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在惠州投资兴业,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先行区 中韩(惠州)产业园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
■编者按
千年之前,北宋年间,广东三大民窑之一的惠州东平窖,薪火旺烧。这里盛产的瓷器通过东江出海,借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西亚等地。这座苏轼曾经寓居的南海边重镇,也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
千年之后的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等机遇下,惠州这座以开放型经济著称的制造业大市迎来开放发展“黄金窗口期”。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抢抓开放新机遇,加快与国际接轨,踏上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新征程。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决心。即日起,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南方+”惠州频道推出“"一带一路"新机遇开放惠州跑起来”系列报道,聚焦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惠州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新进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惠州仲恺高新区,计划投资30亿元的亿纬集能动力电池项目近日已动工,正紧锣密鼓建设。这是中韩(惠州)产业园的一个中韩大型合作项目,欲建设国内最先进的锂离子软包动力电池智能工厂。“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亿纬锂能自然"不甘人后"。”面对来自韩国等国际车企不断增加的订单,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对项目建设很有紧迫感。
一边面向全球引进创新资源,一边让“惠州智造”走向世界,这是紧邻广深港三大国际化城市的惠州扩大开放的缩影。4月25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商务局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已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要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在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3+2)建设中找准方位,最大限度释放空间潜力。”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要科学谋划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借鉴国际合作园区先进经验,研究有利于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广东开放发展新支点。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等机遇,开放惠州正在加速跑。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平台建设升级
“国字号”产业园加持惠韩合作迈入2.0时代
4月4日至5日,第八届中国(广东)—韩国发展交流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在这个粤韩交流与合作的年度盛会上,中韩(惠州)产业园再次走到镁光灯之下,成为嘉宾热议的话题。活动期间,惠州还举办了中韩(惠州)产业园投资环境宣讲会,吸引不少企业参加,还有韩国项目打算到惠州考察市场,寻找“中国合伙人”。
对惠州来说,类似的场景并不陌生。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惠州与韩国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且在全国极具代表性。
时间拨回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就在建交前4天,韩国三星电子签约落户惠州,并于3个月之后正式投资创办了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开启惠韩合作的“1.0时代”。
正是在三星这个国际巨头的带动下,惠州拉开了数千亿级的电子信息支柱产业链条。20多年来,惠州三星已成为三星集团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也吸引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企业纷至沓来。
“三星电子、LG、SK、晓星、可隆等韩国大企业都选择到惠州投资。”4月25日,韩国驻广州总领事洪性旭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韩国与惠州在经济层面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3个中韩产业园中就有1个就在惠州。
这背后是近年来中韩(惠州)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
自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以来,这个“国字号”平台让原本紧密牵手的惠韩两地合作再度升温。惠韩经贸合作也迈入了“2.0时代”:从原来以企业和城市之间合作为主,升级为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建立对接机制与合作平台。
作为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是目前广东省唯一直接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中外共建产业园。一年多来,中韩(惠州)产业园加快规划编制以及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商、项目引进。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要求,惠州将努力把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示范区,中韩对接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先行区。
交流合作升级
驻韩事务所为媒惠韩企业加速牵手
3月7日,7家有意向在惠州投资合作的韩国企业“组团”来到惠州考察,并与多家惠州企业就技术和商务合作进行专场对接洽谈。这是继去年11月1日7家韩国企业来惠州投资考察后的又一个考察团。
去年,惠州与太库加速韩国株式会社合作,在首尔设立了中韩(惠州)产业园驻韩事务所,推动对韩招商选资引智、项目对接、宣传推介、沟通联络等工作,带动越来越多韩国企业来考察洽谈。“到惠州去”成为不少韩国企业的选择。
去年6月,第七届中国(广东)—韩国发展交流会在惠州举行。这是自2010年以来,该交流会首次在广州和首尔以外的城市举办,吸引685人参与各项活动,其中包括来自两地377家企业(韩方企业78家、中方企业299家)的460名企业代表,为历次交流会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次。
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韩珍铉表示,惠州是中韩产业合作的中心地,希望通过不断加强中韩企业间合作,加快共同研发、创业,共同走向全球市场。
在那次交流会上正式启动的中韩(惠州)产业园,恰恰提供了惠韩合作的广阔舞台。去年,惠州签订韩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6宗,实际利用韩资235万美元。
“目前,惠州已建立了500多个韩资企业客户及机构数据库,储备投资意愿较强的重点跟进韩资项目22宗。”惠州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来自惠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惠州累计设立韩资企业258家,合同利用韩资10.2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7.4亿美元。累计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韩资企业共有31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
项目不断落户的背后,是惠韩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深度合作。在刘金成看来,惠州与韩国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互补性强,为中韩两国企业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韩携手可以获得丰硕的成果。
拥有多个韩国客户,亿纬锂能正是惠韩合作的受益者。
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40号小区,亿纬锂能旗下公司亿纬集能投资的动力电池项目正加快建设。这个预计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项目,今年3月底动工,明年4月要建成、6月要量产。
马不停蹄建设背后,是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车企巨大的采购需求。前不久,该公司被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选定为电芯供应商,未来6年订单预计需求达13.48GWh。实际上,亿纬集能正是一家去年才成立的惠韩深度合作的企业,有多名韩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担任高管。
眼下,惠韩像这样通过人才引进、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等多元化方式进行的合作越来越多。
不过,惠韩合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韩国与惠州除了经济外,还可从城市环境,文化等多领域进行合作。”洪性旭如是建议。
对外开放升级
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
作为中韩(惠州)产业园的重要组团,仲恺高新区已经云集了三星电子、LG等50多家韩资企业。
几十公里之外的大亚湾石化区,乐金化学(惠州)化工有限公司、惠州东进世美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韩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打算增资扩产。如今,大亚湾石化区已吸引来自荷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相关企业入驻。
这是中韩(惠州)产业园内各个组团面向全球加快开放发展的缩影。
按照规划,中韩(惠州)产业园分为核心组团和联动组团。其中,核心组团包括仲恺片区(即仲恺高新区高端产业合作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合为仲恺片区)、大亚湾化工及海港保税区、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罗浮新区康养国际合作园等5大片区,面积共约94.1平方公里。
今年1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园区发展水平。而去年7月,省政府在《关于中韩(惠州)产业园实施方案的批复》中也明确,要深化对韩务实合作,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项目落户,惠州市政府还在加大财政奖励力度、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推出13条政策,斥巨资扶持中韩(惠州)产业园发展。韩资企业设立新项目以及增资项目最高可获2000万元的奖励。
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下,惠州除了加强与韩国的合作,还面向全球集聚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加快对外开放升级。
惠州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先后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惠投资兴业。截至目前,共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境外的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设立了63家外资企业。
不过,专家表示,相比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惠州的开放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应当加快复制推广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创新推出更多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举措。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杜国臣建议,惠州可以充分发挥对韩合作的产业特色和贸易特点,积极先行先试,创新中韩园区合作模式。
“过去,惠州提国际化并不多,接下来可以探索走国际化道路。”近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紧邻香港、深圳,可强化与港深的合作,使惠州的产业、城市更加国际化。
林江建议,惠州应当借力港深,引入更多国际化元素,集聚更多全球创新资源,更好地走向国际。
新闻推荐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惠州平安人寿与西子湖畔主办的幕天捐书活动,在惠州北师大附属学校及华贸社区举行。活动共吸引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