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镇文联主席王卫东 效仿蒲松龄设“聊斋”用5年时间写出《发现麻涌》

东莞时报 2019-05-24 10:51

王卫东向小学生讲解麻涌大步巡游和观音祖庙的故事 东莞时报记者 陈栋 摄

在麻涌11年的4000多个日夜里,麻涌镇文联主席王卫东几乎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搜集、阅读尽可能多的关于麻涌的史料,逐渐成为一个“麻涌通”。

他先后共创作、出版了《发现麻涌》《东莞市麻涌镇志》《麻涌龙舟志》《麻涌全域旅游》等11部与东莞这个水乡小镇有关的文史著作,还创作了《红旗漫卷》等多部文学著作,参与、指导多次文物修复,配合央视等各地媒体采拍,对麻涌人文历史的挖掘、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租民房设“聊斋”搜集素材

2008年,王卫东作为高级文博人才被引进麻涌。到麻涌后,他就在东太村租了个民房并建立个人工作室(南梅园工作室),扎根在麻涌文史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为了尽快了解、融入、挖掘麻涌,王卫东一方面学习著名作家陈残云的《香飘四季》,一方面走进水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老话说,要知山中事,需问山中人。要了解麻涌,我要先成为麻涌人的朋友,跟乡亲们一起工作、生活;跟他们像亲戚一样来往,互相帮忙,不管是红事、白事都参与其中。”王卫东说,这个过程中,他对麻涌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入而直观的体会和了解,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王卫东的邻居莫建均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这个本地农民种了十几年麻涌香蕉,也到东北卖过十几年香蕉,是麻涌香蕉种植和销售的行家。王卫东从他身上了解到麻涌香蕉的种植历史和经验,也第一次得知麻涌香蕉在一年之中不同季节开花会形成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名称和风味。

为了对麻涌有更深入的了解,王卫东还仿效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设“聊斋”,与村民谈古说今收集民间故事与创作素材的做法。

王卫东的“聊斋”就设在工作室内,他经常邀约左邻右舍、三五熟人一起喝茶聊天,从中经常能获取很多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第一手资料。“刚来时我发现麻涌很多地名很奇怪,聊天时就经常询问一些年纪大的人,后来陆陆续续发现,原来麻涌是水乡,很多地名都与水有关,这些地名还反映了曾经的历史情况。”王卫东解释说,比如新基,指从水中露出的石头,漳澎是指河水经常涨到堤岸上,鸥涌指海鸥集聚的河涌,等等。

出版11部麻涌相关文史著作

通过走“亲民”路线,王卫东成了一名“麻涌通”,被人们称为“麻涌百科全书”。在麻涌的4000多个日夜里,王卫东勤勤恳恳地为麻涌代言,先后共创作、出版了《发现麻涌》《东莞市麻涌镇志》《麻涌龙舟志》《麻涌全域旅游》等11部与东莞水乡麻涌有关的文史著作,还创作了《红旗漫卷》《粤贑烽火》《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等文学著作。“毫不夸张地说,是东莞水乡这片沃土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给了我创作的养分,让我的创作获得了勃勃生机。”王卫东说。

别看王卫东几乎每年创作1-2部作品,看似高产,其实每一部都是呕心沥血之作,尤其是与麻涌有关的文史著作,都是熬出来的,是来源于长期的史料阅读、田野调查和文化积累。记者走进南梅园工作室,满桌、满书架上都堆满了王卫东从不同地方搜集来的与麻涌相关的各种书籍、资料,还有他用两条腿、一支笔采访而来的访谈笔录。

“我来麻涌前,麻涌没有出版过历史类纪实性文学作品,于是《发现麻涌》成为我的弥补这个空白的目标。我依旧记得,《发现麻涌》是我花了五年时间一篇一篇苦写而来的,凝聚了我全部心血和对麻涌的爱。”王卫东说,创作《发现麻涌》那五年里的每个周末,村中凉棚前榕树下总有他伏案创作的身影,不避寒暑,不避晴雨。那五年里,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但回首过去,当时的枯寂,如今却变得历历在目,弥足珍贵。在不断的挖掘和整理中,我获得了大量珍稀史料,也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和喜爱。”

利用专长指导当地古建修复

水乡麻涌这片沃土不仅给了王卫东创作灵感,也给他的文化事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开发,让他把所学所研究能够用到实践中来,给他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意义。

“在关于龙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我有机会负责广东省课题项目《东莞市麻涌龙舟志》编纂工作,并极大地宣传麻涌城市新形象,提高知名度;在古建的修复上,我有机会用研究所得应用在实际的修复中,让古建恢复鲜为人知的原貌;在全域旅游开发上,为我创作《麻涌全域旅游》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和丰富的素材,并通过作品的宣发,进一步彰显了麻涌镇作为水乡中心镇的重要作用……”王卫东掰着指头说。

王卫东也为麻涌的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漳澎村临时祠堂的修复中,残破壁画“壶里乾坤”因难以修复而决定铲掉时,他站了出来,并用所学的专业技术进行修复;在新修的古舞台命名时,也是他通过历史研究所得,据理力争,最终恢复其原本名称“兰陵戏台”;在魁楼的修复中,人们不知道该楼保留的面貌并非原貌,而是抗战时期被修改而成的炮楼,也是他通过研究据理力争,魁楼才得以恢复曾经华美瑰丽、文气十足的本相……

十多年来,王卫东参与和见证了麻涌的成长。同时,也获得丰厚的馈赠:荣获两项国家级奖项,完成省级课题三项,《发现麻涌》喜获广东省第六届民间文艺著作奖,南梅园工作室被评文化名家工作室,等等。

“在麻涌这片改变我人生轨迹、让我成长的沃土上,我永远是它所接纳的一颗漂泊的种子而已。”王卫东说,他将一如既往地不遗余力地为挖掘麻涌文史而努力。

新闻推荐

上周东莞供需回升 土拍市场持续火热

土拍市场持续火热图/王俊伟上周(5月13日-19日)是5月份的第三周,介于“母亲节”与“520”两个楼市重要营销节点之间。整体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