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有颜值也有气质惠州市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和积极成效获肯定
前日,珠三角乡村振兴工作片区推进会在惠州市举行。会议分析当前问题,总结经验,对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部署推进。参会人员先后前往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及矮光村、平潭镇鹊地村,深入了解惠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基层党建等工作情况。
在实地调研和听取汇报后,参会人员充分肯定惠州市乡村振兴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认为惠州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值得学习和借鉴。特别是惠阳区以“12345"市场化模式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将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等难题,促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惠州亮点
土地入股参与项目开发分红
走进惠阳区良井镇,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新房错落有致,宽敞的休闲广场上绿草如茵,新农村建设有“颜值"也有“气质";村民将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的乡村振兴市场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推进顺利;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火爆,实现了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惠州大地徐徐铺展。近年来,惠州坚持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落脚点,以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人居环境整治
2020年所有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历史悠久的客家围屋、古色古香的休闲公园、悠然惬意的田园风光……昨日,良井镇霞角村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获得不少参会人员点赞。作为惠阳区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5个建设主体村之一,霞角村通过全民参与,大力优化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基本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
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该村的下园公园和古韵公园。为建公园,有些村民无偿让出土地,还有的出钱出力。园内环境优美、树木葱茏,还有亭台楼阁、文化长廊,成为了村民和游人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以及村里倡导文明礼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
“2016年以来,霞角村投入1500万元,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良井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在卫生保洁方面,该村形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常态化管理模式,村民卫生意识也得到明显提高,主动落实门前三包,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集中力量完成46个省定贫困村和104个相对薄弱村环境整治,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分步推进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计划,惠州市今年将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任务;到2020年,所有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有条件的村庄创建特色精品村。
市场化模式
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
近年来,通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良井镇的矮光村等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乡村“空心化"、农民收入未显著增加等问题。为此,惠阳区结合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创新提出“12345"市场化模式推进乡村振兴。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政府引导,引进产业集团,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形成从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由产业集团导入产业、用产业形成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路径。
昨日,记者在矮光村看到,“凤悦·良井原乡"项目已具雏形,当地原来破败凌乱的农宅与场地变身现代舒适、传统诗意的客家院,部分区域预计明年元旦前后对外经营。今年3月,矮光村与碧桂园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旧村改造项目,项目采取“保底租金+盈利分红"模式与村民合作,将“空心村"打造成文旅景区,村民一次性收到了3年保底合作费362万元,以后项目产生效益,还能拿到利润20%的分红。项目先行启动了矮光村1500亩用地,建设经营花兮养生、客家文化、农耕体验、田园印象等产业项目。
毋庸置疑,农业兴、百业旺,乡村才会有活力。为此,惠州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惠州市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2个,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236家,带动21万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发展省级农业公园3家、特色民宿293处,带动20多万农民增收。
党建引领
选派2116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提升基层基础保障、实施头雁工程……惠州市还坚持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每年投入近3亿元,按每年10万元的标准落实村办公经费,每年6万元的标准落实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确保办事有经费、服务群众有力量;将村干部补贴提升到每人每月3000元,落实第一书记人均每月2000元的驻村补贴,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此外,截至目前,惠州市分批选派2116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及时调整撤换不合格人选,目前已调整撤换53人,并遴选890名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另外,还动员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中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在“强村固组"工程方面,惠州市确定51个软弱涣散村作为整顿对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坚持“一村一策"开展精准整顿。
据《惠州日报》
新闻推荐
年内基本实现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发证 惠州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工作方案提出
惠州市具有丰富的林下经济资源。这是航拍雨后的水东陂林场生态景观。本报记者李松权摄本报讯(记者杨熠)为进一步发挥林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