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初心 两代坚守 母女俩用爱心和耐心为精神病患者撑起一片天
在今年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笔者来到市三院石岐门诊部,听林伟娜讲述她们母女两代人用心守护患者的感人故事。
文/蔡伟强 朱晓翠 图/被访者提供
母亲 从赤脚医生到精神科护士
今年75岁的李秀蓉,大涌镇人,于20年前光荣退休。李秀蓉之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她跟随丈夫到市三院上班后,30岁才通过自学考试考了护士证,从一名赤脚医生变成了精神科护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山市不仅精神科护士紧缺,精神病医院的基础设施也很差,连一个像样的病房都没有。“当时的旧址是一个山头,在建病房的时候,包括母亲在内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动手平山头、扛水泥,是他们一手一脚把病房建起来的。”
林伟娜说,母亲不仅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也是一个很善良的女人。李秀蓉当村医的时候,不管多晚,只要有人叫她去看病,她二话不说就带着药箱出去了。“母亲喜欢帮人,看不得人受苦,她觉得精神病人很可怜,就很用心地照顾他们。”每年春节,有的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来看望,感到很失落。这时,李秀蓉就放弃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带上好吃的饭菜跟病人一起吃,抚慰他们。
女儿 扛近百斤氧气瓶紧急救人
对林伟娜来说,妈妈不仅是她最佩服的人,也是她职业的引路人。今年已52岁的林伟娜,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她八九岁的时候,晚上没有街灯,母亲打着手电筒用自行车载她上班的情景。
“就是从那时起,我觉得母亲很伟大,我也想当护士像她一样去帮助人。”林伟娜从中山卫校毕业后,就进入了市三院当精神科护士,一干就是30年。
上班后,母亲也经常告诫女儿,对待病人要细心、耐心,特别是值班的时候不能打瞌睡,防止病人自杀。这些都深深影响着林伟娜。
林伟娜说,在普通病房,病人吃药根本不用护士操心,而在精神科,就要特别细心,不仅要亲自喂病人吃药,还要检查病人是否咽下去。“有的病人把药丸放在舌头边上,等医生护士走后又吐出来。”平时让病人吃饭也是个费心费力的事情,把饭菜拿给病人后,还要小心翼翼地像哄小孩子一样哄他们吃饭。除此之外,还要帮要病人擦身、冲凉,搞好个人卫生。有一次,有一个澳门的女病人,全身都沾上大便,整个房间臭气冲天。辛苦了半天,林伟娜才一点一点帮病人清理好。“当时觉得很委屈,也冒出了想离开这里的念头。”林伟娜说,在精神病房,每个医生护士都有被病人吐口水、打骂过的经历。“他们是精神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作为医护人员要理解要包容。”
一次夜间查房,一名病人突然发病要急救,情况十分危急。林伟娜急忙从二楼的医疗室,扛起近百斤氧气瓶跑下来,让病人及时得到救助。“我当时也没想到哪来的力气,到了一楼后脚都软了。”回想那次救人,林伟娜云淡风轻地说。
前几年,林伟娜从中山市三院住院部来石岐门诊部,主要负责睡眠监测,每天一样忙个不停。还有2年就退休的林伟娜表示,跟母亲并肩在一起,为精神病人康复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我还是选择做护士。”在采访最后,林伟娜如是说。
本版策划/统筹 本报记者 方嘉雯
新闻推荐
英烈的事迹口口相传,英烈的精神催人奋进。昔日伶仃洋畔落后的中山翠亨,如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翠亨新区更是成为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