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教育重在形成机制

中山日报 2021-05-12 07:46
徐剑锋

“台风预警信号共分为多少级,哪种颜色的等级最高?”“如果地震来临,你应该学会这样应急避险……”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9日上午,中山市2021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在兴中园广场举行。据了解,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将持续到14日。(5月10日《中山日报》)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随处都隐藏着“万一”的险情。防灾减灾,不仅要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畅通的预警机制支撑,而且“以防为主”必须来一场全民“总动员”,人人学会应急逃生,个个掌握自救本领。

“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已经步入第8个年头,尽管年年搞得“热闹非凡”,但却仍然停留在表面化和碎片化中,既缺少系统性和制度化,也囿于“五月里来、六月里走”的应景模式,没有真正把打基础、重长远的“细功”做足做好。

防灾减灾,“防”与“减”是关键。从不少国家与地区的实践看,全面普及防灾教育是不争的共识。譬如,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国民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接受急救课程;日本国民从进入小学就开始接受以自救知识为主体的生存教育,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一言以蔽之,防灾减灾,我们既要在思想上加强警示教育,更要在行动上实现习惯养成,且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比如,对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要教会孩子认识气候变化、突发险情,并告诉他们雷暴天气注意什么、遭遇火灾如何求救、遇到地震怎样防护;又如,学校军训、单位培训中,可以将地震逃生演练、急救知识普及作为“第一课”;再如,踏上社会前,应让每个青少年掌握防溺水、防触电等基本技能。尤其是“万一”身处险境时,更应学会沉着应对,随机应变,以最小的代价躲过危险、保护自己。

防灾减灾日一年只有一天,但防灾减灾教育却永无止境。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地传递防灾减灾的正能量。这既要注重理念革新,更应崇尚形式创新,关键是让防灾减灾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弘扬抗灾精神,传播防灾知识,家庭、政府、社会,和我们每个人自己,大家都责无旁贷。

新闻推荐

让英烈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英烈的事迹口口相传,英烈的精神催人奋进。昔日伶仃洋畔落后的中山翠亨,如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翠亨新区更是成为中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