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发展新定位: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东江时报 2016-11-30 08:02

惠东双月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东江两岸。《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姚木森 摄

市区红花湖景区吸引很多市民前往骑车或散步。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8日上午在市会议中心开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代表十届市委作报告。这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是: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惠州城市定位首次提到“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东时记者根据关于党代会 《报告》主题的参阅材料进行整理,对 “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一城市定位进行解读。

为什么会提

此前目标已基本实现需要新目标引领征程

1988年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党代会关于惠州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多偏重于经济、民生领域或阶段性目标 (1988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 “富裕文明的经济发达区”,2003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 “现代石化数码名城”,2011年的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这是与当时的形势相适应的。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今天的惠州已基本实现了建设 “经济发达区”“石化数码名城”等目标,“惠民之州”的城市品牌也叫响擦亮,惠州未来发展需要新的目标定位来凝聚合力、引领征程。起草小组在调研和征求意见中,也有不少干部群众提出,未来几年我们不但要 “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还要追求“更好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希望这次党代会报告能提出一个更具惠州特色、更能引领长远发展的城市定位。

先来学习此次提出的“1+5”城市发展目标定位

1即“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城市定位

三个关键词,即山水城市、现代、绿色化

●“山水城市”反映的是惠州的自然特征和城市形态

●“现代”体现的是对未来发展的要求和人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绿色化”表达的是对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5即围绕“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城市定位

提出未来五年五大任务

1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

2打造更具综合实力的区域枢纽

3打造更具绿色内涵的生态名城

4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

5打造更具幸福认同的惠民之州

“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定位符合中央精神彰显惠州特色

1符合中央精神

2013年3月,中央首次提出“绿色化”,强调要把“绿色化”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使“绿色化”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中央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色化”和“山水城市”完全符合中央的精神,顺应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2彰显惠州城市特色

惠州山多水多,城乡建设依山伴湖、沿江滨海;城镇组团与乡村田园之间,名山相望,秀水相连,“山水城市”的提法,符合惠州本来的城乡布局形态,凸显了惠州独有的自然禀赋特征。

3传承“惠民之州”内涵

这个城市定位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山水城市”前冠“现代”二字,强调我们建设的“山水城市”决不是“只要绿色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守着良好生态不发展,而是要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现代产业,彰显现代文明,使城乡居民享受更加现代的生活,实现更高水平的惠民。

是什么意思

基本概念

山水城市涵盖了“园林城市”“生态城市”

概念首提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1990年7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次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他认为,在中国山水条件优越的城市,可以把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把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相结合,创造“山水城市”,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这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是21世纪中国城市构建的模型,对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吴良镛提出“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模式

著名建筑和规划大师吴良镛院士认为,“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吴良镛院士根据“山—水—城”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的模式,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水而灵”。

基本含义

●山水城市是继 “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后提出的城市发展模式,涵盖了“园林城市”“生态城市”

●“山水”即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即人文环境,“山水城市”即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发展的城市

●一方面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另一方面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融合

文化溯源

“山水城市”思想可溯源到中华文化诞生之初

●中华文明的古代世界观中很早就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客观制约,以及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主观追求,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山水城市建设思想的原始成因。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中国自2000多年以前,从周易、老子、孔子就谈到人与自然要融合为一、天人合一。儒家哲学的很多理论也是跟山水的观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孔子有句名言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家哲学的山水观,它将山水看作人格化。

●再者,中国古代在城市的选址与规划上对山水的重视也非常突出,大多城市的选址首先也是考虑城市跟山水的关系。中国两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从秦汉时期的咸阳、长安、洛阳,到历代名都杭州、南京、北京,无不印证着这一思想。

依据是什么

政策依据

近年来顶层设计屡提“绿色”“生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12月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对中国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4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2015年3月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 “绿色化”,将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目标扩充为“五化”,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将绿色化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同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6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十三五”期间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实施目标及愿景。第七部分“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明确提出,“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有什么特质

内涵特质

从生境、画境、意境三个境界打造关键在于构建结合山水格局的绿地系统

山水城市的生境、画境、意境

山水城市的构想,代表着一种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意境和心态,不能将山水城市只单纯地理解为跟自然的关系,还应该理解为它跟艺术跟文化方面的内涵联系。有学者提出生境、画境和意境,这三个境界也适合山水城市的打造。

●生境:要符合生态要求,各种生态因子各得其所,使人们具有良好的居住、工作、交通的聚集环境;

●画境:要在城市中体现视觉的美和艺术家的审美,用绘画的构图来建造城市,创造艺术境界,为人们提供一个如画的空间;

●意境:充分体现自然历史文化,体现中国特色,这种城市理想美的打造,能增加城市凝聚力,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形成城市独特的浪漫的理想环境。

如何体现

山水城市的生境、画境、意境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保护优化生态环境

2尊重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3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4为人民大众服务

5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

“山水格局”“绿地系统”

山水城市构建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绿地系统是强调城市与自然的交融。一个城市只有充分尊重山水格局,使绿化构成系统,才能维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构建结合山水格局的绿地系统是建设山水城市的关键所在。尊重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重视保存优质宝贵的山水自然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或建成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或构筑绿色廊道、城市绿脉,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和血脉,越来越成为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趋势。

山水格局对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意义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是有利于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塑造,增强城市归属感

2是有利于构筑绿地系统框架,承载城市生态安全

3是赋予绿地系统美学意境,体现自然之美和人事之工

4是提升城市品质,创造丰富多样、方便宜人的城市绿色空间场所

5是增添绿地系统文化色彩,赋予城市人文内涵

如何建设

建设路径

先修编城市发展规划再显山治水造绿

1修编适合城市性质特点的城市发展规划,是建设山水城市的关键。

2重视把握和养成城市本质特性,是彰显山水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

3显山、治水、造绿,是建设山水城市的三大重要工作。

4把山水引入城中,形成“山—水—城”和谐的新城市形态,是建设山水城市的重要措施。

5注重城市功能元素与园林元素的交融结合,注重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的承接交汇,是山水城市建设的重要取向。

6优先持续做好水文章,是山水城市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做法。

有哪些案例

●重庆 建设美丽的山水城市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增加了“美丽的山水城市”的城市性质定位,城市规划以“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田园、森林绿化、历史文脉、山城形态等特色资源”为原则,有利于彰显重庆国家中心城市与众不同的“自然山水之美”、“城市形态之美”。

●河南南阳 建设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

2016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工作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会强调,绿色打底建设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

●河南洛阳 打造“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的特色山水城市

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将洛阳打造成为“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的特色山水城市。

●甘肃兰州 建设具有黄河文化底蕴和西北特色的山水城市

2016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会通过《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重点突破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8)》。提出建设“显山露水、山雄水秀”、具有黄河文化底蕴和西北特色的山水城市。

A03~A04版文字 关于党代会《报告》主题的参阅材料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罗建辉 整理

新闻推荐

线上轻松取号办事不用排队 惠州工行金融惠民促个人业务稳步发展

东江时报讯记者刘乙端广文通讯员林育坤近年来,惠州工行大力抓好金融惠民工程建设,促进了个人业务的稳步发展。截至2016年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