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公的惠州 访东坡祠有感
重修后的东坡祠。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惠州城中,有太多与东坡有关的古迹。这些古迹见证的,是东坡在惠州时的惠民举措,这是他留给惠州的重要遗产。东坡留给惠州的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他谪居惠州940天,创作诗文587篇(首),堪称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果荔飘香的时节,我吟咏着苏东坡为惠州留下的《惠州一绝/食荔枝》诗,参观当地重修的苏东坡纪念馆。
这里文物陈列丰富,建筑多样,处处寄托着惠州人民对苏轼的深切怀念。东坡在惠州期间手书的“两堂一斋”(德有邻堂、默化堂、思无邪斋)石匾文刻历经岁月斑驳而风骨犹存;著名雕塑家唐大禧、林彬创作的东坡居士像神姿飘逸,得一片翠竹掩映,如见东坡须眉浮于眼前;东坡祠前悬挂着一幅广州书法家陈永正纪念联:“斯文垂粤海,此地配韩山。”寥寥数语,高度凝练了苏东坡贬谪惠州时的巨大贡献……寻访一代文豪的遗迹,聆听今人关于苏轼与惠州的历史讲解,我不由感慨,苏轼在惠州的日子不足千日,他与惠州的情缘竟赓续了近一千年!
白天访问东坡故居后,夜来我又在惠州城中漫步,东新桥、西新桥,还有映照着夏夜朗星的惠州西湖……惠州城中,有太多与苏轼有关的遗迹,这些物质的古迹见证的,是苏轼在惠州时的惠民举措,这也是东坡留给惠州的第一重遗产。1094年(北宋绍圣元年),苏轼因政争被贬“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也是说,他是以一个没有实权的贬官身份来到惠州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践行爱民、为民的初心。据历史学家的研究,苏轼在惠州时,广泛利用了自己的社会人脉,积极倡导和推动了一系列惠泽民生的善政,如经济上的钱粮自便、军事领域主张将军营和民居分离、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帮助当地百姓改造农具,等等。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一直处于岭南落后之地的惠州百姓来说,不啻于春风化雨之福音。
历代文人纪念苏轼,多是为其诗文所折服,而当时文化程度不高的惠州百姓修建祠堂怀念苏轼,则纯系善政之下朴素民心的激扬。千年以来的文人有文名显赫者如过江之鲫,而像苏轼这样既得文名又得民心,获得官方与民间双重认可的,又能有几人呢?
苏轼留给惠州的第二重遗产则是丰富的精神文化。他在惠州940天,留下的诗文却达587篇(首),堪称其文学创作的一个小高峰。这些作品,有的礼赞惠州的风物景观之美,《食荔枝》诗传唱千古,而“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的合江楼风光更是宛在眼前。有的寄寓着人生的深情,如苏轼的爱妾王朝云不幸病逝于惠州,东坡手书“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字字含泪,读之泫然;更多的作品,则表现了苏轼旷达的心胸、乐观的人生态度。岭南潮州、惠州等地在唐代韩愈被贬时还是荒凉之地,苏轼来到惠州,仍依旧不减山水之乐,他在诗文里自叙“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江月五首并引》)。生活的热情是何其高涨!
苏轼在惠州期间创造的诗文,在艺术形象性和思想性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光耀了惠州这座南方小城。可以说,惠州之名为天下知,很多时候正是从苏轼的诗文开始的。而作为惠州历史文化名片的西湖,原名其实叫丰湖,它以惠州西湖之称吸引海内外游客,“标名亦自东坡公”。苏轼给惠州文化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清代的江逢辰赞美说:“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这正是对苏轼留给惠州文化财富的生动概括!
苏轼晚年曾自题:“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的惠州,风物秀美,人民淳朴,是慰藉其心灵的诗意栖居地。而惠州的苏东坡,则以其诗其人其政,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一片光风霁月,辉映千古。苏轼在失意的晚年忽遇惠州一派明山秀水的敞亮,惠州因苏轼的到来而载入文学史和文化史。这一个人和一座城的邂逅,究竟是东坡之幸,还是惠州之幸,抑或是历史之幸呢?
(徐维)
新闻推荐
“地道南药惠州种植”座谈会举行,市直有关单位与药企共商南药种植发展大计 找市场拓销路搭平台创品牌 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中药材种植户要抱团发展,联合对接药企和市场。”“应大力推广中药材套种模式,避免翻挖林地表土对环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