滣(唇) ○好有瘾的惠州话 国际音标[sun11],音同孙的阳平声。
物体的边沿,惠州话叫[sun11],一般写作“唇”。如:边~/河~/田~/碗~/镬~/塘~/井~/床~/屋~边/路~边/门~边/水~边。
《说文》的“唇”是惊的意思,并无边沿义,而且“从口辰声,侧邻切”,与惠话读音亦异。只有《集韵》船伦切,读音较接近。《六书故·人四》:“唇,口端也,别作脣。”即指嘴唇。又指物体的边缘,这在唐诗中不乏书证。如杜甫《丽人行》:“关上何所有?翠微 叶垂鬓唇。”仇兆鳌注:“鬓唇,鬓边也。”甚至老舍的现代作品也有书证。《骆驼祥子》五:“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中国歌谣资料·可怜的船夫》:“撑船工人真可怜,日日住在河唇边。”也许是应用得多了,“唇”收入了《方言大词典》,被视作客家方言特征词。
不过,比起“唇”还有一个似乎更准确的同义词 “滣”。《六书故·地理三》:“滣,水缘也。《诗》云:"在河之滣。"别作 "滣"。”《说文·水部》:“漘,水厓也。”《玉篇·水部》:“漘,河涯也。”《广韵·谆韵》:“漘,水际。”可见,“漘”即水边。其书证远至西周春秋。《诗·王风·葛藟》:“绵绵藟藟,在河之漘。”《诗·魏风·伐檀》:“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中古时期也有书证,如唐·韩愈《送惠师》:“前年往罗浮,步戞南海漘。”再看语音。漘,《广韵》食伦切,船母谆韵平声。全浊声母船惠州话变读清擦音S,如顺、术、食、绳、乘、蚀等字。因此,“滣”与“唇”都读sun11,都可指边沿,但从历史的久远和词义的本义看,“漘”比“唇”更合适和准确。
“滣”被有的学者视为客家方言特征词,但此词除惠话,还见于厦门的闽语,广州话的木鱼诗以及老舍的老北京腔。现代汉语有“漘”但无边沿义;有“漘”,只作书面语,仅指水边。现代汉语称船、飞机两侧的边为“舷”如:右舷、右舷,远不及方言的“漘”来得古老与生动。祝基棠
新闻推荐
龙门南昆山景色宜人,三月份在惠州各县区空气质量排名中,龙门夺第一。《东江时报》资料图片东江时报讯记者江勇龙日前,东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