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石巷村朱运文带领儿女坚守传统种植不断开辟销售新路 匠心种好福田菜心瞄准研学旅游市场
福田菜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以菜质鲜嫩、清甜可口、爽脆无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食客喜爱。匠人、匠心出精品,福田菜心的传承与发展凝聚了一代代“匠人”的心血与追求。在福田镇石巷村,年逾五旬的朱运文和90后儿子朱德彪从外地回乡,只为种出好菜心,守住家乡的乡愁和味道。
几经辗转决定回老家种菜心
日前,记者来到石巷村看到,一位老父亲站在绿油油的菜地中央,俯着身子给孩子讲着种菜秘诀。年轻人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
这对父子便是朱运文和朱德彪。入冬以来,朱运文每天都要到菜心地里巡视、忙碌,逮着机会便给朱德彪“讲课”。
“福田菜心养育了我,我一直难忘那种味道。”出生于1968年的朱运文对记者说,“小时候家里便有种福田菜心。那时没什么菜,菜心便是主菜,经常一吃就是几个月。”1990年,朱运文外出闯荡,从东莞到惠州其他县区,从互联网到五金、农资行业,无论在哪里、身处哪个行业,他始终忘不了福田菜心的味道。2000年前后,他开始接触植保,从事农资销售,对农业种植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觉得农业大有可为,只是模式必须有所创新。从那时起,他便萌发了回归家乡从事福田菜心种植的想法。
为种好菜心租地拍出“最高价”
“土质、空气和水很重要。”朱运文认为,要种出好的福田菜心,这些因素必不可少。“只有回到家乡,才能种出最正宗的福田菜心。”于是,2010年,他便开始在家乡物色土地谋划菜心种植。“这块地,我跟踪了四五年。”2014年底村里有地到期竞标,他志在必得,创下了当时石巷村地租的最高纪录1900元/亩/每年。
其实,当时这块地土质并不是最好的,经过之前香蕉等多种作物的种植,化肥使用泛滥,土质难比从前。“但这里的空气、水源是最好的,土质可以通过改良让它恢复。”朱运文说,第一年,他便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改良土地,坚持用有机肥种植福田菜心。当年,他跟村中的老种植户要来最传统的福田菜心种子,种了5亩,主要用来留种子。
一直以来,他坚持有机种植,头两三年注重土地改良,仅施用有机肥,不能很好地满足菜心生长的营养,种出来的菜心卖相不好,拿到市场交易,购买的人寥寥无几,亏损厉害。但是,他依旧坚持种“纯粹”的福田菜心,坚持用有机肥、引山泉水灌溉、用物理防治病虫害。最终,他用好品质敲开了市场的大门,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推广订单种植,瞄准高端小区
如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朱运文除了自己摸索外,还打起了儿子朱德彪的主意。2017年,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朱德彪刚大学毕业,准备在外面闯一番事业。没想到父亲一个电话,便“霸道地”要求他回家。
“我压根就没看上农业,觉得父亲回来种田本来就很傻。”一开始朱德彪就一百个不愿意,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看着父亲忙里忙外,每天在地里弄得一身尘土,而且白头发越来越多,当时就勉强答应先看看。”朱德彪说,刚来到地里时,父亲也没有让他接触市场,而是让他当农民,每天在地里干农活,跟师傅学种菜。没想到随着跟土地打交道的深入,越晒越黑,对农业感情越来越深。“后来,我主跑销售,这些泡在地里的经历对我帮助很大。”
有了基础,朱运文就让朱德彪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去市场里“冲浪”,创新销售模式。第一站,他们瞄准了珠三角地区的高端小区住户。“订单农业很受欢迎,也很有前景。”朱德彪说,他们邀请住户免费品尝,并到石巷村的种植基地参观。到福田菜心大量上市时,他们在小区的销售点还未装修好,只能在小区门口摆地摊。“有一天,有小贩拉了一车菜心过来,价格比我们低,但是大家还是选择我们。”有了口碑的积累,朱德彪便开始推广订单种植,让客户提前预订,送货上门,为福田菜心的销售开辟了新路。
如今,他们注册了品牌,成立了博罗县绿都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在东莞、深圳等地预订订单。为了让客户更好地认知福田菜心、吃得放心,在博罗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还开展了产品溯源。客户扫下包装上的二维码,所有的产品信息和种植情况都一目了然。
“时下,研学旅游逐渐热了起来,基地完全有条件涉及。”朱德彪说,目前,种植基地正在完善基建,打造花园式的农场,为研学旅游的开展打基础。朱运文还把会计专业毕业的小女朱德慧叫回来帮忙。如今,基地还种植了其它特色蔬菜等农作物,在一家人的合力下,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通讯员邱耀光
新闻推荐
记得上个月在对惠州市场进行分析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直言当前的市场是个“哑铃状”的市场,区域分化、项目分化加剧,高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