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灾害避护中心旧貌换新颜 增加了不少人性化设施,“临时的家”更加温暖

中山日报 2020-07-23 06:44

中山市灾害避护中心经改造后焕然一新。本报记者 王云 摄本报讯(记者 陈伟祺 实习生 吴雨谦)日前,市创文工作组对市灾害避护中心进行考察,发现该中心使用年限久、原规划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与当下创文要求不符,要求进行整改。市应急管理局收到整改函后高度重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整改工作。

7月22日上午,记者驾车沿沙石公路由北往南行驶,过万谷广场不远,便看到庇护中心指示牌,在指示牌指引下右拐轻松找到了市灾害避护中心,位于沙石公路10号一栋楼里。从大门到电梯,一路上都能看到防灾减灾、创文宣传海报及严禁烟火等告示牌。根据楼层指示牌,记者来到了位于四楼的市灾害避护中心,只见室内地面平整,环境干净整洁,天花、墙面被重新粉刷,分类好的应急物资有序存放在货架上。

再往前走是新增的三个功能区:图书阅览区、母婴室和应急医疗救护室。“增加这些功能区是考虑到前来避险的市民的生活需求,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整改,能让这个临时的家更温暖。”市应急管理局信息财物科副科长吴测天向记者介绍,市灾害避护中心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配置床位100个,这次整改还把洗手间、淋浴间的损坏设施进行了更换。

记者了解到,整改前的市灾害避护中心指示标识不足,有需要的市民较难找到位置。从图片上看,整改前这里地面、墙面、天花、公用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室内线缆外露、设备物资缺乏,周边的环境卫生也不乐观,楼道、角落还堆放了大量杂物。

中山正处主汛期,后续台风可能频发多发,市灾害避护中心及时整改升级显得十分重要。经过整改后,上述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市灾害避护中心环境进一步升级,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还增添了人性化设施,能在特殊时期最大限度发挥快捷方便的应急避护作用,确保有需要的市民能舒适、安心避险。

据了解,截至7月21日,市应急管理局对市灾害避护中心整改,已投入11.5万元,包括基础设施修缮、清洁、设备更新、物资补充等。为巩固建设成果,市应急管理局已修订完善市灾害避护中心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局信息财物科负责人为避护中心管理负责人,指派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检查,并委托中山市民生公益服务中心负责现场管理。

新闻推荐

记者实地“扫街”记录不文明现象 中山五路:人行道两侧车辆乱停放莲塘路:行人翻越栏杆横穿马路

公共场合赤裸上身、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也是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本报记者王云摄主城区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担当、颜值担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