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研发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用DNA条形码技术拦截外来病媒生物入侵

中山日报 2021-05-31 07:50

海关技术人员对可能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进行研究。本报记者 黄艺杰本报讯(记者 黄凡 通讯员 陈健 何雪雁)安静的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里,有一群穿着蓝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抓虫子”,还用上最先进的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日前,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独立完成的项目《病媒生物及其携带细菌性病原体的分子鉴定关键技术研发》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研究成果有利于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病媒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平台,破解我国进境病媒生物检测的关键共性难题,实现检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有效防控外来病媒生物的入侵,为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具体而言,有蚊、蝇、蜚蠊(蟑螂)、鼠等,这些能携带病原体的病媒生物一旦入境,可能传播疾病,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中山海关技术中心把DNA条形码技术运用到病媒生物鉴定中,每个DNA条形码具有独特的身份信息,对应一个物种,能够对病媒生物进行精准区分。此外,病媒生物的DNA条形码数据库要足够丰富,才能广泛对照应用,体现出使用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鉴定病媒生物?现在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依靠海运、空运、铁路运输等。以海运为例,一艘货船在出发时,货柜里可能就携带了当地的病媒生物,经过海上长时间航行,这些病媒生物不停繁衍,病原体不断滋生,就有可能污染货柜里的物品。我们对蟑螂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证实,蟑螂能携带60多种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卵、原虫等。”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邱德义介绍,以蟑螂为例,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蟑螂差异都很大,属于不同物种,它们携带的病原体也不尽相同,需要具体鉴定、精准区分。

据悉,从2012年起,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就开始系统采集除港澳台外的全国各省份病媒生物及输入性种类。目前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已经获得600多种7万余头病媒标本,其中蟑螂110多种,苍蝇360多种。除了丰富数据库,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还不断改进升级相关分子检测方法,比如成功扩展运用于混合动物源性食品和深加工食品中的物种组成鉴定。例如,市场上售卖的牛肉丸,其中到底有没有牛肉,牛肉含量大概多少?中草药材同物异名现象很严重,如何确定种类?这些问题都能通过优化后的检测方法进行快速检测。此外,最新检测方法还能为打击走私、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提供技术支持。

新闻推荐

中山市三乡镇前陇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项目拟选址于中山市三乡镇前陇马角路27号,项目总用地面积4000㎡,建筑面积约3000㎡。废水集中处理厂设计总处理规模为1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