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占户籍人口15.76%,中山市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已为九成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根据《方案》精神,坚持科学谋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状况和服务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思路、布局、措施及规模,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努力打造符合中山市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精品健康养老新模式。
《方案》要求,实现全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机构老年照护方面,到2018年底,100%的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在市华宇乐颐养院、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启动养老机构病床建设试点工作,病床数占机构实用床位数达到5%。到2020年,市内100床以上养老机构的病床占机构实用床位数达到5%。
在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方面,到2018年底,80%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到2020年,100%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养老照护方面,到2018年底,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5%;80%的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在试点镇区为特定人群设置家庭病床150张。到2020年,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100%的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全市为特定人群设置家庭病床500张。
明年在5个试点镇区推开医养联合体
中山市鼓励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形成医疗养老联合体。2018年,由东凤人民医院在东凤镇敬老院试点设立老年病区。2020年,在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小榄镇、古镇镇、东凤镇等5个试点镇区逐步推开。
东凤人民医院先行先试,在中山市率先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该院通过探索“公立医院+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致力于破解“治病不养老、养老不医护”的困局,努力推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融合,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除接收19名本镇户籍五保老人外,还吸引了26名社会老人入住,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4人。
“老人患病时,直接将养老模式转换到住院模式,避免老人在医院、敬老院间来回奔波,做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转诊到医院。”东凤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养老结合要做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并重,确保医养结合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方案》要求,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合作,为社区及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老年人非常关注和关心,每逢在中秋节、国庆节和老年节来临之际,按每人900元的标准,对中山市98名百岁老人进行“三节”慰问活动。在“敬老月”期间对全市部分困难老人进行慰问,以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发放慰问金。
与此同时,根据《方案》精神,今年市财政投入2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为特定老人设置200张家庭病床,按每张病床最高补助10000元,主要用于对上门服务的医务人员补贴和特定老人医疗自付费补助,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上门医疗服务,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此外,中山市通过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健康能力管理率,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管理全覆盖。
截至去年12月,中山市户籍65岁以上老年人有177579人,占居民人口总数5.45%。其中,有100814人接受健康管理,占老年人总数56.77%;有160844人建立健康档案,占老年人总数90.58%;有102327人接受健康体检,占老年人总数57.62%。中山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得以提升。
文/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李华锦 黄海航图/被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赖泽华会见阿里巴巴集团华南区总经理 紧密对接企业需求一线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本报讯(记者郭锦润夏升权)12月17日,市委书记赖泽华会见阿里巴巴集团华南区总经理、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邹亮。赖泽华...