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新选拔·新教育 作者:惠州市实验中学聂育松

惠州日报 2019-03-04 08:51

新时代诞生新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有很多阐述。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系统、明确地阐明这些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新思想催生新选拔

时代的发展变化催生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在普通高中阶段,要选拔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然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高考的命题中,近年的高考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路。

比如2018年全国I卷语文作文题: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把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透视这道作文题,可以发现所精选的7个年份的大事件,既集中展示了中国新世纪的标志性事件或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了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认识个人成长,必须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进行深刻的关联,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去放飞青春的梦想。

再比如2018年全国I卷英语作文题: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新西兰朋友Terry将去中国朋友家里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习俗。请你回复邮件,内容包括:

1.到达时间;2.合适的礼物;3.餐桌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题与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吻合,也体现了“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合适的礼物”要求考生要有感恩之心,“餐桌礼仪”是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考题立意高远,落脚却非常平实。

如果继续分析其他学科的高考题,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说,现在的高考命题表现很“新”,已经不只是考书本知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特点,已经在原来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基础上,提升了“情感”本位的重要性。

新选拔倒逼新教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包括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等。这样的背景,要求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注重日常生活。我们要对教育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即要打造“新”教育:学校、教师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家庭、学生要有四个方面的进一步强化,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跳出来。

对学校、教师来说,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上,要充满教育情怀,实现从“培养知识分子”向“培养接班人”的价值提升。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成为人”,“知识分子”只是知识的存储器,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完全可以取代“知识分子”;“接班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有渊博的学识,还有高尚的品格、丰富的情感。学校、教师要有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的情怀,培养具有情怀的“接班人”。二是在方法论层面上,要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观念提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首先应当清楚自己要坚持什么、传达什么,必须跳出“育分”的旧思想来理解认识我们的新选拔,践行新高考制度设计与评价的价值导向和人本精神,大力营造优先“育人”的氛围,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在育人途径上,要落实“三全”育人的策略,真正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保障育人的效果。三是在工具箱层面上,要加强教育研究,实现从“自说自话”向“因材施教”的方法提质。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特殊意义。同时,由于遗传基因和成长环境的不完全相同,青少年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想当然而“自说自话”,应该加强教育研究,既要研究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学科核心素养,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对家庭、学生来说,要在如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一是爱国,坚守家国情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高考命题体现出的立德树人特点,它既是高考的命题要求,更体现出教育方针上的国家意志,是教育的最高宗旨。“立德树人”中的“人”,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尊敬老师,热爱学校。二是励志,坚定鸿鹄之志,怀揣梦想,志存高远。梦想就是我们的目标、理想和抱负,也就是我们的志向。人活着,如果没有梦想,无异于鸟没有翅膀、船没有帆。每个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为种种梦想:个人进步的梦想、国家发展的梦想、民族振兴的梦想,去追梦一生,奋斗终生。三是求真,坚持勤奋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学生们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要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养成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学好知识,学好真知识,练出真本领。此外,还要加强阅读,阅读经典作品,以书为友,多读好书,在经典作品的阅读中去吸取成长的养料、创新的源泉。四是力行,坚信事作于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注意细节,注意小事,从小事做起,让良好的习惯伴随自己的一生。

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接班人”为目标,顺应选拔方式的变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教育。

新闻推荐

杂笔 三余有味

□孟祥海“三余”之典,出自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是告诫人们要充分利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