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故事 以母性柔情感化流浪人员 她被人亲切地称呼“周大姐”
周淑清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秦小辉
在东莞樟木头镇,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每天行走于公路边、桥洞下、破屋烂瓦间,只为让每一位叫她“周大姐”的流浪人员感受到人间的温暖,重拾信心,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她就是周淑清,祖籍重庆,来东莞已有20年,一直坚信多行善必有好报。2017年从企业“半退休”后,就开始加入救助流浪者的志愿者组织,每年经她救助过的流浪者达一二十人。
感化抡菜刀自残流浪男子
5月8日8时30分许,天下着雨。周淑清穿上红马褂,带上伞,赶往“团聚”现场。当天上午,周淑清跟踪半年之久的流浪汉阿富要与家人团聚了。
“看到阿富妹妹见到哥哥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很感动,自己的泪水又流了出来。”周淑清告诉记者,她是一个偏向感性的人,这样的感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殊不知,正因为她的坚持和大爱,一颗颗年轻的心被她所感化,快乐地跳动起来。
记得2017年8月的一天傍晚,那时周淑清加入志愿者组织不久。在一次团聚中,流浪者阿军正在喝啤酒,一见到弟弟前来相认,脸色大变,砸碎酒瓶。“说‘周大姐,我今天要做件绝事’,说完就操起一旁的菜刀,当场剁下来自己的三只手指自残”。这一幕让周淑清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当时他将菜刀抡向围观的人,后果不堪设想”。惊悸之后,周淑清摸黑边找阿军的断指,边给医院打电话。事后,周淑清才了解到,因为家庭矛盾,阿军跟家人怄气多年,一直拒不回家。
不过,经过周淑清感化,阿军最终告别流浪生活,现在在工厂上班,过得很开心。一有时间,阿军还会打电话给周淑清嘘寒问暖,请吃饭,甚至送钱,以示报答。而周淑清都语带怜爱地说:“姐不图什么回报,只要你能自食其力,就是最好的报答。”
不惧危险视流浪人员如孩子
在孙子毛毛(化名)眼里,奶奶周淑清是给他幼小心灵种下爱的种子的人。从5岁开始,奶奶周淑清就经常牵着他的小手走街串巷,寻找流浪人员,给流浪人员送衣送饭派面包。每次,周淑清开车带毛毛出来,毛毛都会乖巧地说:“奶奶,你安心开车,我来帮你找流浪人员。”
而因为有时晚上出去给流浪人员送晚饭,家人不得不为周淑清的安全考虑。据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张世伟介绍,常规巡城一般要求3人同行,但周淑清特别善良,把流浪人员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晚上其他志愿者有事顾不过来,周淑清会选择一个人前往。
周淑清5月9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她晚上开车送饭路上,有几次就被人跟踪过。家人也曾劝她晚上不要一个人去,但周淑清反倒劝起家人,她说:“放心吧,人本善良,都是生活所迫。而且我做的是善事,不怕的。”
而事实也正如此,周淑清用她的母性柔情,助一个个迷失自我、失去信心的年轻人融入社会,回归家庭,而她的一家,生意顺风顺水,家庭美满,这也应验了那句古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新闻推荐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标签,不同年代的文学作品沉淀着那个年代的阅读记忆。在中国文学史上,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