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镇负责人做客“周五民声直播室”,介绍该镇加快招商项目投产的做法 “三招”破解项目落地难

中山日报 2020-06-01 06:41

“项目不动工,一切都是空,项目不投产,一切都白干”。这是5月29日,板芙镇党委书记赵锡雄做客“周五民声直播室”时的开场白。自去年以来,设立在板芙镇的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简称“智装园”)累计签约落户项目已达23个,投资总额超过95亿元,创造了多个全市第一。项目落地“板芙速度”如何做到的?当日,赵锡雄首次公开披露细节。

本报记者 卢兴江

■打赢“项目落地”硬仗需提早准备

今年是中山市“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实际上,去年板芙镇就把招商项目的落地作为重中之重,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审批、供地、报建、验收到动工、投产、达产等每个环节,板芙镇有关部门都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去年,板芙镇新动工亿元投资工业项目(购地类)10个,占全市比重18.8%,全市排名第一;新供工业用地面积434亩,占全市比重29%,全市排名第一。2018-2019年超千万美元投资额的外资项目中,板芙总额7058万美元,占全市比重19.7%,全市排名第一,其中韩国智隆IT0靶材项目是2019年全市投资额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今年以来,板芙镇进一步加大项目落地的推进力度,力促一批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不懈努力再次见到成效,又取得了“三个全市第一”:2020年重点工业项目推进的周排名,板芙镇连续7周全市排名第一;1-4月市重点项目建设,板芙完成率36.4%,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前四个月工业投资5.2亿元,增长27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三招”成就项目落地的“板芙速度”

板芙镇在项目落地上创造了“板芙速度”,这是如何做到的?赵锡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该镇在项目落地和服务企业方面自我加压,不断创新,一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包括双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项目月报制度、现场协调制度、亮灯预警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倒逼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缩减了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今年共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议13场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等问题80多项;二是建立重点项目微信工作群。书记镇长、各部门、各企业相关人员全部入群,有问题随时反映,各责任人第一时间响应落实,使快速响应机制落到实处;三是成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窗通办”服务,还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办证小组和规划建设小组,每一个重点项目都配有一名项目经理,为落户项目提供一站式的管家服务。比如韩国智隆ITO靶材项目在去年6月份与板芙镇正式签约,当年9月份就完成土地挂牌,从签约到动工仅用6个月时间,从取得土地证到动工仅需要13天。

■基础建设顺利,部分项目已投产

智装园是板芙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是中山市九大市级产业平台之一,园区规划面积6100多亩,截至目前,各项基础设施正全面推进,已落户的企业也在加紧开工建设。目前,投资7000多万元的芙蓉大桥和投资1.5亿元的园区主干道迎宾大道河西段已建成通车,一至三期填土工程全面完工,智慧路工程已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智装园落户的23个项目涵盖智能数控、专用设备、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等,包括高企14家、上市公司投资项目7家、知名外商投资项目6家、装备制造类项目17家,其中,华润物流配送中心、韩国NPK新材料、新加坡铭板精密制造等项目已投产。

新闻推荐

志愿讲师“训练营”开班了

本报西区讯5月8日,西区志愿工作讲师团培训会议在西区办事处召开,会议由团工委负责人卢丹旭主持,区文明办代表列席。据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