诗,赞叹眼前佳景。
作者对惠州历史地理的熟稔以及对惠州西湖的深厚感情,几乎能断定他就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
小说结尾有意引入杭州西湖
小说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作者在书中会有意无意地提及杭州西湖,特别是小说结尾有意将杭州西湖引入,把它与惠州西湖作了对比。对此阿英曾批评这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以之与其他写杭州西湖的小说并论,那是赶不上的”。
《才子佳人小说研究》也说:“第15回写侯春旭、陈秋楂奉命南下平定叛乱,途经西湖则插入驻军浏览风景,侯则会名妓,流恋风月等情节,甚显突兀,与全书情节缺乏关联”,“似竭力模仿以杭州西湖为背景的才子佳人小说”。言外之意是说,别的才子佳人小说多以杭州西湖为背景,所以广东作者也忍不住模仿着来了一段。
苏建新教授则不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因作者多为江浙一带的文人,所以笔下杭州西湖出现的频率很高,如 《玉娇梨》《飞花艳想》《绣屏缘》等不少作品写到了泛湖吟诗,才子佳人邂逅相逢的情景,可算得上是就地取材。而《西湖小史》写才子游杭州西湖,表面上似乎是广东才子不该跑得那么远,其实细看,也还是题内之意,并不“突兀”。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主人公侯春旭与杭州西湖名妓林玉兰两情相悦,依依不舍。杭州秀美的湖水令侯春旭陶醉,但他带不走,只能留在心上,可是林玉兰愿意跟他走。林玉兰对春旭说:“君若弃妾而去,妾必死矣!”最后终于跟着春旭,定居徜徉在惠州西湖旁。
苏建新指出,曾经在杭州西湖生活多年的佳人,不依恋那里的风景,却愿意来到南国,这样写岂不是在暗示:惠州西湖对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吗?
希望更多人真正了解惠州西湖
从杭州美女愿意来惠州这个情节来看,亦可看出作者作为惠州人的小心机。
苏建新考证后认为,上谷氏蓉江创作《西湖小史》的另一动机,可能是与惠州西湖同病相怜,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要知道在古代,人所称“西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而同样美丽迷人的惠州西湖,则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不为世人所熟悉。
作者好友李荔云在《西湖小史序》中评上谷氏蓉江著的这部小说:“所以有才子佳人以起于前,有蓉江以继于后,是才子佳人之事迹因蓉江而始彰,而蓉江之才亦因佳人才子而愈著也。”从中可见作者是很有才华的。然而李荔云笔锋一转又说:“乃蓉江大才见屈,多困名场而仆联登贤书,驱车北上。后离居数载,闻其屡战必北,每为惋惜。”又可见作者虽有才华,但“大才见屈”,科场上极不得意。
由此苏建新认定作者是通过《西湖小史》为惠州西湖鸣不平:作者在功名方面的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不也像这惠州西湖被大多数人、被社会所轻视一样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的遭逢使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与山水的共鸣,况且他又对西湖佳景了如指掌、耳熟能详,那么何不将它写入小说,让世人真正了解它呢?
由此苏建新也看到了《西湖小史》的可贵之处:历史上以西湖为背景的文艺作品可谓多矣,但只有上谷氏蓉江这样的广东作家首次想到把西湖请到舞台的中央,俨然担任才子佳人剧中的头号“主角”。对大自然的桂冠角色——西湖——如此礼遇,《西湖小史》大概是现存小说中唯一的一部。
(严艺超 张子才)
新闻推荐
重修后的东坡祠。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摄惠州城中,有太多与东坡有关的古迹。这些古迹见证的,是东坡在惠州时的惠民举措,这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