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学晶 精研雕刻感悟生命 体验生活融成“大我”
《亮丽的风景线》(雕塑)吕学晶作
推荐人
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推荐词
在勤思中精研创作
身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吕学晶倾心基础教学,重视实际效果,不断思考和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课余才是自己的“专业创作”时间。在这种创作条件下,他的作品《2004.3.24-2004.5.24》获得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亮丽的风景线》获得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金奖,并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展获奖提名。吕学晶本人也成为“广东省美术青年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学员,评为2017—2018年度广州美术学院“先进个人”。
艺术观正确,求学上进,倾心教学,在勤思中进行创作实践——这些都成为我推荐他的理由。
谈经历
十年磨炼“小我”成“大我”
南方日报:你的艺术成长道路颇为曲折,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得以坚持下来?
吕学晶:我出生在山东的农村,我很小就喜欢捏泥巴。直到小学三年级,我从堂哥书架上找到一本美术的教科书,从那开始,我就萌生了学习艺术的想法。初中时,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屈传奇老师,他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美术小组,且有一间规范的画室。这在当时一个农村的学校,是非常可贵。一路走来,除了不忘初心,众多师长的关爱也是我力量的来源。
南方日报:从求学到成为青年艺术家,你的创作理念有什么转变?
吕学晶:在2004年和2019年这两年,我有《2004.3.24—2004.5.24》《亮丽的风景线》两件木雕作品获奖。简单来说,这两件作品体现的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2004.3.24—2004.5.24》更多是表达的个人情感,我从这个作品开始找到自己最初的创作语言;《亮丽的风景线》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大概有一年多,它刻画的是劳动人民的形象。创作期间,我深入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体验到他们工作的辛苦。他们衣着可能不整洁,但他们走过的地方,一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亮丽的风景线》中,我力图将雕塑材料、艺术语言和表现主题高度契合。是这件作品将我带出了“小我”之境,逐渐地把自己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它也使我正视自己的社会属性:我不光是一名艺术工作者,更是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以自己的专业弘扬社会正能量,是我应尽的义务。
谈创作
将木头视为一种“生命体”
南方日报:在这么多雕塑材质中,为何专注于木雕创作?
吕学晶:木头是一种少有的、有生命的创作材料。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将木头视为一种“生命体”,它是会“呼吸”的、它是值得尊重的。有些艺术家在用木头做雕塑时,最担心木头会裂,这却是我最期待的效果。“裂”是木头的生命存在形式之一。这种“裂”具有不可预知性,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它说明一件木雕作品的诞生,需要由雕塑家和雕塑材料去共同完成。我与木头是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一方支配另一方。
因此,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不敢去“驾驭”木头,而是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赋予彼此灵感。在中国,木雕技艺源远流长,它不但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木雕温和且坚韧的秉性,也恰恰与我们中华文明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在众多木材中,我喜欢南方的香樟木,材质软硬适中,还有淡淡的芬香。我像香樟、香樟也像我,它的平凡普通,它的“气味相投”,让我对其产生莫名的亲切感。
南方日报:除了与木材之间的“互动”,你平时还会怎样积累创作灵感?
吕学晶:我喜欢关注身边的事物,也喜欢在工作室发呆,天马行空地想,会偶得一些有意义的想法。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实践和感悟,凭空的灵感是空的。我很少会专门外出采风,但身边的所见所闻很容易就能触动我。我艺术创作的素材就在身边,这是一种贴近我的真实存在。
构思《亮丽的风景线》期间,起初并无明确的表现对象。直到有一天,我在开车等红灯时,看到一群清洁工人汗流浃背,甚至可以清晰看到他们身上汗水晒干后留下的汗迹,这个场景深刻地触动了我。为准确呈现现实,我会走近清洁工人拍照,甚至将他们的衣服、工具买回来,穿在自己身上,体验他们的劳动过程。我想,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更理解他们的工作,创作出更饱满的作品。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实习生刘嘉猷
侧记
内心质朴心无旁骛
吕学晶的工作室坐落在番禺区金山村一座不起眼的民房。工作室有两层,并不大,甚至有点局促。地上散落着各式不同的木雕和工具,清幽的木香氤氲。
用心感受,用心领悟,用真实的感受去创作,是吕学晶的艺术个性。一刀一刻之间,流露着他自然真实的情感。木头的特殊质感和加工手法,木雕打制过程中自然留下的痕迹,正好契合他对“真实”的追求。
吕学晶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直爽、随性。他的作品和他的性格一样,粗犷写意,但不乏柔情。他以抗疫为主题的新作,描绘抗疫工作者和逝者相背而行的场面。一位护士肩头的婴儿与离世的母亲隔空相望,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四年前初为人父的吕学晶,每每回看这幅画面,内心都会波澜涌动。
今年吕学晶刚刚踏入不惑之年,他时常觉得,自己探索艺术的道路好像才刚刚开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吕学晶希望自己能够心无旁骛,专注艺术创作和教学,内心质朴,坚定不惑。
新闻推荐
曹柏豪(左)和科考队员在洞中午餐。受访者供图番禺信息时报讯(记者徐珊珊)16岁留美高中生曹柏豪因疫情返穗,随后参与贵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