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知产”活水 赋能企业创新
作为全球创新高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申请PCT国际专利近2.6万件,占全国48.3%以上,是全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区域。同时,这里也是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地区,华为、大疆、TCL、格力等一批科技企业成长于此。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之路成为撬动“知产”变“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已发行10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全国提供了“广东样本”。但作为一种知识产权金融的新路径,其大规模走向市场化,仍有诸多环节有待加强完善。
无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是知识产权证券化,都面临着两个共同的难题与风险: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维权、知识产权的评价与估值。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盗版、仿冒猖獗,会侵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直接影响知识产权的评价与估值,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因此,加大知识产权投融资的市场环境及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构筑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维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
对于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证券化项目中风险管理体系有待优化提升这一短板,目前起主导作用的金融机构常常缺乏具备知识产权背景的专业人才,不仅会影响筛选知识产权资产的效率,也会降低对知识产权价值判断的准确度,影响风险控制效果。建议在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引入具备知识产权实务经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经验的机构,将能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风险控制工作。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广东可调动整合省内相关各方资源,选择有基础、有需求的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尝试与突破,并逐步面向全省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也将有助于反向推动广东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的活跃度,加速广东知识产权事业的整体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王佳欣
新闻推荐
为防控疫情,体检中心进行人流量控制体检前先填写健康调查表临近年底,又进入体检高峰期。健康体检,对于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