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联动 政府社会合力 书香中山建设下“绣花”功夫,打破阅读服务“最后一面墙”

中山日报 2020-08-24 07:09

书展期间,市民在图书馆共享阅读乐趣。市民在中山纪念图书馆阅读。在政府、社会的合力下,中山市民的阅读环境更优美、舒适和特色化。8月23日下午,2020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二届中山书展之《大地飞歌》作品分享会在兴文路樊登书店举行。中山一直致力倡导全民阅读。刚刚过去的周末,第十二届中山书展的各类读书分享会、新书发布会、诗歌朗诵会陆续举行。今年虽然没有集中举办大型图书展览,但线上线下结合、分散同期联动的模式办展,把图书展览分散到25家实体书店,把讲座和阅读活动安排到市图书馆、各镇区图书馆以及实体书店。

疫情改写了书香节以及中山书展的形式,但不改打造全民阅读之城的初心。近年来,中山创立共享型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阅读空间,打破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面墙,让阅读触手可及。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王云

53家“图书馆之友”

让阅读就在家门口

8月20日晚,中山纪念图书馆挂牌成立“中山纪念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所的设立,有利于中山纪念图书馆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在挂牌仪式上说。

今年的中山书展是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的首次书展,也是中山纪念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所面临的一场大考。吕梅表示,中山纪念图书馆以打造亲和、便民、智能的市民书房为目标:“在建筑上、在环境上、在艺术氛围上、在图书家具和阅读设备上,我们都努力试图跨越和突破。”在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吕梅介绍,中山图书馆系统以信息化及智能化技术助推服务效能提升。“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技术发展是飞跃的,我们也会紧盯读者需求,跟进计划发展,让技术为人服务。”吕梅说。

今年以来,中山纪念图书馆打造了“图书馆之友”项目,赢得了很多好评。“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主动询问、主动参与。”吕梅说。作为馆外服务的拓展延伸,“图书馆之友”项目由图书馆与党政群团单位、学校和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建立友好的共享借阅关系,将相关单位、学习型组织确定为“图书馆之友”,由中山纪念图书馆或中山纪念图书馆镇区分馆根据实际需求把图书批量借给党政群团单位、学校和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

“图书馆之友”的管理员通过手机中的管理系统开展团体内读者借阅手续,在“图书馆之友”之间、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之间实现图书接力互借。凡持有中山市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单位员工均能在“图书馆之友”转借图书,并在“图书馆之友”或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内归还图书。吕梅介绍,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3家“图书馆之友”的学习型组织,累计配送图书135551册,推动了“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的建设,拓展了公共阅读阵地。

而据了解,为了最大限度方便读者,中山纪念图书馆去年就试行推出线上借书服务。这项服务命名为“爱阅有约”,读者可以通过支付宝及进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借书。读者可登录支付宝,搜索“嘉图借书”小程序,选择中山纪念图书馆;或者关注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服务大厅,进入“网上借书”,点点手机就能完成借阅,全程只需30秒。3本以内(含3本)包邮到家。还书可到就近的镇区图书馆或街区自助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快递(费用由读者支付)寄回中山纪念图书馆。

每4.3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图书馆

“哪里有阅读需求,就建在哪里;哪里风景好,就建在哪里;哪里人流密集,就建在哪里;哪里有运营痛点,就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吕丽珠表示,中山创立共享型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图书馆、镇(区)图书馆、中山书房(含街区自助图书馆、A级共享阅读空间)、邻里文化家图书馆等各类别自助图书馆共有80家,每4.3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型、场馆型自助图书馆。

吕丽珠介绍,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纵向结构为统筹市镇村三级公共阅读资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24个镇区图书馆为分馆,27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和走近百姓生活的32家“中山书房”街区自助图书馆为服务点;横向结构为联合社会力量拓展公共阅读阵地,以市图书馆为总馆,联合社会机构建设的18家共享阅读空间为分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设立的53家图书馆之友为服务点。

2018年7月,中山市正式启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山模式,建设“六大文化之城”。其中,建设“全民阅读之城”是六大文化之城中“品牌文化之城”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中山开展 “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选取中山市内符合条件的居民住宅小区,利用其公建配套设施建成邻里文化家。邻里文化家中的邻里自助图书馆将全天候为小区住户及群众提供借书、阅览、免费wifi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目前中山市已开展13家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有效打破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面墙”。

引入社会力量 共建阅读共享空间

在中山的美丽乡村南朗左步,游客们除了欣赏蓝天掩映下油绿稻田的田园风光,也会驻足稻田边的左步书屋,翻开一本书,乐享阅读时光。去年秋天,左步村多了一处风景:一座绿色框架的玻璃屋静立在金黄的稻田旁,屋内摆放着木质书架和众多等待上架的书籍。全玻璃书屋一开放就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融入到左步村的乡村稻田美景之中。

书屋的主人徐家杰是一名“海归”。从智利回到左步的他发现,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工程的推进,左步村日新月异,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建个共享书屋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以左步书屋为代表,近年来中山多个“网红书店”屡次走红,在东区高楼林立之间,也有这么一片“芳草地”——北望书屋,书屋外一大片绿草地,两只小猪在园中漫步,书屋内里拥有6000多册图书,24小时供市民免费阅读。北望书屋收藏主要以文史类、哲学类、中国传统文化解读类偏多,但其他种类亦有涉及,有近十分之一的藏书是社会人士的捐赠。书屋24小时免费向市民开放,创办人赖冠杰是一位英国海归,“开办书屋纯属一份情怀,就是希望给附近喜欢读书的人一个空间。”除此之外,半点、樊登等阅读空间也成为小红书、抖音以及朋友圈中的常客。它们既在线上成为中山市公共阅读氛围的“流量入口”,也在线下为公共阅读空间带来人气。“网红书店”的背后, 是中山市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共享空间的努力。

2019年,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台了《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建设工作方案,发动社会机构在学校、旅游景区、酒店、电影院、候机楼等场所及其他文化旅游休闲场所建设公共阅读空间。根据建设工作方案,公共阅读空间将评定分为A、B两级。

“达到A级馆标准首次补助资金为13万元,次年起至试点结束期间每年补助10000元,B级的首次补助资金为2万元,次年起至试点结束期间每年补助5000元。”吕丽珠说。同时,各镇区还可根据实际,对辖区内的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给予适当的配套扶持资金,推动辖区内的全民阅读阵地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让新型阅读空间更加活跃,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美、更加舒适、更有特色化的阅读环境。吕丽珠表示,到今年第二季度为止,通过前期的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全市有18个项目入选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预期到今年国庆节前,18家共享阅读空间将全部建成并免费对市民开放。“今年的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已结束,明年我们在项目试点的基础上,根据试点成效及社会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的资助和扶持相关政策。”吕丽珠说。

“七个一”推动书香建设

“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中山书展最重要的使命和定位。201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加快推进“书香中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还成立中山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山市文广旅局结合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先后出台《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方案》《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全市形成以中山纪念图书馆为总馆、镇区图书馆为分馆、街区自助图书馆、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中山书房等阅读空间为服务点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在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锦胜也介绍说,未来“十四五”期间,中山市将全面创新工作模式、机制、路径、载体和手段,以“七个一”推动书香中山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一个调研,组织专家智库对中山市全民阅读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书香中山建设水平提供参考。二是制定一部规划,目前中山市正在组织编制中山市全民阅读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全民阅读规划进行系统谋划、系统推进;三是完善一个《办法》,进一步完善《中山市实体书店扶持办法》,优化扶持方式和项目,进一步促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推动实体书店向复合式阅读空间转型;四是建好一个协会,建设好中山市阅读促进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中山市全民阅读工作;五是打造一个平台,重点建设书香中山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和渠道;六是办好一个展览,学习借鉴广州、香港等地办展经验,创新办展模式,继续推动中山书展优化升级。七是营造一种氛围,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营造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氛围,让中山处处洋溢书香。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做客此次中山书展做讲座时也表示,整个社会的阅读力决定着社会的学习能力,而整个社会学习的状况,决定着社会的创新能力,所以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学习力决定社会的创新力。经过多年的打造,中山在倡导全民阅读方面可以说走在全国地级市的前列,中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如何做得更好?仍然需要政府大力推进“书香中山”建设,投入资源建设各类阅读空间和阅读品牌,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阅读的风向,“阅读虽然是个人的事情,可正因为冠以"全民",便涉及千人万众,注定要成为一项个人志愿参与、社会各方面协同开展的群众性活动。就算是在国外,很多国家也是从政府的层面不遗余力推进阅读的普及化,劝读并非易事,要做好这件事,需要组织者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关新闻

《教育春秋》新书发布

本报讯 近日,由熊海敏创作、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教育春秋》已顺利面世,并于昨日上午2020年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二届中山书展举办了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上,熊海敏将100本《教育春秋》捐赠给中山中专艺术系幼师专业三年级对口扶贫地区。

熊海敏是投身教育行业30余年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教育春秋》作为其“教育三部曲”系列图书的第三部,从教育境界、文化自信和教育未来三方面着手,直面教育本质,给予读者对当下教育问题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吕斯敏)

新闻推荐

关于对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的通告 (2020年第八期)

登录中山市公安局互联网站(网址:http://www.gdzs110.gov.cn)“公告公示”栏目,浏览更多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