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老养残困难多 关爱帮扶不间断 “爱同行·依老养残”项目实施至今已援助近百户家庭

中山日报 2020-04-21 07:06

社工、志愿者探访慰问依老养残家庭的老人。编者按

残疾人、流浪人员、社区困难老人和儿童……疫情当下,这些特殊群体面临着更多困难,是社会中最脆弱、最需要关心关爱的群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公益项目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帮扶,涌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暖心故事。

看到民生社工不时为自己圆梦微心愿,还即将为自己改造厕所扶手、门和水电设施,住在东明社区的李婆婆(化名)最近乐开了花。帮助李婆婆的是一个名叫“爱同行·依老养残”的项目,该项目是第七届“博爱100”最强公益的铜奖项目,受助对象是一些家庭中由老人、残疾人组成的困难家庭。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项目从去年11月至今开展义工团建、入户探访等活动共6场,参与义工78人次,探访对象76人次,电访100多人次。为部分家庭提供了居家安全改造、“欢乐到家”和个性化生活替代服务。抗击疫情期间,该项目更关注这些困难家庭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困难,经先后为石岐北片区的近百户“依老养残”家庭提供了必要的援助。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家浩 图/由受访者提供

■从起初的不信任到“有事找社工”

所谓的“依老养残”困难家庭,其实是指家有残疾人,且照顾他们日常起居、保证经济来源的重担由长者承担的家庭。石岐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王报春介绍,她援助的对象之一是今年70多岁的李婆婆。她独自抚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儿,抗拒拍照,抗拒陌生人靠近自己、靠近房子,让社工刚开始的入户走访工作吃了不少“闭门羹”。有着多年的服务经验,王报春丝毫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到。她经常对李婆婆嘘寒问暖,并留下了电话和微信。果不其然,很快就收到李婆婆的“求助”。

王报春笑着表示,相处下来,发现李婆婆是一位焦虑的长者,总有各种琐事申请社工的援助,“或是物色适合的敬老院,或是申请公证处的公证,或是咨询医保费用能否报销,一丁点小事总让她焦虑不已。”王报春记得,疫情期间有天接到李婆婆致电“求救”。原来,李婆婆有睡眠问题,曾到市中医院求诊。然而当天她的主治医生没有到悦来门诊部开诊,需要预约市中医院本部的挂号才能见到那位主治医生,问题得不到解决,李婆婆心情很不安。

“常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老人家不懂。在误会的情况下,有了激动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只能通过陪伴和解释,引导老人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王报春说,正是一次次的耐心服务,慢慢才建立了大家的信任关系。

■不断赋能,帮助老人家助人自助

“王社工吗?请你帮我预约一下行政中心的服务,这个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吗?”近日,王报春接到李婆婆的电话,不过此时的王报春并未爽快答应,“婆婆,我稍后找一下预约的步骤,您自己进行预约,可以吗?”

王报春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社工逐渐发现了李婆婆对社工有了依赖的心理。如何厘清社工的角色,如何给老人赋能,让其更有信心地拥抱生活?王报春苦苦地思索。即使在疫情下,她还是选择一条比较“曲折的路”——社工先为李婆婆打听好这些政务服务的基本流程和详细步骤,再通过指引,让李婆婆独自去做。“事实上,教她做比起我们独自帮她完成,要繁琐得多。但只有当她发现自己也可以完成这些步骤,她才会慢慢地建立信心,才能力所能及地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女儿。”

疫情期间,项目对李婆婆的帮扶也没有间断,通过建立的信任关系,社工对李婆婆进行了全面的家访。当了解到李婆婆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有不少安全问题——线路老化、厕所门设计不合理、洗衣机的入水口不合理、厕所损坏、缺乏安全扶手等问题,社工找来了专业的师傅,到其家里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即将为其提供居家安全改造服务。近日,王报春还通过市慈善总会的“博爱商城”顺利为老人家完成了电风扇、粮油等微心愿,为疫情下李婆婆母女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帮扶困难群体“疗心”更重要

对于依老养残的家庭来说,家中的生活困难就像一座大山,常常压得老人喘不过气。如何建立正面的生活态度,让她们相信政府、相信社会,积极地拥抱生活?王报春认为陪伴和心理支持很重要。

从去年10月开始接触,80多岁的黄婆婆(化名)是项目的援助服务对象之一,王报春介绍,“退休并与丈夫离婚后,黄婆婆和家人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因此除了日常连接生活物资、解读政策外,我们时常开导黄婆婆、为她提供心理支持。”王报春回忆,黄婆婆的负面情绪有些顽固,有时候不能通过说道理让她扭转惯有的想法。可3月的一次上门探访中,一名长者义工与社工们共同前往貌似打开局面。

由于年龄相仿、他与黄婆婆之间有着许多共同话题,“聊到歌曲时,黄婆婆兴奋地从家中翻出几首自己写的歌,和我们一起唱了起来,她显得比平时都要开心。”王报春笑着表示,此后的探访中,社工们开始有意识地引导黄婆婆谈论自己喜爱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或是向她请教培养植物的方法,或是讨论阅读,黄婆婆越来越少谈论对生活的不满,“最近的探访中,黄婆婆逐渐能将每一位社工、义工的名字记住,对生活的抱怨也越来越少,我们都替她感到高兴。”王报春笑着说。

新闻推荐

石岐区以民族东路72号危楼治理为试点,开创“政府引导、居民自治、社会支持”危楼治理新模式 居民危楼华丽转身 20户业主旧屋换新

石岐区党工委书记黄桂光向业主代表交付新屋钥匙。石岐区民族东路72号居民楼改造前后对比图。石岐区是中山最古老的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