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第一中学: 至善文化 卓越川中
百年川中,教育明珠。建校百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龙川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川中”)秉承“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川中精神,打造川中“至善文化”品牌,贯彻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打造“1+3”高效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师资保证,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成为一批批可造之才。
学校介绍
龙川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13年,是广东省最早备案的公立中学之一。2003年2月,县委、县政府把原规划建设县委县政府行政中心的近20万平方米土地无偿划拨给学校,投入3亿多元建设新校区。2004年8月25日,川中举校迁入新校区。目前,该校占地面积1956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8889平方米,教学班81个,学生4543人,教职工39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专任教师357人。
2001年以来,该校有20多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13位学生获全市高考总分第一,2万多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本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82%以上,被誉为“河源教育名片”“东江教育明珠”。
办学特色
至善文化让全体师生
进一步增强凝聚力
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川中精神,坚持“至善文化,卓越川中”的办学方向,以“至善文化——至善德育,至善讲堂,至善体美”为特色,坚守“发现更好的自己”办学理念,打造“1+3”高效课程,让全体师生有一种价值认同感、归宿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师生凝聚力。
校园充满文化气息
陶冶学生性情
近年来,学校坚持环境育人和文化熏陶“两手抓”,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优雅川中。充满着文化气息的美丽校园,是川中打造“至善文化、卓越川中”品牌的成果。
在川中校园,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造景和园林小品,蜿蜒画廊,优化了育人环境。孔子广场示学生以仁礼,二十四节气园丰富学生常识,紫薇林鲜花怒放、静心怡人,课室里名人语录发人深省,走廊上班级展示栏明以个性。优雅人文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着代代川中人,成为川中学子陶冶性情、静心学习的重要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对师生的人生观、理想信念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川中校长吴志可表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川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的目的之一就是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性情,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以德促学让学生发现
更好的自己
近年来,川中贯彻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理念,弘扬“团结奉献,追求卓越”川中精神,秉承“发现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守“立学正道,养德至善”校训,致力建设“做追求卓越的川中人”校风、“做至德至善的教育者”教风、“做奋发有为的新青年”学风,全力创建“至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德育滋润学生心田,以德促学,这是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吴志可介绍,学校紧扣发展理念,以文化为引领,贯彻至善德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书香校园”、感恩之旅、做最美教师、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成人礼、毕业典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规范学生品德,提升师德,优化校风学风,营造健康优雅、凝聚人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心田,激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打造“1+3”高效课程
近年来,川中以“至善文化”为办学特色,致力打造“1+3”高效课程。吴志可介绍,“1”是国家基础课程,“3”则分别是学科拓展课程、兴趣特长课程、生涯规划课程。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目的是全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吴志可说:“创建至善文化办学特色,打造"1+3"高效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文化活动和课程的实施,将川中的师生拧成了一股绳,让大家有一种"川中人"的价值认同感、归宿感、荣誉感。”川中校园文化多姿多彩,提高了学生道德、人文、科学、艺术、健康等方面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推进以自主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川中针对性地规划课程,围绕精英德育,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高一阶段主要是养成教育,其主题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纪律、礼节等方面树立正确德育观,并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高二阶段主要是目标教育,其主题是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并围绕目标做好规划,做一名有目标、有规划的高中生;高三阶段主要是励志教育,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发现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做一个为梦想发愤图强、努力拼搏的冲刺者。
吴志可说,川中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充满时代特色的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在这所书香校园里,川中学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并以自强不息、积极上进的姿态奔跑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办学经验
与高校名校合作
打造“金牌师团”
近年来,川中与高校名校的合作,为教师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川中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名教师、老教师“传帮带”和打造“金牌师团”等方式,加强校内老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与高校名校合作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川中坚持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加强与省内高校、名中学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与时俱进、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目前,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15所高校授予川中“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并与该校建立了教育教学合作关系。
与高校名校的合作,为全体教师搭建起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川中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近30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钟学明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对象不断变化,学习借鉴高校名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是山区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一大“法宝”。
“通过与高校名校的紧密交流,为学校内涵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同时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为百年川中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夯实了基础。”吴志可说。
高标准打造“金牌师团”
在与名校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全力打造“学术川中”的同时,川中还通过名教师老教师“传帮带”和打造“金牌师团”、高效课堂等方式,加强校内老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形成你追我赶、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学习氛围,练好教师内功,强化教学技能,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川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魏初城表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开展“金牌师团”比赛的初衷在于“变”,即通过比赛让全体教师看到教学的更多可能,从而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热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形式和理念进行摸索创新,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需求的山区教育发展之路。
“金牌师团”教学能力大赛是由12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新秀教师组成的师团,各自紧扣相应的教学主题进行现场比赛。台上教师们讲,台下首席教师点评,学生们积极互动并投票,这让教学能力大赛既充满了竞争,又渗透着交流,让参赛的教师从中获益,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除提供教学能力大赛这类交流学习平台外,川中还实施“强师工程”,每个学科组均采用“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组合方式,发挥名教师、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年轻教师。川中还是全市唯一一个拥有省市级名校长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市级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学校。这些工作室不仅承担着教学教研工作任务,还在“传帮带”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名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会采取上公开课等方式,传授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多方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荣誉榜
◎1993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99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2005年,广东省文明单位。
◎2006年,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8年,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1年,广东省南粤校园模范基层党组织。
◎2012年,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2013年至2018年,获河源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
◎2015年,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梅园饭堂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
◎2016年,广东省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
◎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18年,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校长吴志可获评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教师黄洪章获评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2017年、2018年,校女子足球队参加“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获得冠军。
■组稿/本报记者曾俊霖通讯员余洪科刘均侦鞠文平
■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从“来料加工”到“龙川制造” 龙川工业加快转型升级,迸发出率先振兴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龙川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扶持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等技改工作,走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之路。图为纽恩泰新能源科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