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入明显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惠城区“五破五立”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连塘村驻村工作组勘察集体林地,重修村道。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从村民侵占土地导致整整十年无法进行发包的重点整治村庄,到村集体收入一跃增长百倍,甚至拟注资百亿元进行度假村建设的先进村,惠城区汝湖镇大岭头村由内而外发生蝶变,曾经的落后村庄成为如今的经济增长“加速器”。
近年来,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受限的村组,惠城区以“五破五立”工作方式,先后试点汝湖镇大岭头村、横沥镇连塘村、水口街道三联村,通过有针对性的“拔钉子”“爆破式”工作方法,使农村积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村民收入明显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村风民风得到净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宜居的人文环境,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调查摸排聚焦落后村共性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惠城区成立驻村工作组,对三个试点村的情况进行摸排。虽然三个村庄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共性的问题在于“人、财、物、法治认知及发展”这五个基本要素上。
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难题。当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人走屋空”,造成农村人口流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增加,出现弃耕返荒现象。如横沥镇连塘村人口1886人,在家人口仅327人,且其中5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63%。农村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人才流失、基础薄弱、观念落后的普遍问题。
资金失管化、使用随意化、审计混乱化是农村资金流失的根源和表现。当前,各级加大了农村建设的力度,一些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农村投入,但是配套的监管机制,却没有及时到位。
资源个体化、产业低端化、土地分散化是农村发展滞后的总病根。在分田到户模式下,大片农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方格,不便于机械化大面积及产业化集中耕种。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技术人员维护,往往实用性不强,损坏率较高。
还有随着法制副主任深入村组,法治建设总体上呈现出覆盖面广、内容逐步充实的良好局面,但就村组来看,由于留守老人、小孩多,参与法治学习和法律知识普及成效尚不明显。农村普遍存在宗族化、同姓化特点,如汝湖镇大岭头村,全村90%以上村民同姓。
最后,规划无序化、发展盲目化、创业跟风化是农民创业的盲区和误区。从农村工作实际来看,乡村普遍缺乏统一规划,村组建设往往具有随意性,造成一些原有的村道改道、堵塞,对村建设和发展没有计划和方略,造成重复用功,甚至于无用功。村民创业中跟风现象突出,一个项目出现盈利,往往全村、甚至全镇投入,在项目饱和情况下,既卖不出好价钱,又造成人才及资源的浪费,无法形成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地标产业。
“五破五立”探索农村工作之策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和不足,惠城区着力探索新时代解决农村工作的“破局”之策,通过试点村施行“五破五立”工作方式,总结便于普及、能推广借鉴的可行性方案。
破“动物拉车、各走一方”工作模式,立层层压实、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牵”,农村工作看似分管部门多,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来,基层这根“绣花针”往往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惠城区将公安经侦、财政、审计、自然资源、农林水利、政法委、纪委、司法局等部门与镇(街道)整合在一起,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张文正为总指挥,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曾伟德为组长的联合工作组,攥指成拳,确定了既层层压实,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使土地确权、经费使用、党务村务、村风民风、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齐抓共管,提升了整体战斗力,形成了“1+1>2”的团队效应。
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工作桎梏,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工作格局。工作中,老同志带队,一批年轻干部在协调和统筹中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一举多得。在汝湖镇大岭头村试点工作中,两个工作组分别由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刘夏元及区委政法委主任科员吕晓明分别带队,均取得整治工作的完胜。
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方法,立法德同治、共建共治工作局面。农村问题错综复杂,既有婆婆妈妈的生活小矛盾,又有宗亲族氏的矛盾纠纷,还有土地权属争议和历史遗留问题。如连塘村土地确权村民内部矛盾达584宗,大岭头村的1200亩水库长期无法发包,三联村村民内部矛盾较深。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工作误区,工作组从收回集体土地入手,引导村民先解决集体问题,再处理个人矛盾;先夯实基层党建,再动员群众;先法治教育,再德育辅助,努力形成法德同治、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破“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工作套路,立紧贴地气、一线服务工作方式。驻村期间,工作组摒弃了以往那种在单位碰头,向基层要汇报材料,找村集体谈话的工作模式,切切实实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大岭头村,工作组第一周入户与村民直接谈话44户,2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问题约50条;在连塘村,半个月内工作组对在家137户村民实现了100%谈话,100%掌握实际情况;三联村工作组一周内收到村民提供线索230余条。同时,坚持一线治理,在工作实践和具体治理过程中,打好宣传发动阵地战、回收土地攻坚战、拆除违建破袭战,如大岭头村1000多亩林地全部实现回归集体,1200亩鱼塘权属回归集体,共拆除违章建设围墙50米,打通并硬底化村道3公里,平整路面约15公里,清理、清运垃圾约150吨。坚持一线服务,让村民得实惠,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如大岭头水库现正与广东峰麟集团洽谈,拟投入100多亿进行度假村建设。
破“风来竹斜、风过无痕”工作弊端,立制度管人、制度管权工作氛围。现下的整治是突击性任务,而村民自治方为长久之计,农村工作难最根本问题在于基础不牢。为此,在今年的连塘村、三联村工作整治中,惠城区创新开展以党建促整治的工作方法,通过依托工作组成员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支部对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工作。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方面,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转化为农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建立完善村务党务公开机制方面,让群众看到阳光、看到希望,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村务中来,使村组建设,真正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
推进“阳光工程”真正惠及村民
驰而不息地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前期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惠城区将推广和普及前期工作模式,推动全区各乡村土地确权和盘活工作,促进全村经济水平再上台阶,特别是推进几大“阳光工程”。
夯实“阳光党建”工程,惠城将以党建促经济建设发展,以党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引导人民群众活思维、谋发展、促稳定、求突破。
在着力解决当前一些农村村组党务、村务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上,创新“阳光村务”工程,拟试点第三方审计监管方式,对全区村居账目委托第三方审计公司,打包对村组账目进行审计监管,签订相应合同账目,每月、每季度及每年,对村组账目通过网站、公示栏等方式进行公开。
通过驻村调研了解到,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一些工作的认知上“钻牛角尖”“认死理”,有些矛盾纠纷没有现成可用的法律进行约束和管理,一些“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完全依靠村组调解难度较大。基于几个试点村整治的经验,惠城区将完善“阳光法治”工程,依托第三方法律机构和法学工作者,探索规范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对村组一些土地纠纷、林地纠纷给予明确和进一步研究破解方法,并根据工作情况,制作知识小册子和案例分析及培养一批基层法律讲解员,最终形成能全区借鉴、全区巡回讲课的法律宣传队伍,为全区解决农村法律宣传问题提供探索和思路。
在开展三个试点村庄整治工作中,工作组发现一些村道不通,村民出行困难,一些村道过于狭窄,容易出现事故,一些村民发生纠纷,在于水渠疏通影响村民生活。因此,惠城区计划推进“阳光暖心”工程,对全区村庄情况进行统计规划,在计划内进行规范管理,使钱花在刀刃上,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特写
连塘村蝶变纪实:
驻村工作两个月,“不准拆”变“我要拆”
横沥镇连塘村位于东江河畔,距离圩镇6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430户,总人口约1800人,村耕地面积3443亩,山地2770亩。过去,连塘村基层管理混乱,集体山林土地、农田被侵占等现象突出,20年来一直是县区级后进村。
鉴于此,惠城区于5月31日成立驻村工作组,用“拔钉子”“爆破式”工作法,集中精干力量去解决连塘村的问题。两个月来,整治成效明显,特别是针对部分村民家里围墙阻碍他人出行的问题,村民的态度从过去的“不准拆”变为如今的“我要拆”,充分说明连塘村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打开了新局面。
入户走访成为获取信任支持的“利器”
6月3日,工作组正式驻村,成员17人,惠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刘夏元担任组长。为了破除“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工作套路,刘夏元组织工作组摒弃了过去集中查案、单刀直入的方式,而是先入户走访。
工作组划分为五个小组,逐一上门服务,确保每家每户有人负责,每家每户走访到位。在入户期间,镇、村工作人员只负责带路,在访谈环节,为解除村民疑虑,只由工作组人员与村民单独接触,以便让村民放下戒备,敢于真实反映问题。工作组人员统一配备工作吊牌,向群众亮身份、明职责。同时,为了便于村民反映情况和工作开展,工作组在村镇附近民宿居住下来,一来可以最短时间抵达村组,让群众看到诚意,二来便于村民及时向工作组进行情况反馈。
每天清早时分,村民一打开门窗,工作组人员已经在门前守候,而村民农耕返家时,工作组人员还在家门口守候,让村民既觉得意外,又觉得温暖,很多肚子里的苦水自然愿意向工作组倾诉。
工作组的诚意终于让村民敞开心扉。十多天时间,工作组顺利把137户在家村民全部走遍,村头巷尾老人小孩都知道工作组带着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来了,就像工作组随身携带的《致连塘村所有村民的一封信》所写的那样:“工作组是带着决心过来,带着任务过来,不解决问题,决不收兵!”
抓准时机“啃”下阻碍村民出行的“硬骨头”
经入户摸排,工作组收集了群众反映的不少问题和矛盾。其中,有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情况仅有线索,难以查证。经过反复权衡,工作组决定先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对一些侵占田地违建,种植竹子、果木,筑围墙等影响村民出行的现象“开刀”,既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问题和困难,又让村民看到工作组的工作力度,从而打开工作的突破口,推进工作进展。
村民普遍反映,一位家住在村道拐弯处的村民在村道旁建了围墙,而对面另一户村民又在村道旁种了竹子,致使原本通畅的路面变得拥堵。工作组上门之前,个别对建围墙村民有意见的村民借机炒作“工作组就是来收拾你的”。在此情况下,工作组多次派人上门协调,均难以取得突破。
7月9日早上,工作组进村时,刚好遇到一辆运送物资的货车被堵在围墙外的村道上,工作组拍下照片发给建围墙村民的儿子看,以铁的事实证实了围墙给村民带来的不便和危险。其儿子很快就回复了工作组,并表示积极配合工作。但他同时也表示,希望把对面那家人种的影响村道通行的竹子也砍掉。
对面人家得知情况后,主动签订了承诺书,同意工作组砍竹子。“硬骨头”顺利啃了下来,剩下的事就变得好办,随着挖掘机的推进,村道拓宽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工作局面打开了,个别村民家的竹子和围墙就显得特别碍眼,他们也怕邻居们的抱怨,主动联系工作组拆除。
从“不准拆”到“我要拆”,村民思维转变了,对工作组的信任度提升了,这也让工作组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更有信心了。
开展普法宣传促村民自愿退还村集体资产
村道拓宽取得进展的同时,工作组全力开始进行收回土地、收缴租金的整治工作。工作组前期调查了解到,连塘村资金管理混乱,被村民长期侵占的土地达500多亩,且拒绝缴纳租金,村集体资产长期滞留于私人账户。
如何让村民主动、自愿退还侵占的集体资产?工作组明确不使用强制手段,因此先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
工作组进村后,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墙面路边随处可见“严厉打击侵占集体财产的违法行为”之类的标语横幅。同时,依托司法局的力量,让律师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重点讲授侵占农村土地、林地等违法行为的处置和规章。工作组还注重表扬和鼓励,对自愿交回土地和缴纳租金的村民,村委会将印制《表扬信》张贴在村里的显眼位置,号召大家向这些村民学习,共同把连塘村建设好。
刘夏元介绍,截至6月26日,侵占土地的37名村民全部签订了承诺书,承诺自愿退还侵占土地或补交租金。同时,原村理财小组将36.3万元打入个人账户的工作人员,也承诺退还经费,由村组核实后纳入村集体收入,并公开公示进行分红。
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筑牢“战斗堡垒”
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村务党务工作滞后的不足和问题,惠城决定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方式,成立农村问题整治工作临时党支部,通过区工作组的临时党支部去带动和促进乡村党支部建设的规范化。
工作组的工作方式,由整改整治提升到了党建引领,由协助查找问题,直接上升到党组织的对接统筹,给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
6月28日下午,横沥镇召开“一建三示范”活动启动仪式暨连塘村综合整治工作临时党支部授旗仪式,刘夏元代表驻村工作组从区委副书记张文正手中接过了“连塘村综合整治临时党支部”旗帜,正式宣布临时党支部成立。
成立党支部后,工作组工作更有方向、更有目标。从最初确定的收回土地、收缴租金的整治工作到参与村组建设,以党建带动村组发展,为农村问题整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
临时党支部及时与村党支部进行工作对接,以支部名义号召村组广大党员同志团结起来,共同为连塘村的建设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通讯员陈美君邓春海罗谭生
新闻推荐
据地产研究机构统计,2019下半年全市预计一手住宅(含商业公寓)供应约29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4%,同比下降12%,并创2011年以来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