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困难家庭看病、上学、住房问题 中山市民政局 引入慈善力量 打造“三大”帮扶中心

南方日报 2020-11-13 06:54

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钟民轩供图

“尊敬的沈局长您好!按捺不住内心的彷徨,更出于感激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关爱,助我家渡过寒冬。”今年3月中旬,中山市民政局局长沈名晓收到了一封来自横栏镇市民陈勇(化名)手写的邮寄件,信中阐述了一年多来,陈勇妻子罹患肾衰竭,为填补100万元医药费,一家三口债台高筑。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雪中送炭”,为其申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而陈勇妻子,仅仅是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3634个帮扶对象中的一员。

早在2018年6月,为帮扶患病的困难群众,中山市民政局设立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暨中山市完美慈善帮扶中心,创新性地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模式,让困难群众在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外,还能得到社会募集善款的帮扶。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山市民政局又相继推动了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危房改造帮扶中心的成立。沈名晓曾表示,在全省率先打造“三大”帮扶中心,旨在破解困难家庭看病、读书、住房等民生问题。

●撰文:曾艳春钟民轩

大病困难帮扶中心:3年慈善专项救助3634人次

“写感谢信的受助者是横栏人。记得去年他来了中心好几趟,非常细心,拿着一个笔记本,把我们要的证明材料都一一记下。”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主任李焕儿回忆说,“陈勇妻子罹患肾衰竭,走到哪都带着一个半米高的吸氧瓶。我们看着都心疼!”

2018年8月下旬,陈勇妻子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术后2个月却因感染患上重症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在肾移植手术及后续抗感染住院治疗的90天里,陈勇一家已花费100万元的医药费,负债累累。

“妻子经常彻夜难眠,深深愧疚拖累了我。在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下,我内心焦虑、恐惧,无以言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看到的、触及到的东西都是灰色的。”陈勇在信中向沈名晓吐露心声。

而就在2019年,陈勇在乘坐公交车时,观察到车身外立面的几个大字——“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于是,陈勇两次到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咨询申请救助的条件,在李焕儿等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他找到了合适的帮扶政策——大病困难专项慈善救助。

“专项慈善救助不仅针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参与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的户籍居民、在中山居住满三年并购买社会医疗保险的非中山户籍人员,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中山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李焕儿解释道,不少家庭虽不属于“双低家庭”范畴,但他们却因家人患重疾耗费大部分积蓄,生活难以为继。为了给予这些患重特大疾病的患者医疗救助,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设立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

大病困难帮扶中心通过对帮扶对象房产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及存款、有无机动车辆等细化评估,制定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申请的准入门槛,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困难程度,给予了阶梯式的救助资金。

2019年9月,在辖区申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后,经横栏镇社会事务局初审、市民政局相关科室审批后,陈勇收到了一笔17.49万元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款。

在持续跟踪陈勇一家的生活状况后,李焕儿等工作人员又发现,由于妻子的治疗持续推进,陈勇仍在为医药费发愁。于是,大病困难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制作《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救助申请表》发到横栏镇社会事务局及受助者所在村委,推动陈勇申请二次专项救助。2019年9月底,陈勇又收到了两笔上万元的慈善救助款。

“非常感谢大病困难帮扶中心的雪中送炭,他们用真挚的语言捂热了我们一家人沉寂多日的冰冷内心,让笼罩在家中的那股压抑得以缓和。”陈勇还在信中提到。

据了解,2018年,中山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困难群众现实情况展开调研。调研发现,90%以上的困难家庭因病致困。全市困难群众每年住院医疗费用经政策减免后,个人仍需担负总费用的近30%约600万元。

自2018年4月18日,中山市民政局、中山市慈善总会、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每年由政府财政投入300万元、完美公司定向捐赠300万元,解决大病困难患者住院自费费用、自付费用。3年来,大病困难帮扶中心慈善专项救助3634人次,发放专项慈善救助款787.19万元。

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困难家庭大学生助学金翻倍

“很感谢社区和帮扶中心,这么多年一直对我的资助,现在我们终于挺过来了。”阿峰(化名)说。

阿峰是中山市东升镇人,由于年幼丧父,他自小与母亲一起生活,属于典型的单亲、低保家庭。这几年,阿峰的家庭突遇变故。母亲经历两次的大手术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6年底,阿峰成功申请了刘蓉蓉慈育助学基金。4年来,依靠助学基金,他顺利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并考取了研究生。

今年大学三年级的刘锐(化名)与阿峰有着同样的经历。他是中山沙溪人。3年前,因母亲被筛查出癌症,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因病致困。刘锐每年2万余元的学费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2018年起,刘蓉蓉慈育助学基金每年给予刘锐4000元的资助,大大减轻其家庭负担。

2016年至2019年,共有1098名像阿峰、刘锐的困难大学生,因获得刘蓉蓉慈育助学基金资助而顺利读上大学。2020年6月,在中山市民政局推动下,中山依托“刘蓉蓉慈育助学基金”设立“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

这是继大病困难帮扶中心之后,中山成立的又一个民生帮扶中心。中山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科科长陈启枢表示,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的建立为解决困难家庭大学生“读书难”问题,提供了双重保障。

自2005年起,中山市教育部门建立扶困助学制度,通过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困难家庭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对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即免学杂费、书本费,补住宿生住宿费。

“在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成立后,困难家庭学生除了每学年获得政府扶困助学的专项资金支持外,还将分别在在初中、高中、大学等教育阶段,额外获得总额不低于1000元、3000元、4000元的助学金。”沈名晓说。

在政府扶困助学制度与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的“双重保障”下,中山的困难家庭学生“读书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截至2019学年上学期,中山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共资助困难家庭中小学生22337人次,资助金额3912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累计9378人次,资助金额3131万元。累计资助困难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1163人次,贷款金额953万元,贴息162万元。

“越是困难的家庭,越是不能放弃孩子的教育,因为教育是撑起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爱心人士刘蓉蓉表示,自己将作为社会慈善力量的一分子,持续支持困难孩子上学读书。

危房改造帮扶中心:投入约2亿改造危房3443套

在中山,存留着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泥砖房,这些房子早已墙面开裂渗水。陈启枢回忆,几年前,每逢台风天,中山市民政局及各镇区社会事务局干部都纷纷出动,赶在暴风雨来临前,转移一批住在危房中的困难群众,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但现在,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截至2019年,中山市共完成了11期双低家庭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近2亿元改造3443套房屋,解决了大部分困难家庭的危房问题。”沈名晓说,兜底民生就应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虽然大部分危房问题得到解决。但在多年的危房改造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陈启枢说,“一些困难家庭的房屋证件不全、产权不清晰,相关政策无法覆盖,导致改造无法进行。”

住在板芙镇的梁姐(化名)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梁姐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低保对象。因重疾而无法就业,她长期依靠低保金维持自己和14岁儿子的生活,母子俩住在丈夫祖辈传下来的祖屋内。房屋破旧不堪,部分墙面倾斜,遇上暴雨天气,母子俩都需要到避护场所避险。但由于房屋属于丈夫祖辈留下来的房产,年代久远,房屋证件并不齐全,无法依照政策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改造危房。“我们调查发现,几乎全村的人都知道房子是梁姐母子俩的,仅仅因房产证件不齐全问题,没办法得到资金支持。”陈启枢解释道,类似的案例不止一个。

今年,中山市民政局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办法》,并建立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帮扶中心。该中心通过引入社会慈善力量,设立专项帮扶基金解决资金难题,对政策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危房给予兜底帮扶改造。

“为了有效利用好专项帮扶资金,我们在近期出台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帮扶中心工作制度》,提出市镇联动的帮扶方案。”沈名晓说,在市镇联动帮扶机制下,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帮扶中心承担60%—80%房屋改造费用,镇区通过社会力量支持承担20%—40%的改造费用。

在限定最大补助面积65平方米情况下,帮扶中心按每平方米2100元的建筑均价,给予每平方米最高80%的补助,即1680元,每户最高补助资金可达109200元;对加固维修项目,帮扶中心按每户总工程款60%的比例给予补助,每户最高补助封顶6万元。

“慈善是中山博爱之城的名片,”沈名晓说,通过“帮扶中心出一点,镇区慈善总会出一点,个人再出一点”这种形式来为破解危房改造存在的难题。

新闻推荐

近年来糖尿病瞄上年轻人,专科医生提醒 切莫年纪轻轻做“糖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随着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糖尿病人群也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越来越低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