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专访市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梅山

中山日报 2020-08-25 06:55

谭梅山“2020年上半年,中山金融业有力有效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9.38亿元,逆势增长5.2%,占全市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9.31%、18.28%,分别同比增加3.19个百分点、5.8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0.4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服务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升。”日前,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梅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市金融局正紧扣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稳企安商年”“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金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力促资金直达市场主体,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的困境,为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发挥金融工作的血脉作用。

文/本报记者 付陈陈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推进金融扶持政策 落实“稳企安商”措施

◎记者:疫情期间,中山发布了《关于应对疫情稳企安商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对企业减轻负担、加大支持、优化服务、强化保障等四个方面共20条具体措施,涉及租金、税收、社保和融资等。市金融局在推进相关措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谭梅山: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落实稳企安商措施。一是减轻融资负担,落实“助保贷”“过桥贷”政策,降低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用,鼓励金融机构“保本微利”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定制39个抗疫特色金融产品对受困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推出“跨境金融快易贷”“跨境快贷”“双保贷”等信贷服务产品,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化融资服务,督促金融机构不折不扣落实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资金需求响应机制,健全政银企快速对接工作机制,24小时内响应中小企业融资诉求,对接协同粤信融、中小融平台整合全市金融政策资源和信贷产品资源,全力保障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需求。三是引导保险机构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小微企业提供专属保险产品,想方设法为出口外贸型企业协调解决银行贷款办理、港澳籍管理层通关等痛点难点焦点问题。

截至6月末,全市已使用“过桥贷”专项扶持资金75.85亿元,帮助452户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1.13亿元;为142家企业办理“助保贷”备案金额7.12亿元;向13854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79.06亿元;累计为5430户受疫情影响的客户办理延期还款、展期或无还本续贷,涉及贷款金额约77.43亿元。

■引入金融活水 支持“项目落地”和“交通攻坚”

◎记者:目前,整个珠三角城市为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都纷纷以大手笔布局大项目,中山应该如何利用金融力量,加快项目落地的进度?

●谭梅山:我们前期已经按照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关部署,进行了提前谋划和主动探索,把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予以落实。比如强化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目前各金融机构都能主动对接中山市在建、拟建及扩建的港口、桥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民众产业园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截至6月末,银行业累计为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部外环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授信346.28亿元、累计投放98.35亿元,为翠亨新区、石岐总部经济区等重大产业平台提供授信334.69亿元、累计投放56.73亿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固定收益融资分析和前期研究,找准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点,为有融资协调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时提供专业化服务,协调引导重点项目通过专项债、ABS等多种模式、多种渠道尽可能引入低成本资金。加强政银战略合作,推动全国性银行展开深层次战略合作,加大对重大产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重要城市更新项目的融资支持,为中山重振虎威破解“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提供资金支持。

■降低进出口企业运营成本 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

◎记者:有数据显示,全市前100家外贸企业中,有74家进出口呈下降态势,稳市场、抢订单压力巨大,加上当前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经济环境极不稳定。对于这些企业,我们能够给予哪些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

●谭梅山:稳外贸是“六稳”工作之一,今年我们按照相关政策一直督促各银行机构全力落实,如免收外贸进出口物流企业国际运费的汇款手续费,给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电子审单、企业网银等渠道的跨境贸易项下汇款减免50%手续费的优惠,给予中小企业出口业务的单据处理最高减免50%手续费的优惠,给予涉及防疫的结售汇业务汇率优惠,加急办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内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和进口关税保险并减免手续费,着力降低进出口企业运营成本。

我们还通过内外联动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湾区出口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撑,上半年银行业通过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增信方式帮助企业从港澳地区融入资金43.22亿元,为本地港澳资企业提供111.12亿元贷款。同时,多措并举提升湾区支付结算便利性,如中国银行中山分行推出大湾区个人客户“服务通”,免收三地同名账户间汇款手续费;建设银行中山火炬开发区支行成为建行系统内大湾区首个贸易便利化试点网点。上半年银行机构对港澳地区企业提供结算服务金额达516.13亿元。

■科技赋能 打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

◎记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六保”“六稳”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就目前国家的政策导向而言,下一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仍是重要和紧迫任务。对此,市金融局在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中有哪些重要部署?

●谭梅山:除了全面实施稳企安商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挥综合效益,我们还计划利用科技打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中山作为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中小融”平台)全省首批4个示范城市之一,是珠江西岸唯一的试点城市。下半年,我们将加强部门联动,开展集中宣传,发动3万家以上企业注册“中小融”平台,引导全市商业银行实现接入并在平台发布具有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企业“画像”增信,用“数字政府+金融科技”方式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

同时,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把握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机遇,利用资本市场提升中山市直接融资规模。抓住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大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培育力度,落实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企业赴“新三板”精选层挂牌融资,推动企业上市上板,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支持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对外投资等方式进一步扎根中山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中山市政府召开省政协提案办理座谈会 两大科学装置有望年底动工

本报讯(记者徐钧钻)今年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由省政协委员区锦标所提的《关于支持中山建设光子科学中心的建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