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协会内部制度“活过来” 才能帮到更多无助的狗狗
后窗
@吴灵珊(见习记者)
深圳市犬类保护协会遭民政局行政处罚,公章没收、逾期仍未整改,导致无法进行银行年检,内部矛盾更是不断升级。初初介入此事件时,以为只是协会惠东基地80多只流浪狗无处可归的问题,但和协会义工、会长多次沟通后,发现更大的问题,在于协会并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协会被行政处罚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私自退回捐款人30余万元捐款,涉及违规操作。然而,这笔退款真的是“违规操作”吗?在采访过程中,捐款人称这一行为“荒谬”。捐款人认为,这笔捐款在捐赠之初,就已和协会会长等人达成共识,为建立宠物医院的“定向捐款”,最后医院没有建成,退回款项于情于理都不涉嫌违规。这位捐款人还表示,退回捐款之前,协会还曾有义工咨询过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确认这样“退回定向捐款”的操作不属违规。
那么,为什么民政局还能就此事进行惩罚呢?捐款人称,这笔款项捐出以后,一直没有拿到协会的任何捐款协议或书面说明,证明这是“定向捐款”,现在自然也就无从查证。协会吸纳30万元捐款,却没有开具捐款协议,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不完善的表现。如果当初依照正规流程,留下书面说明,也许不会闹到协会基地“危在旦夕”的地步。
如今,民政局出具处罚书,要求协会整改,并将30余万捐款追回。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捐款人笃信自己的“定向捐款”不涉及违规,也不愿再将钱投入协会;另一方面,协会内部意见不统一,移交手续迟迟未完成,人心不齐,又怎能顺利进行整改?
协会多位义工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受访义工多次提到“内部鸡毛蒜皮的矛盾”、“各种内部斗争”,但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完全按照流程办理,每一步都“有迹可循”,又何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犬类保护协会,是“看上去很美”的公益组织,但事实是,单单依靠对狗的爱心和关怀,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协会走下去的。公益组织和其它所有社会组织一样,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用几句“内部矛盾”来解释这一切的发生,显然太过流于表面。
目前,为解决协会基地流浪狗的生存问题,协会义工组织众筹、经营微店,希望通过这些来赚取基地房租。但,这是长久之计吗?要想协会有更长足的发展、帮助到更多无助犬类,就必须要让协会制度“活过来”,让协会的每一步,都走得合理合规,阳光透明。
新闻推荐
惠东法院今年已作出6笔拒执罚款 一被执行人被拘留8天及罚款2000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卢思莹邱嘉滢李展凌)日前,惠东县人民法院(下称“惠东法院”)在执行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