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家庭教育 市妇联运用项目化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今年是惠州市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妇联以加强道德教育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家庭教育、亲子互动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继续关爱帮扶困境儿童
“我们充分利用儿童友好社区、社区家长学校等平台开展各项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市妇联副主席陶文青介绍,接下来,市妇联将继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友好社区、儿童之家、红紫荆家庭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亲子课堂、父母课堂、故事会、读书会、文艺表演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心灵。
陶文青介绍,今年市妇联还将协调推进流动、留守、贫困等各类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活动。此前,市妇联已在全市了解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情况,并建立困境儿童数据库和帮扶台账。
家庭教育讲堂弘扬家风
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方面,今年,市妇联加强与专业机构沟通合作,运用项目化的工作方式,突出抓好社区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儿童友好社区)、家庭教育大讲堂、空中家庭教育等载体与平台建设。
“我们购买社会服务,联合惠城区妇联在惠城区20个社区开展 "多彩社区伴您童行"——— 社区家长学校教育行动,将开展20场社区父母课堂讲座、20场亲子活动、5个社区亲子园等活动。”陶文青介绍,市妇联将继续在全市范围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各县区妇联至少开展5场以上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活动。
市妇联还通过各类社交工具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陶文青介绍:“今年我们设立"家有儿女——— 惠州市妇联家庭教育公益行"空中微课堂项目,目前共有3000多人入群,已经开展3次微课堂,接下来还有7次空中课堂及3次线下沟通交流分享活动。”
在家庭文化建设上,市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最美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弘扬良好家风;连续5年举办家庭文化节,整合社会机构、企业、社区资源,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推进社区(村)家庭文化建设。
此外,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中国梦·美”系列活动,采取“党工+社工+志愿者”、“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姐妹相助”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林飞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芳娟)装修新房,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在市区江北某家具定制店支付了预付款的孙小姐却高兴不起来。两年前,趁着当时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