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潘记祥:17岁出山打拼 如今回乡发展大山经济
潘记祥(左)和9旬村民徐灶安一起看茶树长势,还跟他学习炒茶。
潘记祥想方设法保护野生毛茶。
龙门县地派镇古洞村,在天堂山水库边。虽然离县城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很早都搬到外面居住。房屋大多无人住,成了空心村,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17岁就离开家乡外出打拼的80后青年潘记祥,被家乡的原生态环境吸引,返回了家乡,他很想在家乡有一番作为,希望凭着家乡的绿水青山,带领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大山经济,走向富裕。
心系家乡 返回古洞村工作生活
从龙门县城到古洞村,才真正了解什么是“九曲十八湾”。山道弯曲,见不到头。进入到古洞村的文化广场,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微风阵阵,空气清新,耳边传来阵阵清脆的鸟虫蝉鸣声,令人心旷神怡。文化广场旁有一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可见小鱼在水中游弋。广场四周,路边平整干净,花草树木生机勃勃。古洞村有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00多人。耕地只有660亩,但山地有186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的村子。
1985年出生的潘记祥,是土生土长的古洞村人。他17岁离开家乡外出拼搏。离开家乡后,潘记祥靠着做竹木工艺品,生活事业颇有成就。之后,父母亲也离开家乡,到龙门县城居住。对于家乡,他有着至深的感情。“我的家乡是真正山清水秀,空气都带有甜味。”因心系家乡,2017年,他回村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古洞村村委会主任,就此返回了古洞村工作、生活。
恢复发展茶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
返回家乡后,潘记祥很想在家乡发展一番事业。面对家乡诸多的山地,潘记祥想到了种茶。他觉得,茶叶能助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曾经有人在山上种过年桔,但年桔比较重,运送下山时有些困难。相对来说茶叶比较轻,运输比较方便。”村里山好、水好,可以大大提升茶叶的品质,加上村里原本就有种茶的传统,在村里恢复发展茶产业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潘记祥记得,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有茶,都会炒茶。“我爷爷就很会炒茶。”那时的炒茶,除了自己喝,更多的是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炒茶是很受欢迎的土特产。
2017年底,潘记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中几个要好的兄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于是,潘记祥马上行动起来,多方了解外地茶园的经营方式,带领村民多次到外地茶园考察调研,寻找适合古洞村种植且价值高的茶叶品种。经过多次的考察和研究,潘记祥决定引进“鸿雁”茶叶,并成立了龙门县潘嘉圆茶业专业合作社,与村中志同道合的村民共同致力发展茶产业。
合作社成立后,潘记祥与合作社成员在村里的山地搞起了茶叶育苗基地,首次育苗50万株,除用于合作社自身种植外,还出售给其他茶农。对于经济困难的村民,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截至目前,已送出2万多株茶苗。两年多来,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已有10多户村民加入茶叶种植。如今,古洞村的茶园面积达300多亩。
跟9旬村民学炒茶
茶树种下了,想卖茶叶,要学会炒茶。潘记祥专程到古洞村江湾村民小组90多岁村民徐灶安家里学炒茶。
徐灶安家屋前屋后都种满了茶树。这些茶树是修建天堂山水库时,老人移民到此地后种下的,算起来已经有二三十年了。因为靠近天堂山水库,早晚雾气大,茶树生机勃勃,长势很好。潘记祥说,徐灶安年轻时,炒得一手好茶。村里环境优美,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广州、东莞等地的游客前来游玩。徐灶安的茶叶大多是卖给游客,而且很多都是回头客,每斤茶叶可卖到150元至200元,一年有几千元收入。
除了跟老村民学炒茶外,潘记祥还从韶关请来一位炒茶师傅,手把手教自己做茶。2020年,第一批春茶炒出来了,共采摘了300多斤干茶,每斤卖500元,到年底可第二次采摘。经营茶园两年多,投入200多万元,潘嘉圆茶业专业合作社终于有了收益。
多番探寻,大山深处发现1000多棵毛茶树
在合作社成立后,潘记祥通常与村民们聊的不是村里的大小事就是茶叶的种植。2017年底,他偶然得知在村里的大山深处就有一片野生毛茶树,而且树龄还很高。为此,潘记祥与合作社成员多次深入大山寻找野生毛茶的踪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探寻,潘记祥终于在大山深处发现大量毛茶群。粗略算了下,有1000多株野生毛茶树。这些野生毛茶树多从石头缝里长出,根茎粗壮,大多树高约4米,有些甚至超过6米,茶树上还布满了一块块绿色“老人斑”。一些资深茶友借助工具测算,判断部分老茶树树龄超过百年。
毛茶又名可可茶。据记载,1981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在编纂《中国植茶志》工作时,首次在惠州龙门一带发现可可茶。可可茶是我国独有的野生茶树植物资源,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唯一的自然生长不含咖啡碱含可可碱的茶树品种。
看到这一大片老茶树,潘记祥心里就很疑惑,它们跟龙门南昆山可可茶是不是同一个群体呢?茶叶里含有什么成分呢?”为了得到答案,连续三年来,潘记祥从这座山的各个山头,取老茶树样本,送往专业机构化验,检验老茶树是否含有可可碱、其成分含量有多少、是否属于可可茶群体、有哪些内含物等。报告结果显示,这些老茶树确为可可茶群体,其可可碱含量极低。
开发利用老茶树 助力发展大山经济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古茶树,潘记祥从村民手中承包了这座400亩山林。“从前,古洞村村民经常上这座山,采这些茶树的老叶煲水喝,用来消暑。还有一些村民会采回去煲水给孩子洗澡。”在潘记祥印象当中,这些老茶树在村民眼中是保健“神器”。只是随着岁月变迁,经济发展,老茶树逐渐被淡漠。为了重新发挥可可茶老茶树价值,潘记祥在深山的茶树间搭起支架,在高高的老茶树上采摘下鲜嫩茶芽,试着制作成了红茶、白茶、绿茶,让亲友、茶友品尝。亲友喝后都说有助眠的作用,资深茶友尝后纷纷表示茶汤滋味甜醇,有金银花香。
手中有这么一片“宝贝”,潘记祥想到要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他准备把老茶树都找出来,保护起来好好利用,希望这些古茶树能成为吸引游客乡村游的一个热点。
除了种茶,打造高质量茶叶品质,保护老茶树外,潘记祥还有不少的想法,对村里一些闲置的房屋,潘记祥想把这些房屋改造成民宿。他希望,能借助茶产业和古树,加上村里原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大山经济。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接受惠州日报记者专访畅谈如何念好“山”字经做活“特”文章 以“大山经济”支撑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龙门坚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开创“大山经济”发展新局面。这是龙门县城新貌。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摄扫码关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