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葫芦杂忆

潮州日报 2021-03-24 16:30

邱喜桂

赤橙黄绿青蓝紫,大葫芦库区,居然有此美景,令人啧啧称奇。

旱,枯水期,大葫芦水库水涸见底,库底“原形毕露”,蔚为神奇:站在坝顶看库底土石小山丘,各种色彩杂陈。

我老伴指着说,你看,赤色、橙色、黄色、蓝色、紫色,五彩纷呈。作家黄国钦说,不止五彩,还有库底绿水,库周青山,七彩大葫芦。作家陈秋城赞叹,无水比有水更美,有水也美,但掩盖一切,看不到库底“真容”。画家郑鹏“边走边拍”,发朋友圈。

文友们还没走到库底,朋友圈就有反馈:专栏作家李英群说,我们去过三次,无一次水这么少。摄影家张天福说,晒谷埕。书法大家汪德龙说,葫芦水库成了新疆地貌。还有的说,旱……

文友们沿石阶返回坝顶,我却独自一人站在库底,不肯迈步,陷入建水库的艰辛回忆。

40多年前的1977年,潮安县为发电和灌溉,在此建水库。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质量组、后勤组、宣传组等。

宣传组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钟炳秋任组长,从教育系统抽调庄承熙、佘树忠、杜再炯和我4人为组员,宣传组有油印版“工地战报”和广播组。

战报由我们采写稿件,主要是工程建设进度和好人好事,上午采访,下午统稿,晚上由杜再炯刻钢版油印,翌日分发战报,又采访,每日一报,是另一种累。

广播组则由县广播站派出,每天准时播发战报和稿件,专业人员,声音语调自是不同,抑扬顿挫,中规中矩。稿件,经他们口中播发,极富感染力!

刚才从田东进山,开了13公里的山路,单车道,水泥路,好开,只是弯多点。作家黄瑞平说一路数来,有99个弯。究竟有多少弯?说也说不清楚,反正是大弯小弯一路弯,步步高!

可当时都要步行上山,即从西门车站乘公共汽车到田东,再从田东进黄潭村沿羊肠小道步行至大葫芦工地。

当时,工地就在这库底,全县各公社设指挥所,分地段,取土筑坝,肩挑板车推。搭篷棚,睡床为下铺稻草上草蓆,辛苦劳作之后,席地而眠。伙食各公社自理,报酬是记工分。

尽管环境条件不尽人意,但劳动热情很高,时常掀起竞赛高潮。民工阶段性轮換,各公社决定轮换时间。

指挥部是常设机构,条件好点,有竹搭木床,自办伙食,生活极为单调。庄承熙说,丰收一厂,地瓜锅起锅落,是最大的享受。

当时,香烟好者为黄金飞马大前门,茶叶佳者为乌龙色种一枝春。丰收牌香烟,广州产,有一厂二厂之分,虽不是香烟好者,但感觉一厂比二厂好。有电炉,蒸地瓜,人多锅小,一锅熟了,端上来,每人一个就完了,马上又上一锅,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饥肠辘辘的肚子问题。

陈国辉在东凤公社指挥所,有天,他说东凤的好人好事多,工程进度快,要我们宣传组去采访,并说大家都要去。

我们几人都去了,他才说,今天指挥所杀猪,请大家来打“牙祭”,吃猪肉。以后,每当说去采访,就是去吃猪肉!

春节后,我们宣传组几人到西车站乘车进田东。天寒地冻,尤其是山区,更冷。可服务员说我们被褥占地方,不让上车,佘树忠诉说原委,可服务员听不进去,为此吵架,我们帮说理,吵闹西车站。

弄得派出所来了位所长。所长批评服务员,他们是到工地建水库的,水库是全县的重点工程,工地在深山里,现在寒冬季节,不让被褥上车是不对的。最后,从服务员帮我们提被褥上车看,她是听懂了。

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宣传组几位年轻人提前到了工地,工程还未开工。入夜,我们脚伸进被子里,在被上打扑克。突然,“砰”的一声,一团东西飞进来,大家一愣,面面相觑,跳下去捡起,撕开报纸一看,原来是两个大柑,一对“大吉”,大家相视而笑。肯定是钟部给我们拜年来了,提醒我们不要太晚,幽默而风趣。一看时间,已是凌晨时分,大家分吃甜柑,赶紧休息。

民工是劳动的劬劳,宣传组是脑力的辛苦。我们,也为这大葫芦水库出过力。

正如作家黄国钦感言:“与几个码字的朋友:喜桂、郑鹏、秋城、瑞平,蹀躞坝顶,不禁惆怅万端。40多年前,葫芦水库开建,喜桂是修库者之一,当其时,其最大的奢望,就是番薯一锅落、一锅起。锅小,人多,一锅上来空了,端下,一锅立即接起,食番薯就是那时候人生的美满和幸福!”

站在坝顶,日已过午,老同学陈松德来电,也要进大葫芦,我们说在田东用餐,你在那等我们出去共进午餐。可松德执意要进水库赏美景,与瑞平和我拍张同学照!

我们到水库管理所喝茶等他。

与管理所人员聊天得知,这喝茶的地方是主峰葫芦尖,海拔888米,地理位置特殊,为潮州、揭阳、梅州三市交界处。在这里,就是一脚踏三市。

聊天中知晓,大葫芦村是老苏区。1929年3至4月间,古大存曾在此组织红军赤卫队,创建革命根据地。还有乡人蓝大目为国捐躯,1982年政府拨专款建立烈士墓以纪念之。

大葫芦蓝姓为主,还有个小葫芦,连姓。小葫芦村由三个自然小村落顶屋、田洋、半坑组成,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因四面环山、形似葫芦而得名。

想起古巷中学读书时,有两位连姓的同学,当时从这里步行到古巷读书,何等跋涉和艰难!

与管理人员共忆当年建水库的艰辛,环境恶劣,伙食差劲,凭着那么一股劲,肩挑板车推,挑出一个水库,推成一座大坝!

大葫芦建水库,迁出人员怎样?我们不管日已过午,仍拐进大葫芦村探视一番。

村里鲜花盛开,红得灿烂。村容整洁,新建的蓝氏祖祠,美轮美奂。经了解,村民生活、福利得到妥善解决,长13公里的环山路与潮丰公路相接,改变了以前高山峡谷交通困难的局面。

据《蓝氏族谱》载:蓝姓创村于明万历39年(1611年),因其地形状似葫芦,故名。1977年因建大葫芦水库在此建移民新村,仍用原村名。

大葫芦已经脱贫,全村实现了自来水、电灯照明、粮食、饲料加工和办沼气。有小学一所,4个教学班,教师3人,学生36人。村民有扎扫帚,编篓叶的传统,特产“葫芦炭”(木炭)以无烟猛火耐燃而闻名。

午后一时多,我们又拐进红色世田村。

世田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红十一军开创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现有红十一军军部遗址和红十一军烈士纪念碑等。

红色牌坊、红色路标、红色标语、红色建筑物,一片红的世界。

黄国钦在微信上说:“岁月淡去,恰如先烈前贤。90年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红十一军,古大存军长也是在世田这一带游击,红十一军后勤部,就在世田村里。与古大存并肩战斗的革命家方方,也是在这里播种子。

斯人远去了,让人追思矣,我今去瞻仰,浮想良多兮……”

我们建大葫芦水库,出力流汗,比起革命志士流血牺牲,不能同日而语!

正是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才有共和国的成立!

饮水思源,我们喝大葫芦的水,更怀念40多年前建水库的辛酸!

大葫芦水库之美,是那代人用汗水浇出来的!

向当年所有为建设大葫芦水库出过力的建设者致敬!

新闻推荐

潮安区将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建广东红色文化传承中心潮州文化基地 打造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红色阵地

本报讯(记者黄琼)昨天,潮安区委区政府“牵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决定在原归湖中学合作打造广东红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