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非遗项目认知度不高
现实生活中,公众对非遗抱着怎样的态度?羊城晚报记者分别蹲点惠州市第七中学、惠州市第三中学以及惠州市下角小学,随机采访了部分家长与学生。
除了家中常备的百草油外,很多家长与学生对其他非遗项目知之甚少,不少学生很诧异:这些古装剧中出现的东西,现在还存在?
家长袁女士坦言,孩子学习压力大,除了日常功课,还要学乐器、语言等,哪有更多时间去接触、学习非遗。
小黄是惠州市第三中学初三学生,从小活泼好动,小学四年级时,家人送他去学剪纸,初心是为煅炼做事专注力,但到五年级下学期,身边很多同学都去补课了,他的剪纸课也就停了,几年过去,“现在都忘记了。”小黄说。
“没办法,社会就是这么残酷,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市民吴先生说,孩子将来又不能靠这养活自己,“家长也不能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他表示,他会支持惠州非遗的发展,但若要自家小孩当传承人,他不接受。
新闻推荐
惠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将从完善民政兜底政策、防止因病返贫等方面入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博罗三水村依靠发展产业项目实现脱贫。图为该村引进的大型茶叶生产公司。惠东全力推进三大农业产业园建设。图为惠东八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