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小妖怪 由中国绘本《梅雨怪》谈起
下周,农历七月十四,南方人的“鬼节”悄然而至。
与孩子讲鬼故事是否妥当?在此,我想说一个国产的鬼怪。中国绘本艺术家熊亮绘著的《梅雨怪》,一个似孩子又是哲人的妖怪,在它身上,我看到了阴暗角落里的温情。
■大人比孩童更怕鬼
熊亮是自学成才,没有读过大学,但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这位中国绘本界公认的大师,其多部作品已在海外出版,是首个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名单的中国插画家。国际安徒生奖2018年评委这样评价熊亮的作品:
“艺术家熊亮的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与此同时,他将艺术作为一种叙事媒介,这也是他与其他艺术家的共通之处。通过一幅幅插画讲述故事,传递情感,艺术风格抽象而富有感染力。”
熊亮最初是画格调灰暗的成人绘本,女儿的出生促使他开始涉足童书。熊亮本人表示:“中国童话的奥妙是"万物有情",小石狮、兔儿爷、树神、灶神、京剧猫……一切事物变得热闹又和气,这就是我想要给孩子的童话世界。”但他的儿童绘本仍有那么一点“出格”。仅凭《梅雨怪》的阴暗外观,或许很多成人不会将它递给孩子。
鬼怪是成人的心魔折射,而孩子的心尚且单纯,或是无知而无畏。熊亮说:“一个成年人表达进入森林深处的紧张情绪,通常会不自觉地把见闻与相关的心理结合起来说,而儿童的表达是描述他们听到某一种声音,看到某一个画面,或感受到某种氛围和未知的事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感知和描述世界。”
■不以己悲的豁达态度
在《梅雨怪》中,东方哲学、水墨技法和现代文学相融。它的色彩给人以奇妙的不安感,故事里则浸润着温暖的忧伤。书中绝大部分场景在大雨中,水墨线条凌冽,“雨丝密得像抹布”,这个比喻妙不可言。光是听着,眼前便浮现出一团黏稠黢黑、令人窒息的世界。梅雨怪的居家生活则呈现在一个个小方格里,更显逼仄,空白处施以淡淡墨迹,营造出发霉的气息。对深受“回南天”之苦的南方人而言,我们对大雨山的生活困境肯定感同身受。但梅雨怪白色的身影犹如一团微光,它表情淡然,哪怕全身长满植物,仍是将一身烦恼化作一锅美味的热汤。他生活在暗处,内心却始终干净温暖,从做饭和探友中可见他对朋友的热情与体贴。熊亮也说过:“喜欢黑色电影或音乐的年轻人,其实生活中比较单纯,或者是相对单纯。”
从梅雨怪身上爬出各种生物的场景还是让密集恐惧症者望而生畏。但等太阳出来,这些密密麻麻的虫子,和活碰乱跳的蚂蚱、四脚朝天的鸭子、偎依而坐的青蛙,一起晒太阳的慵懒姿势,让书外的读者又不由随之舒坦,发现了它们的可爱。
可是,大雨山的晴天仅此一天。梅雨怪以一句“哈,又下雨了!”结束了整个故事,读者的心为之一缩,又骤然释然。尽管梅雨周而复始,美好昙花一现,它并没有唉声叹气,这一个“哈”字,道出了豁达的人生哲学,正如书中第一页所示:“对不能改变的事,我从来不抱怨。” 正是范仲淹式的“不以己悲”。
新闻推荐
中山拟出台住宅小区停车服务收费议价规则 小区车位租金要与业主协商而定
本报讯(记者徐世球通讯员钟世坚)将小区空置停车位出租,租金该多少?8月27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起草了《中山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