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加快推进实施“3+4”重大产业平台“头号工程” 平台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
如今,在集聚了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康方湾区科技园、生物医药智创中心等项目的翠亨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日益饱满,产业崛起势头正劲。
中山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在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中,正一步步从纸面落实到地面。
去年10月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明确把推进实施“3+4”重大产业平台作为“头号工程”。中山从2021年开始,集中力量开展“重大平台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规划建设。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已成为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全市工作的“重头戏”。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中山实施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重构发展格局,通过重大平台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创新引领力,奋力搭上“双区驱动”“双城联动”高质量发展快车。
机遇当前,对于中山来说,唱好平台建设“重头戏”,也就有了激活中山高质量发展潜力的空间密码。
文/本报记者 隋胜伟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培育企业集聚土壤
“长期发展看希望!”中美冠科副总裁、中国公司总经理王帘读说,企业落户翠亨新区,一方面是看中了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是被中山正在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所吸引。
透过公司监控屏幕,可以看到动物房内的环境。王帘读说,未来五年,中山公司实验房规模将超过企业在北京、太仓两个基地的总和。
冠科目前拥有超过3000多种PDX模型的库,涵盖各种肿瘤模型,是目前全球最健全的PDX库。今年3月初,冠科已获得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AAALAC认证)。
距离这家公司不远,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智创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预计明年将交付使用。去年年底落户翠亨新区的康方湾区科技园,也是吸引中美冠科的一大原因。康方生物是中美冠科多年的客户,企业在中山的成长经历, 成为一张具有说服力的名片。
事实上,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已成为翠亨新区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翠亨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金哲介绍,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翠亨新区全面梳理区内生物医药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项目、主要平台、相关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针对中山药创院、康方生物、中美冠科、达石药业等一批优质平台和企业,构建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支持其产业链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资金资本、高端设备,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强化区域交流合作。
平台建设能不能有后劲,项目落地能不能开花结果,关键要看创新氛围、看企业成长的土壤。
以翠亨新区为例,该区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的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创新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平台建设,完善园区教育、医疗、公共生活服务等资源。另一方面,以“创新药物集聚发展行动计划” “人才16条” “展翅计划”等政策措施为抓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打造在全国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人才最关心的是事业,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是关心事业的发展。”翠亨新区行政(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孟庆光表示,平台发展离不开人才。有高水平的平台,才能干吸引人才;有高端人才,蛋糕才能做大。对标周边的人才政策优势区域,翠亨新区制定推出了“人才16条”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最高可获购房全额补助不超过600万元”等高标准、具有吸引力的条款,打造人才政策高地,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除了产业土壤的“立”,对于大多数镇街而言,中山的重大平台建设,更大的意义在于空间上的“破”。这里有产业聚集、企业成长空间上的拓展,也有土地空间和资源要素的整合。
从外部环境看,今年以来,周边城市都在摩拳擦掌,积极整备土地、打造平台,奋力招引大项目。从内部条件看,如何利用好空间是对城市发展的一大考验。没有足够的空间,便如同没有承接黄金资源的黄金饭碗。眼下,必须做好盘活存量、挖掘存量的文章。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瞄准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谋划布局七个重大平台,做好“东创、西强、南育、北拓、中优”大文章,夯实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优化提升西部优势产业升级带,全面对接深圳“西协”战略、构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核心区,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改造升级,努力实现新增一个产业中山、改出一个产业中山,奋力再造两个产业新中山。
去年以来,肩负着创新发展主引擎使命的火炬开发区,整备大量的土地对接深圳,频繁引进大院大所大企业的产业项目,推进省药品口岸建设等,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今年,火炬开发区制定部署2021年十大攻坚克难任务,全力以赴攻克“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项目从哪里来”等难题,确保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工作取得新突破。
空间,同样是4个万亩级产业平台的攻坚课题。以西部产业平台为例,该平台产业基础最为扎实,但土地资源紧缺、创新要素稀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也最强,迫切需要产业平台的协同联动、资源整合、抱团发展,要通过打造重大产业平台,推动传统产业布局再优化、技术再升级、结构再提升,焕发产业新生命力。
按照市委部署,今年中山市要新增或盘活用地不少于3万亩,整备10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用地不少于7块、其中2000亩以上不少于4块。
为确保7个重大产业平台城市设计与2035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相适应,推动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要有大的突破,中山市正在加紧制定七大产业平台城市设计,同步推动控规编制或调整工作,为平台建设制定好“作战图”,预计6月底将完成设计任务。
重塑城市发展格局
要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迎接“大桥时代”的到来,就要在融入国家战略中看清大势,从国家版图、大湾区版图中找准角色定位,把握前进方向,立足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翠亨新区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玻璃幕墙包围、颇具现代风格的两栋建筑展现出独特风貌。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现在已落户3家企业,目前展厅正在装修。
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由国家评估中心、广东省科技厅、中山市政府联合共建,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成果转化的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加速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成果转化专业服务。项目建成后,将引进高端仪器装备项目不低于30家,形成百亿级经济规模、具有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火炬开发区正积极培育新动能,今年将重点推进中检院大湾区研究院和“一院、一所、一园”两大战略项目落地,持续跟进药品进口口岸,积极对接国家标准院等重大战略性平台。
中部产业平台是依托国家级大科学装置、高校院所科创平台打造的高端产业平台,具备成为新兴领域先进技术诞生地和“独角兽”企业孵化地的巨大潜力。
4个万亩产业平台要聚焦先进制造,打造中山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做优“中山制造”品牌,引领带动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重大平台建设的本身,也是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塑造。
随着翠亨新区北塔综合体、“未来之门”地标和岐江新城498高层地标综合体、300米超高层地标等建筑不断进入视野,定位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中山,未来的城市形态备受社会关注。
每个平台的建设都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红线,让人和自然更加亲近,让群众更好地分享生态红利。
平台内外的交通联通也将随之提升。随着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等项目的推动,中山正加快构建高铁、地铁、高速、快线、港口等无缝对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公共服务设施将大幅提升。南区、西区新建普通高中学校工程项目3月15日动工,中山首所K15学校将落户岐江新城,中山科技大学、国际医疗城、国际学校等一批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正渐渐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对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深入,中山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逐步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也正因此,中山在构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的同时,将实现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提升,也将面对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加快打造参与“双区”建设的重大平台。实施“头号工程”,建设“3+4”重大功能平台。集中力量推进翠亨新区建设,加快科技金融新城等重点片区开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低温装备、精密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谋划建设湾西智谷、科技新城中轴线等产业总部带,推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三大优势产业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统筹做好控规编制和地下空间设计,推进重点片区土地整备,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项目,打造城市未来新客厅。推进中山科学城、南部新城、北部产业园、西部产业园规划建设。
【访谈】
在平台建设中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
——专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
实施“头号工程”,建设“3+4”重大功能平台,对中山本身发展和湾区建设有怎样的意义?近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毛艳华说,“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的是高质量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新一轮发展,要按照制造业发展规律,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设大平台,通过集聚效应,提升产业承载力,推动产业创新。与过去10年相比,中山在这一轮推动重大平台建设,是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在毛艳华看来,建设大平台,主要还是要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要打造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创新,更好地提升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要推动创新,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在竞争力提升方面,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更好地发挥平台的集聚效应,尤其是要通过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机构,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推动新型产学研合作,通过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提升现代产业的竞争力。
必须注意到,从项目引进到落地,再到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而在此过程中,大多数企业本身很难具备撬动资本的能力。所以从产业发展规划开始,从项目引进开始,政府要发挥风投公司的作用:一方面在招引企业的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补链、强链,提升中山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国有资本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产业发展基金,从而形成攻关产业关键技术、实现核心部件创新的资金保障。
毛艳华认为,要把平台建放在大湾区这个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去考量,在更大的产业体系中找准定位,强化中山的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的联系。比如,中山可以主动对接深圳的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融入深圳产业链,形成深圳创新、中山制造的互动关系,从而承担起整个湾区产业体系的特定功能。
随着各地平台建设的推动,未来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与联动发展,将主要通过平台之间的互动实现。比如,广东省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贯彻落实这“双十”战略,也主要通过平台来实现。从湾区整体发展角度看,未来平台的建设必然体现高度的开放性,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资源、创新要素、改革开放政策能够在平台之间高效流通,让资源在大湾区范围实现区域化、本地化,从而提升制造业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更好地解决“卡脖子”问题。
基于此,平台建设更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分工协作,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不可盲目布局。同时要坚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在平台建设中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将重大平台打造成为中山面向未来的新的增长点。
新闻推荐
潜隐山麓 舒适至上 探访博爱路上千亩大盘全新住宅组团 永怡聚豪园蝶恋山
永怡蝶恋山样板间及永怡聚豪园园林景观。过去一年,博爱路沿线可以说是中山主城区东西部楼市的一个风向标,大盘、名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