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从“齿”开始 专家指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即使牙齿没有疼痛,也应定期检查

中山日报 2020-09-17 01:03

专家指出,要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后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卫生情况,早发现,早处理;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图为口腔科医生在给患者做牙齿治疗。被访者供图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均衡饮食限糖减酸 洁白牙齿灿烂微笑”,如何提高群众口腔健康素养水平?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市口腔科医生。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

限糖减酸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

第四次全国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患龋率与十年前相比并没有降低,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还比十年前分别高了5.8和7.8个百分比。

近日,一个4岁的小男孩前来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该男孩全口20颗乳牙全是龋齿,上下颌8个门牙几乎都烂剩一个个的牙根,然而这里面最早要替换的牙齿至少得等到6岁左右。就诊的那一天,他左边下面的大牙已经烂到牙根发炎,半边脸都肿起来了,而那颗牙可能要到11、12岁才替换。如果需要治疗要提前拔除这个牙齿,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难受的过程。

中山市中医院口腔科医师王文铄介绍,导致龋齿的因素主要有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因素,以及因素影响的时间。过度摄入糖会大大增加龋齿的风险。有些人可能认为乳牙终究要替换,但如果一个儿童保持高糖饮食,还缺乏有效的口腔维护,可能从6岁替换恒牙开始直到老去,都要不断地接受牙痛的折磨,长期与口腔医生打交道,甚至重复炎症—治疗—缺牙—镶牙的循环。因此,日常要避免过分摄入糖分,进食后最好能认真刷牙,至少使用清水漱口,减少糖在牙面停留的时间。小朋友切忌含着奶瓶入睡,晚上喝完奶制品后必须刷牙,刷牙后不可再进食,否则需要再次刷牙。

“除了限糖,还得减酸,因为长时间酸性环境会导致牙齿表面脱矿,细菌更容易腐蚀牙齿。”王文铄医师表示,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一些粗粮谷物和蔬菜。这些食物能够增加食物对牙齿表面的摩擦力,对牙齿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此外,咀嚼高纤维或口感稍硬和韧的食物可增加牙齿的咬合力量,刺激儿童和青少年的颌骨发育,降低颌骨畸形或牙列不齐的程度。

青少年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现今社会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食物愈来愈精细,青少年接触甜食的机会大大提高。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口腔问题大多体现为口腔卫生不良、牙龈炎、龋齿和牙列不齐等。

中山市中医院口腔科医师杨锦鸿表示,口腔卫生不良、牙龈炎、龋齿都是因为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导致。刷牙不当或不刷牙,进食后的食物残渣,糖分在口腔内成为细菌的营养,使细菌大量繁殖产酸,导致牙齿表面矿化层脱矿,继而发生龋坏;残留在牙龈边缘的食物残渣与唾液等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出血,长时间者可混合唾液、食物的矿物质形成牙结石,严重时发展成牙周炎。牙列不齐则是多因素形成的结果,龋齿导致牙齿早失也是牙列不齐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如何才能保持口腔健康?杨锦鸿医师指出,要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后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卫生情况,早发现,早处理;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斯刷牙法,为了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为了控制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与口气清新,至少每天早晚刷牙一次。家长每天监督小朋友刷牙,检查清洁效果;使用含氟的牙膏,有明显的防龋效果。

“如发现牙齿异常萌出、未萌或多生牙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有利于保持牙列的完整与降低牙列不齐的发生。”杨锦鸿医师提醒,及早行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六龄牙”萌出后牙面的天然窝沟结构较深,食物残渣进入后较难清洁,容易导致龋坏发生,建议当幼儿6岁第一个恒磨牙萌出时,及时到口腔科做窝沟封闭治疗;青少年在学校或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防护,防止摔倒后损伤牙齿。如不幸受伤,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折裂、松动或脱落,应及时就医。脱落牙齿不要扔掉,要放在冷的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嘴里,马上到医院求助。半小时内把完全脱落的牙齿再植,有较高的成功率。

口腔不健康

可引发一系列疾病

随着研究发现,口腔健康不仅仅可以让人拥有美丽的笑容和清新的口气,还与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在牙龈炎症状态下,进入血流中的细菌和牙菌斑数量比牙龈健康时高得多。进入身体的这些细菌含有促凝蛋白,可能会堵塞血管和动脉,进而增加卒中和心脏疾病的风险。

中山市中医院口腔科医师林跃丽表示,口腔不健康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肺炎、关节炎、肾病等全身疾病,还可能影响生育和生长发育。如果不积极治疗牙周炎,除了可能会导致牙齿脱落,还可能给心血管病预防带来阻碍。牙龈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可能并无症状,因此即使没有疼痛,也应定期接受口腔科检查,这也是心血管病管理的一部分。

林跃丽医师表示,口腔疾病未及时治疗,可在局部形成感染病灶,除了有可能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外,还可能会诱发关节炎、肾炎等,因此不能轻视口腔疾病,因小病误大病。老年人牙齿和牙槽骨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例如牙龈上皮变薄、牙周纤维变松弛、牙齿变脆等,容易导致牙齿松动和折断。

老年人要消除“人老掉牙”旧观念

林跃丽医师指出,老年人也要有相应的口腔保健措施,要提高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消除“人老掉牙”的旧观念。只要预防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就可终身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注重个人口腔卫生。日常生活中,除了每天早晚刷牙之后,每餐后要用清水漱口。对于牙缝较宽,牙稀疏,牙根暴露者,还应使用间隙刷、牙线或牙签清除存留在邻面和牙根面的食物残渣及牙菌斑。

林跃丽医师提醒,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口腔检查的目的在于及早发现疾病,口腔检查最好半年一次,一般至少也应一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处理。

新闻推荐

中山网《文明城市大家谈》节目聚焦制止餐饮浪费,探讨如何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科学、卫生的用餐新风尚 以餐桌小文明带动社会大文明

9月11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引领文明新“食尚”《文明城市大家谈》节目在中山网演播室录制。本报记者王云摄本报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