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规划建设 “三城两区”,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 商贾重镇向宜居宜业现代新城迈进
70年,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70年,一座城市涅槃重生。
老隆,曾是赵佗时代的军事重镇,亦曾是东江上游“水陆舟车之会,闽粤商贾辐辏”的商贾中心。作为广东最早解放的县级城市,1949年5月14日,龙川县宣告解放。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老隆福建会馆宣告成立。从此,老隆代替佗城,成为龙川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沿着这座新县城70年来的发展足迹看过去,是一幅涅槃重生后快速发展的长卷:从东江边上的商贾重镇,逐步跻身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从400多户居民一条主街的小镇,向28万人居住、高楼林业的Ⅰ型小城市迈进;从最初的单一的传统产业,到今天多业态新型产业蓬勃发展。
老隆,用70年的时间,从外至内进行了“改头换面”,树起了“千年古县、现代新城”的新形象,筑牢了作为粤东北副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
今天,这座东江上游的城市,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抢抓政策红利和机遇,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新城、“一带一路”在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走好生态和现代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在城区骨架不断拉大、居民不断增加的同时,龙川县不断加强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路网、地下管网建设逐年完善。据龙川县1990年统计,县城老隆镇城区道路有24条,总长20公里。1991年起,龙川县政府加快市政水泥道路建设步伐,截至2004年,县城主次干道及支路43条,总长50.92公里。其中,有主干道9条,宽40米—70米;次干道16条,宽20米—30米;次大道5条,宽15米—20米;支路23条,宽12米—20米。
生活设施及休闲娱乐场所日渐增多。1984年—2014年的30年间,龙川先后兴建水坑自来水厂、新城自来水厂、莲南自来水厂等,年供水能力由最初的日供水量不足千吨、只能供县政府大院和县直机关及附近居民,到当前解决县城28万人口的用水需求。同时,龙川新建了县文化体育广场、人民广场、县体育馆、农贸市场等一批生活休闲娱乐配套设施。
自2011年创建省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后,龙川县不断完善城市硬件基础。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龙川县累计投入县城基础设施4亿多元,新增34辆公交车,建设首批25个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投入2亿多元建设县城污水处理设施等。
建筑框架高层化,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1980年前,龙川县城的建筑物均为砖木机构。1981年以后,龙川建筑物向钢筋混凝土框架高层、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从1988年起,龙川相继开发了百利保花园、康盛花园、相印花园等示范性住宅小区。近年,开发了泰华城、水岸泌园等一批较为高档的住宅小区。
从东江码头小镇成长为
拥有28万人口的县城
一湾江水,两岸高楼;交错纵横城市干道上,汽车交织穿梭。今天的龙川县城,在蜕掉了过往的灰白颜色后,焕发出现代都市的文明和大气。
这里,曾经是东江码头上的一个小村镇。1949年,龙川县政府从佗城迁至老隆后,升格为龙川县城。过去的70年里,龙川县城被雕琢得愈发闪亮,县容县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扩容是这座城市70年来最大的体量变化。截至2018年,县城版图扩大了10倍,城区户籍人口增加了12倍。
据相关数据记载,1980年,龙川县城发展成为拥有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人的小县城。1990年,县城(老隆)人口增至5.3万人,城区面积为5.2平方公里。1995年,随着龙川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县城人口增至7万人,建成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2004年,县城人口增至12万人,城区建成面积15.4平方公里。201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7.2平方公里,县城户籍人口增至14.3万人。2017年,城区建成面积达20.3平方公里,县城总人口达到2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增至18.1万人)。
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龙川规划建设了新城开发区。1991年,随着国家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龙川县交会,并设立二级四场编组站和火车站。龙川县政府决定依托火车站设立新城经济开发区,并组织修编新城经济开发区20年总体规划。确定3个“20”的规模:即建设期限20年,人口规划20万人,开发区面积20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新城开发区拥有龙川一中高中部新校区、田家炳中学、新城中学、县一小、水贝小学、莲南小学等多所学校,建有卫生院及多家医疗机构,建有长途汽车客运站、火车客运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商品房、民房一批。当前,规划区内的建设大道、龙川大道等主要道路实现水泥硬底化,供水、供电、电信、金融、商业、学校、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齐全。目前,已建成开发区面积3平方公里,居民近6万人。
城市魅力指数逐年增加逐步接轨国际都市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这座曾经的东江上游码头村庄与外界接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时代流行元素出现在这座山城里。
这里,是两条高铁规划建设经过的城市。赣深高铁站场在县城规划区内,届时,赣深高铁、双龙高铁将在这座城市汇合,成为南来北往粤东北重要的中转城市。
这里,吸引着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投下巨资,联手龙川共建龙川县铁路综合物流产业新区产城一体化建设,全力把县城建设成为现代新城,打造“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
这里,吸引着苏宁投资建设华南首个农村电商合作县,顺利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6年的3.17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8.47亿元,同比增长171%。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就业3600多人。
这里,吸引着国内知名品牌开发商,全国知名房企碧桂园集团在此布局,为人居品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这座魅力指标日益见长的城市,近年来先后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2018年度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区县、2018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投资潜力县、2018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区县、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2018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投资潜力县、2018年度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成为镶嵌在东江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是稳定需求侧的核心。立足新时代,新长征路上再出发,龙川县将规划建设“三城两区”,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及工业,以产业为支撑和接入点,全力把龙川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新城、打造“一带一路”在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上,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当前,高铁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及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龙川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而随着“三城两区”的规划建设,必将推进龙川工业、商贸物流及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和发展,以产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产业化,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建设现代新城提供发展支撑。
■组稿:本报记者陈小玲特约记者曾祥太
■摄影:冯晓铭(除署名外)■制表:黄剑锋
新闻推荐
龙川各级各部门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全力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开展
○本报讯记者陈小玲通讯员黄志文连日来,龙川县各级各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主题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龙川开展“不忘初心、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