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步人刘松泰《酱香两百年:寮步豆酱的前世今生》发布 让酱香继续在家乡袅绕
“对于寮步人而言,饭桌上那股浓浓的豆酱香味,就寄托着寮步人欲说还休、总也抹不掉的乡愁。”这句话出自刘松泰的《酱香两百年:寮步豆酱的前世今生》。他的这本新书于12月18日正式发布,以故事的形式为读者们细说寮步的另一种香气——豆酱。
刘松泰1953年生于寮步镇富竹山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扎根农村,热衷挖掘传统、整理本土文化,曾出版《乡土情怀》《香市溯源》等著作。他努力守护着家乡的味道,留下家乡的记忆,让外界闻香识寮步。
讲述寮步豆酱故事
寮步素有香市之称,以两种香而闻名,一种是莞香,另外一种是酱香。在寮步,豆酱已不仅是一种调味料,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寮步人的情感记忆。
“种豆做酱”是寮步农民旧时的日常生活。春种的黄豆在6月初收获,晒干后,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村民们便动手做豆酱。“经过煮豆、出锅、凉豆、发酵、洗黄、研磨、入缸、晒酱八道工序,才能做出味道香、颜色好、口味宜人的豆酱。”刘松泰称,在家家户户做酱的年代,寮步豆酱呈现出“百家酱,百家味”的盛况。
刘松泰回忆,自记事起,家里好像每顿饭都有一碟豆酱,豆酱沉淀为寮步人饮食文化的底色。
近年来,寮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0年寮步豆酱入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松泰表示,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做豆酱的人逐渐减少,这种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此时,刘松泰萌生了编写一本关于寮步豆酱的书籍的想法,耗时两年时间梳理了寮步豆酱的历史。
在田间地头记录城市变迁
在寮步,刘松泰这个名字被很多市民所熟知,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泰叔”。虽然是知识分子,但他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热爱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奔走在寮步的山水田野之间,写出了一本本乡土气息浓厚的书籍,用相机拍下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他既是一名充满乡土情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记录历史的摄影师。
“一个地方的文化是这个地方的灵魂,我们的祖辈在这块土地上勤劳地生活了那么多年,这些东西不能丢。”刘松泰发自内心地说。在农村广袤无垠的土地有着数不清的风土人情,这给刘松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他用平实无华的文字讲述着农民的故事,把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挖掘了大量本地传统文化,成为城市变迁珍贵的集体回忆。
从前的寮步稻田连片,到了秋季长满了丰硕饱满的稻穗,田间地头繁忙的丰收场景,刘松泰至今还历历在目。闲暇时间,他总喜欢往田野里跑,用相机拍下金灿灿的稻子、收割的农民、晒谷的场景等,他把根深深地植进了这片乡土里。
尽管已是六旬老人,但泰叔如从前一样拿着相机穿梭在寮步的大街小巷。今年,寮步在各中小学举办“希望的田野——再见稻禾”摄影巡展,该展选取了由刘松泰拍摄的42张关于寮步稻田的照片,讲述一粒稻谷生产的过程,让学生们学习珍惜粮食。
人物心声
刘松泰:让酱香在寮步历久弥新
刘松泰表示,为了溯源寮步豆酱的历史,他多次上门走访凫山村一个从1821年开始制作豆酱的家族,详实地整理出这户人家六代人传承豆酱制作技艺的故事,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追溯到寮步豆酱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刘松泰表示,希望年轻一辈阅读这本书后,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寮步豆酱的前世今生,让更多年轻人热爱寮步豆酱,努力将传统文化发展成文化产业,打造寮步豆酱文化品牌,让酱香继续在寮步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东莞时报讯2020年2月和3月,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广东省医疗保障局、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先后出台了缓缴和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