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人大代表调研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建议加大帮扶力度 完善政策鼓励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张乐荣)日前,惠城区人大调研组组织该区人大代表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据了解,2016年以来,惠城区财政共投入了300多万元保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管控率达98.5%。253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中,已落实就业的有197人,就业率达78%。然而,个别镇(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条件滞后、专职干部和禁毒社工配备不够齐全,且由于市、区目前均未建立特殊人员羁押场所,对戒毒康复人员缺乏有效管控,因人施教的帮教措施少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成为代表们调研中高度关注的问题。
调研
已投入300多万元保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走进水口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只见里面配备了登记区、办公区、尿检区、档案室、谈话室等功能齐全的办公场所、戒毒康复人员活动场所和禁毒宣传长廊。该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了4名禁毒社工,联系了22名禁毒志愿者参与禁毒工作。
调研中,区人大代表们详细了解了该中心帮教戒毒人员的措施等情况,并到档案室查看档案记录。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区禁毒办、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财政局、区人社局以及水口街道办等关于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情况汇报。
惠城区禁毒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并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6年以来,区财政共投入300多万元全力保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并按省、市要求,落实了镇(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设置了办公区、登记区、档案室、尿检室、谈话室等功能区域,配备了专职禁毒干部,负责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同时,指导各镇(街道)通过与社工机构签订购买禁毒社工服务合同的方式,配备了专业禁毒社工,开展戒毒帮扶、心理矫治等工作,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各镇(街道)对本户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组建了由禁毒专职干部、社区民警、吸毒人员家属等人员组成的出所衔接工作小组,根据市禁毒办下发的名单,提前与拘留所、看守所、强戒所等部门衔接,将出所的吸毒人员接回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管控。截至目前,惠城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管控率已达98.5%。
建议
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尽管惠城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工作开展不平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参加调研的区人大代表魏淅萍提出,相关部门要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公司进行服务效果评估,从而促进社工的专业性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如何解决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问题,成为代表们集中关注的问题。“加大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让他们有事可做,是关系到他们是否复吸的一个重要因素。”区人大代表梁敏基建议,对接受戒毒康复人员就业的工厂企业,要出台完善的鼓励政策,并落到实处;对自行创业的戒毒康复人员,政府也要有鼓励帮扶措施。魏淅萍提出,服务中心应与招聘企业对接好,做好戒毒康复人员的隐私保密工作,以免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区人大代表黄蓉则建议,组织招聘企业、技校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
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的区人大代表邓斌提出,对涉及盗抢等犯罪的吸毒人员要进行强戒,严格管控,进一步消除治安隐患。禁毒办等相关部门要做好禁毒形势分析,全面掌握辖区所有户籍吸毒史人员的情况。区人大代表黄诺基也提出,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禁毒工作报告,9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报告。
新闻推荐
惠城“法制副主任” 让纠纷不出村居 参与村(社区)人民调解2000余宗
调解成功的当事人向“法制副主任”表达谢意。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陈美君)婚姻家庭出现纠纷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